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做新项目的思考逻辑

0 评论 463 浏览 5 收藏 29 分钟

在探索新业务的过程中,通常是由具备丰富经验和能力的人来承担新项目的责任。如果项目成功,这些人往往会成为新的业务负责人;即便失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大公司中,如果项目无法取得预期成果,则可能会被终止。

新项目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

  1. 天时:市场机会是否合适?当前是否处于一个有利的市场环境中?后续如何保持竞争力?
  2. 地利: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否有优势?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人和:团队成员是否目标一致?团队协作是否顺畅?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新的想法开始实施时,往往伴随着失败的经历。然而,这些早期的尝试并不是徒劳的,它们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寻找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Product-Market Fit, PMF)。

当我们最终实现快速增长时,回头看看那些失败的尝试,我们会发现它们是必要的学习过程。这一阶段的目标在于验证我们是否真正为用户创造了价值,而一旦找到PMF,项目就可以进入常规的产品迭代流程。

一、假设:让想法变得具体

在启动新项目时,管理层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愿景,但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执行路径。

我们需要将这些模糊的想法具体化。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遵循领导的指示,而是要学会质疑和完善这些想法,使之变得更加落地。

记住,将新的商业模式简单地应用于传统行业并不等同于创新。真正的创新来源于对市场需求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造。

1. 从0到1,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假设用户场景:设想如果这个想法可行,那么具体的用户故事会是什么样的?在此过程中,要找到可以验证的机会点。
  • 论证可行性:拆解出至少两个层面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 论证可能性:评估所需资源及商业回报周期,这将直接影响公司是否愿意继续投资。
  • 论证市场: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竞品研究,通过验证得出结论。

创新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基于领导人远见卓识的“战略布局”,另一种则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进行深耕细作。前者依赖于领导者的洞察力,后者则取决于执行团队的能力。

2. Idea分析画布:为新产品构建坚实的基础

对于新产品来说,Idea分析画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

不同于针对成熟产品的传统规划工具,Idea分析画布的目标在于全面且系统地验证一个创意或概念的可行性。它帮助我们避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产品成功的因素,并在众多备选方案中找到最佳路径。

Idea分析画布并非一成不变的文档,而是一个随项目进展而不断演化的活工具。随着团队对市场和技术的理解加深,画布上的内容也需要相应调整。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持续优化产品概念,直至其能够承受各种质疑和挑战。

其中,包含几个关键内容:

  1. 核心用户场景与发烧友特征:定义产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目标用户如何使用产品来应对这些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识别出哪些用户会成为我们的早期使用者,也就是“发烧友”。这些早期采用者通常具有强烈的需求驱动,对新技术充满热情,他们的反馈将对我们产品的初步成功至关重要。
  2. 用户体验好的判断标准:包括界面的直观性、操作的高效性以及用户的情感反应等。
  3. 用户体验好的关键因素:理解哪些因素是决定良好体验的关键,比如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设计、即时反馈机制以及整体的易用性。
  4. 向下拆解关键指标:例如,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备?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系统的稳定性又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帮助我们了解产品的实际表现。
  5. 产品关键价值分析:需求刚需程度、产品服务模式、用户使用频率、关键驱动力、是否可规模化、运营重点和难点;
  6. 产品未来的收入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收费、广告、增值服务或是合作伙伴关系。
  7. 竞品分析:竞品数量、核心竞品、竞争热度、普遍技术水平。

3. 假设:定位用户与场景

在开始着手设计产品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我们的产品来解决什么问题。这不仅是为了定义产品的核心功能,更是为了创造最佳的用户体验。在众多的潜在场景和用户类型中,我们需要筛选出真正有效并且具有代表性的。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用户的特征和标签。这包括了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

只有当我们清楚地知道用户是谁,才能更好地预测他们会在何时何地使用我们的产品,并且知道如何让他们获得最佳体验。

其次,想象一下当项目取得成功时,我们会怎样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成就?这通常就是口号。这句话应该是打动人心的,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定性的: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产品提供的极致体验,让用户感受到愉悦
  2. 找对标:和最强的对手相比,产品最强的优势是什么?
  3. 有画面:通过描述让用户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感,从而产生共鸣。

