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角度,理解李佳琦翻车

0 评论 585 浏览 2 收藏 7 分钟

最近,李佳琦在直播间发表的部分言论引发了人们争议,许多负面评论也由此而来,那么站在产品角度看这一事件,我们可以如何看待?本文作者说了说他的看法,一起来看。

李佳琦会翻车吗,一个时代是不是要落幕?

最近的李佳琦又火了一把原因呢,是在直播间当中,面对网友提出的关于产品价格贵的问题时说:这个产品价格一直没涨,你们为什么一直嫌贵是不是因为你们工作不够努力,所以工资没有涨呢。

然而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触动了全网的轰动这样本来站在神坛之上的李佳琦瞬间被拉胯。一瞬间恶评、差评蜂拥而来。

那么作为产品角度的用户,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一、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了四重商品

第一重商品是所销售的货品,这个无需多言,用户在观看直播时做选择,从这个意义上会更加关注商品的价格。

第二重商品是主播自身为直播用户带来的情绪或情感价值,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得情感大规模或普遍被商业化,线上的情感劳动也经常被应用于网络直播的分析。

第三重商品是主播与用户建构起来的长期“关系商品”,也就是说粉丝会被转化为朋友、家人,而不是消费者、顾客。这一过程也被学者称为商品化的虚拟关系。

第四重商品也就是“受众商品论”意思上所说的受众自己,有学者把这种受众商品进一步明确为是“受众注意力”。

本次的翻车现象完全可以用这个角度角度理解。

第一重商品,货品,因为直播时用户感觉贵了,这个很好理解。

第二重商品,情感商品,一方面是网络的去语境化让一些碎片化的表达被放大,产生了出圈风险;另一方面,身份的变迁与平台的赋权使曾经服务业工作经历所积累的情感劳动经验在一步步的消解,逐渐让位于一种处于网络影响力节点的支配和权力意识,或许他心中也开始认为自己不需要“皮笑肉不笑”的状态了。

所以最初的回应并不是“不是这样的宝宝们,这个商品的性价比….原料…效果…”,而是用了支配式和更加强硬的表达。

第三重商品。关系商品,因为直播主播与粉丝的关系逻辑实际上是一种“家人”隐喻,有争议的言行被视为是阴阳怪气与PUA“家人”的一种行为,拆散了这种“网络重组家庭”隐喻下,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虚拟情感投射。

第四重商品。用户互动行为,在这里其实平台是“赢家”,因为凭空多了还几个热搜,而货品的商家则出现了连带的危机。

就像法学家C.E.贝克指出的,由于商业性传媒对广告的结构性需求,传媒的内容会避免冒犯广告主;为了高收视率或发行量,内容要避免得罪潜在的消费者。

这次带货的翻车的本意是通过描述价格合理的方式不冒犯广告主,但是又因为不当的言行得罪了潜在的消费者。得罪了潜在消费者后产生的舆论影响,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又进一步的冒犯了广告主,使广告主不得不独自回应一系列争议,最后成了四个主体两个输,用户懵了,平台笑到最后的情况。

二、从产品角度来说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任何产品都有可能存在不满意的用户。即使是李佳琦这种级别的网红,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喜欢他推荐的产品。所以,有些用户可能就是对这个产品不满意,这并不一定是“翻车”。

但是,如果有很多人都在吐槽这个产品,那就需要反思了。🤔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盲目跟风。在购买前要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可以参考其他用户的评论,也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

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我们不能全怪产品,也可能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误区。比如使用顺序不对或者用量过多等等。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多加注意哦。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李佳琦还是其他任何博主推荐的产品,我们都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一味的否定。希望我们都能用适合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加美丽!✨

无论是带货主播。还是产品经理,或是企业,当你失去与用户共情的能力时(哪怕伪装),就是堕落的开始。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提高自我的认知、思维和格局。做个高情商的人。自己口中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你的每一句话都展现出你的修养和品格。

本文由 @Letter Be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