研究半年抖音、小红书后,我决定回归微信

1 评论 2046 浏览 8 收藏 7 分钟

如今,做私域运营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哪一个平台才适合做私域?作者在研究了抖音、小红书之后,最终选择回归微信,这是为什么?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享吧。

01 私域是耕田,公域是打猎

今年年初,我注意到一组数据,抖音日活用户超6亿,小红书日活1亿+,其中70%为90后。

可见,抖音、小红书已然成为互联网流量高地。

但是,作为经历过微信公众号红利期的运营人,过去2、3年,我多少有点路径依赖,认为新平台不过昙花一现,以至于错过了一些机会。

面对切实的数据,我最终选择打破自己,全身心投入研究抖音、小红书。

半年时间,我找了好几位业内运营高手,讨教如何做出爆款账号;报名参加网红校长、海参哥的课程,学习短视频背后的流量密码;也动手运营了几个账号,体验每一个动作的细枝末节。

一段时间过后,我运营的账号数据有好有坏,同时也意识到,接下来“抖音/小红书+私域”是很多企业绕不开的路,但这是两块硬骨头。

一方面,流量就在抖音、小红书上。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看不上抖音、小红书,认为这样的内容形式,是对内容创作者最大的“挑战”,但不得不说,用户在这两款APP上花费的时间绝对是其它APP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微信流量正逐渐流失。

抖音、小红书的流量并非增量,而是微信流量的转移。原先大家在微信看文章,现在转移到抖音看短视频,到小红书看图文。人还是那群人,但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抖音、小红书上。

与此同时,对于很多组织来说,想要做好抖音、小红书将异常困难。尤其在这样的存量时代,所有人都意识到两者的价值,自然会不惜代价地投入。

今年以来,短视频制作、直播成本居高不下。我认识的一位老板,为了做好抖音,投入大几百万,分30个团队,在一开始也险些没能撑住,最后自己下场做主播,才渐渐有了起色。

当然,困难并非我最终选择放弃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无法持续。

稍微运营过抖音账号的人也知道,做抖音不看关注数,而要看播放量,为什么?

因为抖音是推荐算法,哪怕粉丝关注了你,如果你的视频不被推荐,他们依然无法看到你的内容。试想一下,你有多久没刷到刘畊宏、张同学的视频了呢?

为了迎合算法,你就要不断研究拍出更多好玩、新奇、有用的内容。而这,将是一条不归路。

如果私域是种田,那么抖音、小红书等公域就是打猎。精耕细作虽然辛苦,好在收获比较稳定。而打猎是打到了就吃顿好的,没打到就得饿肚子,永远要挑战不确定。

于是,在研究抖音、小红书半年后,我选择回归私域,回归微信。

02 私域才是商业的决战场

自企业微信诞生以来,微信平台逐渐走向全面开放。

公号、企微、视频号、微信群、朋友圈、直播之间,用户可自然流动,只要进入其中一个节点,即进入“包围圈”,组织有更多的方式触达、影响用户。

可以说,微信正在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但也正因为此,使得做好微信私域的难度陡然增加。

一些人对微信的认知还停留在公众号阶段,一上来就先申请个公众号,而这只是私域的冰山一角。

想要做好私域,你需要跨越以下3大难点:

第一,搭建私域整体框架。简单来说,私域包含3个板块:引流、运营、成交,这3个板块缺一不可,你需要针对每一个板块安排事项,作为一个团队来说,就意味着你需要至少安排3个岗位来做每一件事。

第二,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工具。今天市场上已经有非常多的私域方法和工具,但最终选择哪一种,需要结合你的业务、客户及团队,其它业务成功过的,不代表可以套用到你的业务上。

比如直播,你的同行能够一场直播成交几百万,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能输出价值又能带货的主播,比如董宇辉,而你缺乏这样的人才,那直播对你来说就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第三,长期、持续运营私域。私域的本质是与用户建立长期信任,这决定了你需要与用户持续保持互动、输出价值,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怎么做到可持续?核心在于节奏,每一个阶段聚焦一个核心目标打穿,然后巩固、优化,不要什么都想做,导致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尽管有如此多的困难,但不可否认,私域将是众多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与个体户来说,有多少真正认可你、愿意长期跟随你的客户,决定你的业务能做多大,能走多远。

可以说,掌握私域方法论是每一个个体的必修课,上可以帮助你拿到更好的业务结果,下可以支撑你未来个人的事业。

本文由 @蟹蟹老板Blo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私域是耕田,有确定性;公域是打猎,不确定性多。个人理解就是,作者还是比较喜欢耕田这种确定性的事情,所以回归微信,回归私域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