记住,我们不必列出所有的使用场景和目标用户,而是要找到那些最精确的匹配。在市场上,一个好的想法并不稀奇,能够成功实施的想法往往是那些难以轻易复制的。

4. 可行性分析:拆解关键因素

  1. 用户与情境:确定什么样的用户在何种情况下会使用我们的产品。
  2. 问题解决:明确产品将解决的具体问题。
  3. 最佳体验:确定几个关键因素来实现最佳用户体验,每一个因素都需要有具体的实现方法。实现最佳的关键因素,最多是3个,1个很容易死掉。

我们需要按照不同的维度来拆解这些因素,例如:

  1. 按构成因素:要达到理想状态,组成的因素是什么?
  2. 按时间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3. 按资源顺序:先有A ,再有B,有了AB就会得到C
  4. 按调整顺序:先难后易或者从难到易

遵循以下实现条件:

  • 可执行性:确保有明确的实现路径,让团队成员能够相信并且愿意跟随。
  • 量化指标:至少有一个或两个因素可以量化,便于跟踪进度。
  • SMART原则:设定具体、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时限明确的目标。
  • 可能性:评估资源投入与商业回报的可能性,这将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5. 可能性分析

项目有几个典型的特点,如特点1、特点2和特点3。在项目的早期阶段,我们需要在早期和中期重点投入资源。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考虑谁将在什么时间以及如何为产品付费。

知道方向,看清局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我们需要探索市场的天花板,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有时候,线下服务的重要性可能超过线上,反之亦然,这取决于具体情况。

尊重经济规律。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大用户量、高频使用、高收入、高单价、高活跃度以及快速的用户增长等因素。这些都是推动产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6. 市场分析

不需要太过详尽,但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我们的论点。竞争产品不仅限于线上,线下产品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参考对象。

通过对竞品的优劣分析,技术层面的竞争状况以及市场成熟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重点关注竞品的核心业务逻辑以及它们的表现形式,包括产品结构、增长数据、运营活动和用户反馈。通过分析竞品的创新点,我们可以找到灵感,也许可以借鉴一些老方法,但在新的环境中焕发新生。

二、产品MVP设计指南

在设计产品的第一个版本时,团队规模通常较小。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的设计过程应该注重快速迭代和验证,以确保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获得用户反馈。

MVP设计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 明确用户和需求:确定目标用户群体,并明确他们的核心需求。学会聚焦,这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
  2. 流程设计:绘制用户体验路径,确保流程顺畅。
  3. 原型设计:创建产品原型,可以是视频演示或Axure原型。通过小范围测试,收集真实用户的反馈,并不断调整。
  4. 提交研发:在最终确定产品形态后再提交给研发团队。
  5. 正式上线:将产品交付给用户使用,确保用户能够真正使用起来。

1. 从0到0.5:验证产品价值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关注产品的初步验证,而不需过多依赖研发人员的支持。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仿真demo:创建一个看起来真实的demo,让用户可以点击互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用户的真实反应。
  2. 产品介绍视频:制作一段视频,展示产品的核心功能,发给种子用户看看。十分钟或者多久,用户是否兴奋?看是否愿意扫码?
  3. 文档:一个真实做出来的文档,是否能够吸引用户下载?这个对用户是十分有价值的。
  4. 预售:有了图文介绍,开始预售,吸引用户下单。
  5. 着陆页:先介绍,收集用户信息,加到个人微信或群。

2. 从0.5-1:让用户真实能用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点:

  1. 最小化:突出关键点,把产品核心功能找出来。让用户希望完成的过程是什么,哪里断掉了,哪里是模糊的,突出重点,认真思考价值。
  2. 可用性:产品基本流程是正常使用的,不能出现明显断档。让用户走完完整的过程。
  3. 第三方:尽量使用第三方工具,减少并发量,提升速度。
  4. 早期用户:非常关键的,很多时候前期产品都糟糕,在不断的优化成功。

