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产品思维,项目团队管理工作没那么难

6 评论 8976 浏览 71 收藏 12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调研、分析,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快速的用户测试、反馈、迭代

对于团队来说有一个关键词十分重要:信任,缺乏互相信任的团队会如同一盘散沙,风吹四散。

最近这大半年,担任了项目组长的角色,负责统筹协调组内产品专员、后端工程师、前端工程师共10个人的工作。

本人也担任产品策划的工作,不知不觉中,产品思维应用到了整个团队管理的过程中。

本文从产品设计思维、峰终定律与同理心来展开,分享如何利用这些产品思维做好项目团队的管理工作。

用户分析与需求挖掘

如同做产品一般,把团队管理当做一个产品来做,第一步我们要做到的是用户分析与需求挖掘。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几点去了解我们的用户:

  1. 日常沟通:在小团队中,不怕沟通多,最怕沟通少,一个坐在你旁边的团队成员,如果你们像陌生人一样,如何能够保证齐心协力完成一个项目呢?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去了解用户的喜怒哀乐,去知道我们的成员为何兴奋、为何沮丧。
  2. 行为观察:在产品调研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观察法来分析用户的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真实反馈,了解我们的团队成员也是如此,偶尔站起来,看看周围团队成员们在做什么?玩手机、认真工作、还是在为一个难题而皱眉挠头?情绪是怎样的?
  3. 文件阅读:从日常的项目报告、个人周报、需求文档等各种文件中去了解你的用户,他的文档撰写能力如何?他是细致还是粗心,他的版面是完美型还是随意型?日常中,通过以上几点慢慢建立我们的用户画像,只有了解我们的用户,才能知道我们的用户痛点在哪里,爽点在哪里。

产品设计

通过用户画像的建立,我们可以把员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并且根据不同类型设计我们不同的管理方式。

  1. 高意愿、强能力:目标管理为主,适当扩大他们的自主权,给他们回旋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2. 高意愿、弱能力:培训、辅导,心态上关心、重视;
  3. 低意愿、弱能力:淘汰;
  4. 低意愿、强能力:支持挑战,制定清晰目标,找到问题点给与有力回应和心态迁善。

做好了产品设计,接下来就是测试上线、持续反馈了。

测试上线、持续反馈

我们做好了产品设计,但是用户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吗?没有踏出实践的一步,谁也不敢说这个就是用户要的。

例如我们之前发现产品专员A是个高意愿、弱能力的员工,接着开始给A介绍培训课程,日常工作经常给予辅导。结果发现,不是这样的呀,A其实聪明,工作能力不错,最近安排的几件工作做得不错。然后我们开始反思,寻找原因。

原来之前有段时间工作任务重,家中也有烦事影响,导致那段时间A虽然积极工作,但是出现了有些失误导致我们的形成的用户画像是高意愿弱能力。得到反馈后,我们应该调整策略,适当放宽对A的限制,减轻负担,让他回到正轨。

做到以上,只是我们开始了团队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就像我们按部就班的按照产品开发流程来做,只是保证了不出错,但如何做到持续优秀呢?

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即时反馈与峰终定律

把即时反馈做得淋漓尽致的产品当属游戏,只要我们进入游戏中,时时刻刻都在享受即时反馈。在游戏中升级,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制造精美的画面,加上祝贺的声音,让你享受喜悦。当你的排名往前,马上让你享受荣誉,当你获得胜利,马上获得经验与金币,让你享受奖励。游戏的即时反馈与奖励系统,让你上瘾。

人会上瘾,这是因为对确定性的依赖,他知道做了某事,就会发生另一件事,如果另一件事没发生,或者延迟了,让他产生不确定性,那他可能放弃。

回到工作中,我们是否能让我们的成员在努力工作之后,获得相应的即时反馈呢?项目由于后端工程师的细心,上线前发现了一个安全漏洞,避免产品受到恶意攻击。

当你知悉这件事情,是无视,还是在团队中发起表扬呢?有时,因为你的一个表扬,被表扬者因此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工作,没受到表扬的同事,或许会向这个受表扬的目标前进。让成员获得荣誉,也是一种激励。

今晚由于项目出bug需要紧急修复,个别成员加班到很晚,你觉得需要放半天假奖励下,但却把假期放在一周后?奖励后置,带来的效果往往没有即时来的好。为什么呢?这来自于一个定律:峰终定律。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Rule)。

