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产品的思考模型:从3大方向,6个问题解构一款产品

1 评论 9017 浏览 69 收藏 12 分钟

这个行业太浮躁,每个产品都希冀改变世界、颠覆传统,但基本的常识与逻辑是不能违背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美好在于她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而这个时代的丑恶则表现得让人焦虑,让人迷茫。

初入行业时,面对各种全新的产品,有种不知所措的痛苦,害怕跟不上节奏,害怕被时代抛弃。 对我而言,缓解忧虑并能小有成就的方式便是:快速解构产品,形成认知并输出结论。

首先声明:本文没有做深入的具体分析,也没有透彻的数据调研,仅将思考模型与大家共享。 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模型:用户需求、业务逻辑、企业资源

因为共享经济大红大紫,就以约单(技能共享类App)这款产品为对象,使用上述模型,带着问题去解读陌生的产品。

一、用户需求

思考1:产品解决的问题

产品为解决问题而生,要了解产品解决了哪些用户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表象和界面布局入手,沿着体验路径逆推。

我们打开App,呈现在眼前的是“看电影”、“健身”、“享美食”、“玩游戏”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信息。

感觉这款App既像淘宝,又像点评,但似乎更聚焦于人。

界面往下翻,展现出更详细的内容:精美的图片、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描述、个人认证信息等。

那么,作为一名小白用户,对约单的第一印象便是提供服务的工具。

如果用户选择了“健身”,在“健身”这一服务类目下,约单为用户展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健身内容。 如:产后恢复、身体塑性、减肥增肌、美体瑜伽、陪练等。

此时,初步的结论浮出水面,约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思考2:需求的真实存在性

2016年共享单车异军突起,让“共享”成为人们激烈讨论的话题。‪一时间知识共享、厨房共享、时间共享、技能共享等如雨后春笋所般涌现。

约单聚焦于时间和技能的共享,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们需要思考:这些需求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产品解决的需求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定位于伪需求,那么这款产品在创立之初,就已经被宣判了死刑。

约单首页的核心位置陈列着“看电影”、“健身”、“练唱歌”、“带跑步”等服务入口,用户需要这些个性化的服务吗?

假设个性化的服务是用户需要的,那么这些需求是不是已被满足了?

线下的实体店,美团、点评等O2O平台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现有的服务不够好吗,现有的服务价格太高了吗?

用户凭什么选择你,这是每一款创业产品必须要理清的命题。毕竟在这个产品泛滥的时代,用户的候选项实在太多。

二、业务逻辑

思考3:「共享经济 」是什么

知乎中对于「共享经济 」有一个宏观的定义:将(闲置的)私有财产或产能的短期使用权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出售,来为资产所有者获利的商业模式。

参考这段官方描述,我们对「共享经济 」这一新物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共享经济的理念是如何落地的,究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结合行业内比较火的产品,便能进一步梳理其内在的业务逻辑了。

  • Airbnb:供方提供住房,需方交付住宿费
  • Uber:供方提供私家车,需方为行程费用买单
  • 衣二三:供方提供礼服,需方交付租金
  • 回家吃饭:供方提供私家厨房的美食,需方为美食买单

将我们的视线拓展,沿时间向前回溯。不难发现,「共享经济 」的业务模式是传统模式(如租赁经济)的改良。只是换了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全新的体验,更高的效率呈现在用户面前。

于是约单的业务逻辑就清晰了,即:供方提供线下服务,需方支付服务费

互联网的世界异彩纷呈,但背后的逻辑始终不变。理解新模式的便捷途径,便是将其与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业务关联起来。

思考4:新业务是否带来新价值

互联网重新定义了连接,将生产要素进行了重组。约单所代表的技能共享能否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呢?

价值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衡量:高效性、个性化、非标品的标品化

是否更高效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让用户更有效率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宗旨之一。

作为双边市场,供方和需方都是共享经济平台的用户,供需的高效匹配显得尤为重要。

供方的核心诉求可罗列如下:利润高,订单多,资源复制性高。相应的,需方的核心诉求也可抽象出来:价格低,服务好,距离近。

对于约单而言,表象层面的匹配为服务内容的匹配。我需要找游泳教练,不会为我匹配羽毛球教练。

再深层次的匹配,体现在服务质量的匹配。平台需要构建优胜劣汰的机制,向需方匹配具备优质服务能力的供方。

是否更个性

工业时代标准化的生产流程造就了标准化的产品与标准化的服务,用户的选择是被动的,压抑了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成本已大大降低。而共享经济的愿景之一便是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满足千人千面的长尾需求。

这就需要共享经济平台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建立足够庞大的资源供给池,通过海量的资源供给来保证千人千面的需求。

是否将非标品标品化

我们之所以在电商平台中能够放心快速的购买衣服、书籍、电器等物品,有一条底层逻辑便是:标准化物品的标准化定价。只要我付出了一笔金额,就会得到与之相匹配的物品。

反观约单,以陪看电影这项服务为例。

陪看电影是否值得用户付费?我都掏钱买电影票了,看电影的那2个小时,难道还要收费?

是否值那个价?见下图,380元/次,300元/次,一场电影以2小时计,每小时用户需付费150元以上。这个价格非常高了,月薪25K以上的白领,他的时薪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服务的内容又是什么?陪你聊天?让你欢笑?如果服务只局限于此,那么服务的内容是空洞的。

花了钱,却不知道能买到什么,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能为所提供的服务制定标准化内容,那么交易效率是大打折扣的。

三、企业资源

思考5:供应链能否支撑企业的业务

Airbnb的房主将房屋共享出来,用户愿意买单。而如果共享的不是房间,只是房间中的一个阳台,告诉用户你只可以在阳台中享受片刻阳光。

你认为用户会买单吗?

要知道,越稀缺的资源才越具有共享价值。

这就需要约单能够将技能大咖中的大V汇聚到自己的平台中来,并且大咖资源独家享有。通过稀缺资源引入,吸引吃瓜群众的围观。

产品是公司战略的承载,供应链所能提供的弹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未来的走向。

思考6:融资能力和平台造血能力如何

经营公司的成本是不低的,水电费用,办公成本,员工工资,各类税收等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融资方面,根据公开的数据,15年5月约单完成了A轮数百万RMB的融资,快2年了,没有新的融资信息。

造血能力可以平台产生的有效订单为参考,因为没有一手数据,我们通过表象去倒推。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评价内容单一片面,没有真实感,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内部员工或者是机器人的进行的交易。

读到这里,产品的分析结论就不言自明了。

结语

以上3大方向,6个问题是作者分析产品时常用的套路。通过问题式的思考,可以快速形成对新模式新产品的初步认知。

身为互联网人,深深的感觉到这个行业太浮躁,每个产品都希冀改变世界、颠覆传统,但基本的常识与逻辑是不能违背的。

 

本文由 @点灯的星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同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