3. MVP设计三部曲

  1. 用户与需求分析:确定典型用户故事,解决1-2个明确的核心需求。细分需求,确保每个需求都能够具体落实。
  2. 解决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用流程化的方式拆解每个步骤,分析问题。确定哪些步骤是必须的,哪些可以省略。
  3. 产品方案面临的问题:回到Idea画布中验证假设。持续分析,不断验证假设的有效性。

4. 着陆页或宣传页的设计

  1. 明确目的:确保着陆页没有转化路径的断点,能够吸引种子用户。
  2. 明确受众与场景:确定受众群体和使用场景,以便更好地讲述产品故事。什么场景下看到后转化效果最好,针对场景选择不同的受众群体。
  3. 设计多个版本的物料:制作多个版本的宣传材料,测试用户反应。
  4. 真实上线的着陆页:确保着陆页上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让用户相信产品是真实的。必须要有情感驱动,讲述逻辑清晰的故事,触达用户需求。
  5. 埋下伏笔:设置明确的目标,收集点击率等数据。对每一张海报都要做到可追溯。

5. 线上线下实现

在产品MVP设计过程中,线上线下的实现是验证产品价值和获取用户反馈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

1)发布:直接在朋友圈或社交媒体上发布,但目标是吸引陌生用户而非好友或粉丝。

2)测试转化:转化率如何?问题在哪里?

3)调整:

  • 复盘整个过程,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根据反馈重新调整,并再次上线测试。

这里有一些建议:

1)预期管理:

  • MVP的目标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找到合适的用户并分析他们的需求和行为。
  • 不要避免抽奖等手段来吸引用户,这会误导用户预期。
  • 减少不必要的营销活动,专注于获取真实反馈。

2)讲故事:

  • 通过着陆页清晰地讲述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功能
  • 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和视觉元素来传达产品的卖点。

3)非外力影响:

  • 不要通过发红包或其他奖励手段来获取用户反馈。
  • 好的转化率是通过大量测试得来的,例如AB测试。
  • 通过真实用户的自然反应来改进产品。

6. Demo设计

1)关键流程优先:

  • 先确定产品的核心流程,然后再设计原型。
  • 展现最亮眼的功能模块,让用户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产品。
  • 从用户视角出发,梳理流程和细节。

2)绘制分镜脚本:

  • 去除不必要的页面,简化流程。
  • 绘制分镜脚本来表示产品流程。
  • 草图可以先手绘,独裁式的决策有时是高效的,但要不断自我质疑。

3)串联流程:

  • 整个流程要简洁,不宜过长。
  • 随着产品不断迭代,功能会逐渐增多,但初期要保持简洁。

7. B端产品设计

1)预告:

  • 在产品上线前进行预告,征集体验用户。
  • 通过预告来预热市场,吸引潜在用户关注。

2)特权:为早期用户提供特殊权限,让他们可以优先体验某些功能。这样可以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3)精准投放:

  • 进行小规模的精准投放,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 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投放策略,提高转化率。

4)最小实施:

  • 在产品还不成熟时,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试点。
  • 通过小规模实施来验证产品概念,逐步完善后再扩大规模。

三、从MVP到PMF:找到产品与市场的最佳契合点

最关键的目标是找到PMF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Product-Market Fit, PMF)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产品的生存,更是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

然而,市场状况总是在变化,因此找到PMF意味着你的产品要适应当前或未来的市场需求。如果市场尚未准备好,或者产品过于依赖现有市场框架,则可能错失良机。

1. PMF的探索与验证

PMF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它需要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学习来发现。

市场上不乏成功案例,如:

  • 美图秀秀通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赢得了市场;
  • Uber则抓住了细分市场的需求;
  • 微博引入@功能开辟了全新的社交方式;
  • Airbnb则结合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与全新的市场领域,成为行业巨头。