这条定律基于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同样,当成员犯下错误,我们也应该让他认识到这个错误带来的痛苦,避免再次发生。比如,产品出了事故,我们在紧急处理后终于恢复了正常。

有些人知道得开个事故总结会,吸收经验,做出改进。有些人连做事故后总结都不知道,让错误一再发生。

根据峰终定律与个人经验,建议事故总结会要在两天内开,此时我们还印象深刻,时间拖得越久,我们对这场事故越模糊,对这场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越容易忘记。

具有同理心去发现成员的驱动力

著名产品人梁宁说过:满足了人就会喜悦,压抑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了就是爽。这是瞬间的感受,如果一件事能够持续让你满足,那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腾讯的联合创始人张志东也专门讲过,腾讯一直非常小心的保持着让员工出于自我满足的愉悦感来做事情。如果我们的团队中,成员们都能在工作中得到持续满足。那我们将是一支优秀的团队。

因此我们需要去觉察成员的天分所在,去发现成员的驱动力,这需要我们具备同理心(指暂时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带任何评价地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和经验,敏锐觉察对方经验意义的改变。),从以下三点去感受,去发现:

  1. 代入他人的立场,与别人一起感受:比如某位前端工程师追求用户体验,当用户反馈这个动态效果做的好时,他就会马上露出喜悦,此时我们去看下这个效果,问问工程师怎么实现的,去听听用户对这个效果的反馈。体验工程师的喜悦,或许,你能够知道,原来有些愉悦这么简单;
  2. 不做评判:不要夸大或者看低成员的驱动力,不要进行评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3. 体察到他人的情绪时,并与之交流:发现成员的喜怒哀乐时,我们与之交流,体会他的感受,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建立我们之间的纽带,慢慢的,我们更为深入的懂他,也能更好的协调工作。

团队管理的基石:信任

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到放弃我们的产品,崩溃点的发生是原因之一。参考一个网上的例子:我打开一个健身训练APP,想要减脂。结果看了一堆视频,打开了各个栏目,结果没发现哪个是减脂的训练,最后什么训练都没做,我关掉了APP,并且卸载。这是一个崩溃点,产品彻底失去了用户的信任。

同样,只有在团队中取得信任,人们才会跟着你一起把项目做好。有几位工程师最近加班辛苦,你答应了放半天假休息,却迟迟不放;你答应了产品专员下午给出方案意见,却拖到了几天后;你说好了本月组织团建,却因自己有事,临时取消……

还有很多很多日常中场景,这都一一在消耗着你的信任。终有一天,成员们不在对你信任,或消极怠工、或投诉、或离开……

因此,无论如何,请首先建立你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言出必行,不轻易违背承诺。

总结

首先我们像做一个产品的开发流程一样,对我们的用户进行分析、需求挖掘,接着根据分析结果,将用户分为四类:高意愿、强能力;高意愿、弱能力;低意愿、弱能力;低意愿、强能力,并对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仅仅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然后我们根据峰终定律,利用即时反馈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接下来要求我们具备同理心,去发现成员们的内在驱动力,让我们的成员能够出于自我满足的愉悦感来做事情。

最后,强调了团队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点:信任。

希望大家看完有所收获,让项目团队越来越优秀。

 

本文由 @彬g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不错,条理清晰,谢谢作者的分享!加油!

    回复
    1. 谢谢,继续努力,继续输出。

      来自广东 回复
  2. 感谢作者分享,这篇文章棒极了

    来自上海 回复
    1. 谢谢,继续努力。

      来自广东 回复
  3. 这篇文章很赞,对于目前团队建设很有帮忙,我要收藏!

    来自广东 回复
    1. 能够帮助到你,很开心。我会继续努力输出的。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147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
专题
1334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数据可视化需要利用大屏这一工具实现,若想让数据展示变得更加生动,可视化大屏的艺术性设计便不可缺少,而这需要结合许多设计技巧。本专题的文章可视化大屏设计。
专题
20346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一个清晰的入口引导能够让用户提高点击的欲望,从而实现操作全流程。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有效的页面引导设计指南。
专题
3669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击溃顾客最后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心甘情愿按下购买按钮。
专题
35885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好的数据分析可以使我们的产品不断优化,而做好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数据埋点。
专题
33357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一起来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用户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