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从0到1,该考虑哪些维度?

代成龙
8 评论 21420 浏览 174 收藏 10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从0到1,再到N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心中永远的梦,也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心中永远的痛,以下就是笔者本人整理的一点“不成熟的小经验”,说说自己对从0到1的理解,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对下图中所说的各个部分肯定都有所了解,笔者之所以用一个金字塔结构,是因为考虑到:创业就是要找一个高频、强需求的大市场来做,这个是基本条件,是金字塔的地基;然后再考虑自身的资源和强项、行业状态等因素,做到单点突破,所以在从0到1阶段用户体验的到部分就是这个突破的点。

以下说说笔者对各个层次的简单理解:

  • 战略层:需要充分地了解用户需求、用户场景(关于场景可以看笔者之前的文章:《两千字,谈谈我所理解的“场景”》),需要清晰地明确商业目标,类似拉投资的BP等;
  • 范围层:需要界定那些用户是现阶段的主要服务对象,有哪些内容、功能是要做的,而且需要结合产品/项目阶段的时间因素一起考虑,类似业务架构、公司流程等;
  • 结构层:需要展示那些信息,不同的信息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用户需要按照怎样的路线操作应用,类似功能的流程图;
  • 框架层:需要怎样的布局来展示功能、信息的优先级是什么样的,如何更好的缩短相关路径、提高效率,类似制作的线框稿;
  • 表现层:需要怎样的界面搭配突显品牌,需要怎样的界面让用户流连忘返,需要怎样的界面来提醒用户,类似设计师的UI稿;

这些宽泛的概念怎么与具体的事例想结合?在考虑的过程中,对需求的强度(有用)、产品设计的优劣(好用)、技术的实现程度(可实现),该从多大程度上去考虑哪?以下便一个一个来聊。

战略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需要给一个有需求且没有被满足(很好满足)的市场提供供给,那么这个时候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你做的产品需要”有用“。

这个有用可以是实际的、物理的用途,比如一把锤子可以用来钉钉子,比如一辆高级轿车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出行需求;也可以是虚拟的、心理的用途,比如kindle的电子书,比如拍照软件中那些需要付费的滤镜。

所以如果一个需求没有用,那就无需进行后续的层次分析。同时最好能找到足够大、足够强的需求,比如上面提到的kindle和滤镜,哪个需求更大,哪个需求更强,我想已经不言而喻了吧。战略层的状态,就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大厦能起多高,盈利能力能有多大。

范围层决定了这个项目要做那些事(功能和内容),要充分考虑“可实现”的方面,而这个问题必须结合时间因素考虑,在大家都在争赛道的时候,实现方案的速度最重要,当你已经是领头羊了,那么做让自己保持优势的事情更重要(可参考笔者的文章《产品方案应是简单粗暴,还是精耕细作?》);

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的体验,比如现在做一个垂直的电商领域的APP,那么必须要支持在线支付,而且至少支持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的其中一种,因为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快捷支付方式,从线下711、全家的购买行为也可见一斑,这是个类基础设施的功能,而且已经存在支付的第三方SDK,可实现性基本没问题;

用户会关心购买之后的物流信息和速度,但是如果有人现在(当下)做一个用无人机送货的电商,确实能吸引眼球,而且能提高配送速度,但是很这个实现成本太高,或者说不可实现,那么就不要考虑这个方案,而是积极地去寻找替代方案,比如:接入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平台。

所以此时主要的考虑是用尽量少的时间,来实现一个尽量满足用户最主要需求的技术方案。此时的“好用”所占的比例要低很多,主要的目的就是“可实现”。

结构层时需要考虑信息(数据)架构,也需要考虑主要功能的交互流程,此时前者更关注于好用,而后者更关注于可实现,可以认为两者是平分秋色。

  • 交互流程要顺畅,
  • 符合用户的认知,
  • 尽量零学习成本,

我们还是以电商的流程举例,现在电商的流程都是选择地址在前,然后再付费,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用户会不会疑惑?转化率会不会下降?这个答案应该很明确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现有的普世交互流程中,是否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比方说微信的拍照、小视频的融合就是很好的交互设计,比原生相机需要选择是拍照还是录像更简单、快捷。当然这个和其拍摄视频长度有很大的关系。

信息架构要看是否可以实现,设计出一套万无一失的数据架构的意义何在?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有损设计:4个场景分析,到底什么是适当的损度?》。

框架层类似于PM的线框稿,好用要远远大于可实现;简单、直接、锐利、一目了然才是好的,此层次基本不存在不可实现的问题。一个比较明显的事例就是:iOS 11的设计。

iOS 11的设计被很多人说丑,字太大,不够细腻,但是这种用字重来改变可读性的方式,让用户在纷繁复杂的应用环境中,获得关键信息的成本降低了,这就是改进,这就是以用户体验为首要目的的信息设计。

表现层主要就是好用,赏心悦目,在现有的技术情况下,前端实现就是效率问题,不卡且流畅,所以此部分更加考验的是UI设计师的能力、审美、品味,比如氧气这个APP,界面做的效果很好,推荐大家可以看下,然后再和其他电商的页面对比下。此部分就不方截图了。

把上文提到的五个层次再按照《用户体验要素》的详细内容进行展示,结合有用、好用、可实现的维度去看,大体如下图所示:

这个五个要素中,战略层是对用户需求(有用)的高度抽象概括,然后从离用户较远的范围层开始,到离用户实际使用最近表现层,其好用的属性便会变得越大,而可实现的属性会相对减弱;而产品经理在从0到1、从1到n、从n到n+1的过程中,就是在这五个层级中往复循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衣带渐宽终不悔,每时每刻思考: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的好用、是否有更高效的实现方案,然后找到那个平衡点。

#专栏作家#

代成龙(微信号dcl_utopi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产品狗,从视频巨头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继续产品设计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文章加几个小标题,逻辑会更清晰,读起来更舒服

    来自北京 回复
    1. 收到,多谢,哈哈

      回复
  2. 一直不敢写自己的东西,一方面不想抄别人的(借口),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自己太懒了吧(主要原因)

    来自山西 回复
    1. 开始吧,元旦假期可以先写一篇,2018第一个小目标,哈哈

      回复
  3. 最近做产品也遇到一些困惑,不知道线下是否可以听到一些产品经理的学习课程?

    来自浙江 回复
    1. 杭州的话,近期我有听到海螺邦有线下产品的课程,还是免费的,本周六也有分享,在活动行平台上就可以报名

      来自浙江 回复
  4. 考虑的更多的是产品价值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3690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让你的事件营销深入人心?
专题
12609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互联网医疗是医疗行业与互联网的综合应用,其以互联网及相关技术为载体和支撑,开展线下传统或线上衍生的医疗健康服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互联网医疗的分析和见解。
专题
1578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用户增长是一个复杂体系,涉及产品、运营、市场、技术等多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增长方法论。
专题
12915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因此不少企业将数据作为推动一款产品的重要前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用数据去驱动决策。
专题
36206人已学习30篇文章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越早进入,越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