2. 基于PMF的产品开发

为了判断是否达到了PMF的临界点,我们需要关注一系列指标。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 用户留存:次日留存率达到30%,表明用户对产品有一定的粘性。
  • 活跃用户:新增日活跃用户(DAU)超过100,显示产品正在吸引新用户。
  • 用户规模:拥有至少10万用户,意味着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 使用频率:用户每周使用天数超过3天,证明产品已经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上述条件一条也不符合,那么就需要重新考虑产品的方向。若有一至两条达标,则可以进一步观察市场反应;而如果所有条件都满足,则可以认为产品已经找到了与市场的契合点。

此外,对于商业化产品来说,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 付费转化率:5%以上的付费转化率表明有足够的用户愿意为产品付费。
  • 生命周期价值与获客成本比:LTV/CAC比率大于3,说明获取用户的成本相对较低,且用户的价值较高。
  • 月流失率:月流失率低于2%,显示出良好的用户留存能力。
  • 回本周期:获客成本(CAC)的回本时间小于12个月,表明商业模式可持续。

四、验证产品:用户调研和用户访谈

验证PMF的过程离不开对用户的深入理解。

定期开展用户调研和用户访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指导产品迭代的方向。确保每次调研都有具体的目的,并且能够收集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1. 种子调研方法

许多产品在开发时看似完美,但实际上给用户使用时却完全不同。MVP阶段的用户量通常较少,此时产品的问题往往与用户无关。

问卷调查与实际认知之间的差距很大时,产品失败的可能性也较高。小范围测试怎么做?

  • 用户是否会对着陆页心动?观察用户在浏览着陆页时的反应,了解他们是否会被吸引。
  • 观察使用过程:当用户面对粗糙的demo时,他们会提出哪些问题?
  • 用户访谈:找到少量的真实用户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他们对功能点的看法是否与常见用户习惯相符。

MVP阶段用户反馈做什么?

  • 体验demo:观察用户的反应,记录他们的兴趣点和认知盲点,特别是针对主流的流程。
  • 一对一的用户访谈:了解用户的背景信息,挖掘背后的思考逻辑。找出干扰用户决策的因素,理解用户为何会这样做。

用户调研过程:

  1. 明确目的:很简单,验证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凭空想象。
  2. 拟定调研流程:准备任务和问题,建议使用表格来简化流程,便于快速对比。决定调研顺序:先访谈后体验,还是相反。
  3. 准备任务:用户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具体流程是什么?区分理想情况与实际偏差。准备问题,设置调研问题集,并记录下来。
  4. 分析资料,邀约用户:精心挑选5个用户都可以反馈问题,要么证明产品很失败。分层邀约,区分线上和线下用户。
  5. 确定范围:哪些条件的属于目标用户?(在做产品分析时候已经很明确)
  6. 清洗资料:先用电话、微信做调研,确认是否种子用户?有很多事乱写或者仅仅体验的,一定对用户做初筛。通常会剩下1/3或者1/4。
  7. 邀约用户:时间、地点、事项提前告知。如果需要对方要准备就要提前说明。

2. 体验和访谈

  1. 体验:让用户深度体验产品,完成预设的任务和挑战。
  2. 访谈:针对用户的基本背景信息进行访谈。

3. 让用户体验demo

  1. 环境:在安静且专注的环境中,用户更愿意认真体验。
  2. 介绍项目背景:用1分钟时间简要介绍项目背景。
  3. 欢迎用户:欢迎并感谢,营造轻松的环境。因为这并不是用户的工作,其实是请求帮助的。
  4. 明确告知:用户可能会做的事项,如摄像、提问等
  5. 项目背景:告知用户项目背景和产品demo
  6. 不干扰用户: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不要干扰和说服他
  7. 不预设立场:以第三方立场看待用户和问题。甚至可以对用户说,这是别人做的,我是帮忙找用户体验的,尽量说,不要给对方压力。
  8. 不过分告知:非用户主动询问,不做干扰。
  9. 完成任务:尝试之前预设的任务。
  10. 观察并给帮助:在用户完全不能继续下去的时候适当引导。比如哪些点停住,来回上下翻?
  11. 适时提问:询问用户为什么没有注意到某些功能点。

