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产品机会识别

5 评论 4838 浏览 15 收藏 11 分钟

最近听了梁女神的大作,结合所负责产品的经验,分享我了解的产品机会识别。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诸位海涵、指正。

一、产品机会判断是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产品机会判断?

机会判断是说你要提供的产品是否能满足你的用户诉求,商业利益要求,并且这种满足在未来时间里可提供确定性的依赖。

作为一名产品,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具备观察用户的情绪、潜意识的同理心,绘制用户体验地图的动手能力等。而进行产品机会判断是从宏观角度至上而下审视产品,从公司战略层面研究和规划产品。

掌握机会识别的能力,就让你有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让你脱颖而出。

二、如何进行产品机会判断?

机会判断首先从满足用户的一个点入手,这个点可以是用户的痛点、爽点或是痒点。

比如,吃饭满足了人们温饱的问题,这是痛点;看到喜欢的菜,吃的狼吞虎咽,这是爽点;去高格调的饭店吃饭,拍照发朋友圈炫耀一下,这是痒点。同样是吃饭,可以从不同的点入手满足用户的需求。

机会判断还要了解用户,了解你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用户画像,比如,你的用户性别、年龄、文化,经济状态,文化程度等,要抓住画像的重要用户属性进行研究。这里根据提供两组业界大佬提供的画像参考:

(1)大明、笨笨与小闲用户画像(出自梁女神)

大明是很明确自已需求的用户,像男生,比如说我们上街买东西,看中就买,买完就走;而笨笨是不明确自已需求的用户,像女生,比如说逛街买东西,说是要买裙子,逛到最后,买了件帽子回来;小闲是没有需求的用户,像老人,比如到公园,小区走走,瞎逛逛。

(2)羊吃草画像

这里把草地比作我们的产品,第一个用户是来草地上吃草的第一只羊,如果羊吃完,草死掉了,那是不是怪这只羊运气不好,再找另外的羊来吃呢?

答案是NO!我们要做的是,改进我们的草;如果羊吃了没死,但也不happy,那是不是可以叫其他的羊进来吃草呢?

答案还是NO!我们要做的,还是改进我们的草;如果羊吃了很开心,咩咩叫了,那我们这时才能再引进其他的羊进来吃草。

草地上的羊多了,是不好管理的,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羊分组,由各组的头羊对分组羊群进行管理,我们只要负责管理好头羊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

最后,有可能我们还会引进狼群,向进场的狼群收费,这里的狼群好比B端的用户。

两组画像是可以重叠的,看产品面向的是哪一类的用户,比如京东的产品分类目录很清晰,百度的搜索精准 面向的就是大明羊用户;阿里每晚都会吸引上千万女性用户在上面逛,面向的是笨笨羊用户;腾讯的新闻、游戏等大量产品面向的都是小闲羊用户。

除了用户画像,机会判断还要了解用户场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微信开放了扫一扫功能后,万物互联,任何的场所来个二维码都能连接APP,小程序,公众号。但这些都只是产品的入口,而不是真正的用户场景。

那啥是场景?

场景是个大词,做产品的,不能不提,不得不了解。场景从字面上看包括两个字,一个是场,一个是景。

场就是时间和空间,可能是淘宝上静静躺着的商品,电视上重复播放的广告,朋友圈里微商的相册等,这是一个场。

景是能发生用户交互的情绪,比如,最近看到产品经理与开发人员打架的新闻,能够触发你吐吐槽,把话题聊开,这是景。

所以,如果你能在在某个时间和空间里,让你的用户情绪触发并使用你提供的服务,这就是你的机会。

机会判断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你所做的产品,是属于哪个行业,这个行业目前的基本情况如何,未来发展如何。你所在的公司或团队,有没有能力,在有限时间里把所握住机会。

这里的行业情况,好比做一个体,公司或团队能力比做一个面,满足用户某点需求比做一个点,那么,可以看到一个点通过线性的时间积累形成了一条线,各个线又汇聚成了一个面,但这个面都是在这个行业的体里面生存。

所以,如果这个体,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整体在下沉,那一面或一个点表现的再好,你也无法长期生存下去。比如,新闻媒体行业,看报纸的人真越来越少,即使你报纸做的再精美,内容再丰富也无济于事。

三、我的例子

拿自已经历过的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机会判断。

我们做的是一款辅助家长解决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工具,从上面提到的几点看一下:

1. 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点)?

辅助家长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解决家长对孩子走向社会生存的焦虑,是痛点。

2. 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得到即时满足了吗(用户画像)?

想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家长。无法即时满足,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段时间,且需要家长耐心,孩子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的。

3. 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体)?

16年人口普查,儿童人数近2.4亿,按一个家庭1.5个孩子,则家长数近3.6亿。

4. 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竞品分析)?

4.1 家长亲自教育,表现好给予奖励,表现差给予惩罚,根据家长目标,养成孩子行惯。

4.2 家长没有时间教育,由上一辈进行教育,根据上一辈目标,养成孩子行惯。

4.3 上一辈与家长同时教育,两人目标不一致时,会存在意见分岐,影响孩子习为习惯。

4.4 儿童行为训练与培训机构.,通过指地间和地点,由培训老师辅导和训练孩子,纠正孩子行为习惯。

4.5 儿童时间训练营、小打卡等小程序,通过老师按排与指定任务,孩子参与课程线并进行打卡,家长互动、排名等激励形式促进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5. 我的竞争方案,能不能在市场上胜出(竞争优势)?

可能性小:

5.1 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能力支撑系统的运作,效率低,迭代慢(面)。

5.2 同类竞品竞争激烈,用户体验同质化严重,没有优势(面)。

5.3 工具类产品,依附于微信,很容易被微信秒杀(面)。

6. 用户需要在什么情况下触发情绪(场景)?

6.1 周未在商场里,孩子为了想买一个玩具哭闹不止。

6.2 晚上在邻居家聊天时,了解到邻居家的孩子考试成绩,每次都在年段名列前矛。

6.3 工作日晚上开家长会时,老师点名批评孩子爱打架影响别的同学学习。

6.4 周未有客人来家里时,孩子的无礼取闹,让自已好尴尬。

等等…………….

以上分析后,发现从用户痛点,以及整个行业来看,这块需求是存在的。但孩子的习惯养成,需要家庭与孩子一段时间的坚持与配合才能完成,不止是通过一个辅助工具就能即时满足,而且从面上我们的系统能力,效率跟不上,所以后来我们放弃了。

最后

好了,总结一下,在动手做产品之前,先花时间和精力对所做的产品进行机会判断,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判断好机会后,要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将自已的价值打包成产品向世界交付,并获得回报。

 

本文由 @refurbish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16年人口普查,儿童人数近2.4亿,按一个家庭1.5个孩子,家长不是近3.2亿吗?

    来自江苏 回复
    1. 费米问题

      来自河北 回复
    2. 嗷我的意思是(2.4/1.5*)2=3.2

      来自江苏 回复
    3. OK,我知道啊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