4. MVP阶段的用户访谈

  1. 提前准备:流程、题目、任务提前准备非常重要。
  2. 提前演练:内部进行多次模拟后再找用户。
  3. 一次完成:多问为什么,尽量不要麻烦用户两次。
  4. 不争论不说服:你是要发现用户问题,而不是说服用户。所有的内容都是从用户行为开始的,不要问任何感受。
  5. 开放且聚焦的问题:使用5W1H的问题,并且以鼓励用户结束(谢谢你,我已经完全写下来了)
  6. 撰写报告:整个报告的逻辑可以如下,并且要有可落地的结果输出。

五、产品早期运营规划

在产品早期,运营规划对于吸引用户、促进增长至关重要。不同阶段的用户增长策略各有侧重,尤其是如何获取最初的种子用户。

1. 如何得种子用户?

学会找常见的渠道,比如:

  1. 一群:通过微信群沉淀已经有明确诉求的用户,将他们转化为种子用户。
  2. 二微:微信、微博,做活动,累积粉丝。
  3. 三老:寻找用户聚集的老渠道,如论坛、社区等,并进行最小化测试。

2. 埋种子做运营活动

  1. 看长线:每一个渠道都有独特的价值,值得长期运营。
  2. 少量拉新:通过活动少量拉新,吸引真正关注产品的用户。
  3. 做内容:高质量的内容会产生复利效应,帮助产品长期吸引用户。

3. 从1W到10W的用户增长

在冷启动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产品体验,单纯依靠活动来拉动用户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产品早期的增长更多依赖于产品本身的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往往会带来口碑传播。

4. 产品早期自增长更重要

大多数产品在早期都是通过良好的产品体验来吸引用户,进而带动口碑传播。

参考《疯传》一书中的STEEPS原则(Social、Triggers、Emotion、Explanations、Practical Value、Stories),通过社交分享、触发点、情感共鸣等方式促进用户的自发传播。

5. B端产品的增长策略

对于B端产品,增长策略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

增长类型和方式主要是品牌驱动增长。通过内容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内容营销存在很多的误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内容营销≠产品、功能的介绍,内容营销不仅仅是介绍产品或功能,而是要传递用户价值。
  2. 内容营销≠活动营销,活动只是内容营销的一小部分,重点在于建立品牌认知。
  3. 内容营销≠客户成功的文章,绝大部分的客户成功文章都很差。并没有抽出这个用户怎么使用,成功的点在哪里?

内容营销 = 建立认知 + 引发行动。目标是建立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引发用户采取行动。

  • 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建立品牌的专业形象,让用户觉得产品和服务值得信赖。
  • 内容应具有引导性,促使用户采取下一步行动。

六、项目计划书的编写

一份完整的项目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阐述新业务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编写项目计划书的基本框架,可供:

  1. 标题页:用一句话概括项目的核心价值。
  2. 解决的痛点:明确项目将为哪些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3. 解决方案:详细描述项目的解决方案,避免空想,要有实际依据。
  4. 市场验证:展示已有的市场测试结果或用户反馈。
  5. 市场规模:分析当前市场容量,判断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6. 产品设计:介绍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将包含哪些功能。
  7. 商业模式:说明项目的盈利模式。
  8. 推广方案:描述初期的市场推广策略。
  9. 竞争对手分析: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10. 竞争优势:突出自身项目的独特优势。
  11. 团队构成:介绍团队成员及各自的角色。
  12. 媒体报道:探讨项目获得媒体关注的可能性。
  13. 用户反馈:收集并展示用户的反馈意见,尤其是来自高层的建议。
  14. 融资条件:明确项目所需的资金数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