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个系统就这么难
为什么说上个系统好很有难度呢?它的难度又在哪里呢?下面是笔者摸索出了一套模型进行分享,大家一起往下看看了解更多。
看这标题,经历过的同学都挺深有感触的吧。
确实是上个系统就是这么难,是真得不容易!
做了这么多系统,我自己摸索出了一套模型。
我先把系统按各个维度做切分,如下:
- 把系统按阶段分为:0-1建设、1-100建设
- 把系统按领域分为:销售、供应链、财务、企业效能等
- 把系统按现状分为:有历史包袱、没有历史包袱
- 把系统按模式分为:自营模式、平台模式
- 把系统按难度分为:高、中、低
- 把系统按设计分为:定制化设计、标准化设计
我把以上维度做各种排列组合,并定义出系统难度,最终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系统升级进阶路线图。举个实例说明:
在销售、供应链、财务领域从自营模式一路进阶升级到平台模式,演变阶段和难度系数:
- 阶段1-1: 没历史包袱、0-1建设、自营模式、相对标准化。难度系数:低
- 阶段1-2: 有历史包袱、0-1建设、自营模式、偏些定制化。难度系数:高
- 阶段2-1: 没历史包袱、1-100建设、自营模式、偏些定制化。难度系数:低
- 阶段2-2: 有历史包袱、1-100建设、自营模式、偏些定制化。难度系数:中
- 阶段3-1:有历史包袱、0-1建设、平台模式、更高标准化。难度系数:高
- 阶段3-2: 没历史包袱、0-1建设,平台模式、更高标准化。难度系数:中
- 阶段4-1: 没历史包袱、1-100建设、平台模式、更高标准化。难度系数:中
- 阶段4-2: 有历史包袱、1-100建设、平台模式、更高标准化。难度系数:高
不重不漏地拆解后,不难发现:系统上线的难度主要取决于系统是否有历史包袱、是否做平台模式,是否要0-1建设、还有重点在什么领域上建设,如销售、供应链、财务等。还有业务逻辑是否偏定制化还是标准化等等因素进行综合组成。
关于近二年来实战的系统项目做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 去年下半年做了一个有历史包袱、0-1建设、自营模式,商城项目。第一期的建设周期差不多3个月左右。后续又持续迭代了2个多月。
- 今年上半年做了一个有历史包袱、0-1建设、平台模式,零售供应链项目。第一期的建设周期差不多3个月左右。后续又持续迭代了2个多月。
- 今年下半年做了一个有历史包袱、0-1建设、平台模式,商城项目。第一期的建设周期差不多3个月左右。后续又持续迭代了2个月。
马上年底前要做一个有历史包袱、0-1建设、平台模式、供应链中台项目,第一期的建设周期最快也得5个月。上线的切换方案还要考虑一堆系统切换后的稳定性问题,难度跟上面这三个项目比这项目是难度最大的,上线风险性是最高的。
对于这个项目,如何降低新系统上线的风险呢?我会拆解各条业务线对供应链中台的诉求,选择最适合上的一条业务线进行启动。
决策的因子有该业务的单量、该业务对供应链的能力要求、该业务供应链的链路长短来决策是否优先切换这条业务线。
我最终选择了业务单量最少但供应链链路相对完整的一条业务线做第一批启动,切换稳定后系统再迭代第二个第三个版本来支撑其它更多更重要业务场景的渗透,最终达到集团全业务全面上供应链中台的目标。
上个系统是真的很难,但我们要学会对“难”进行拆解,往往不用一步到位做出又完整又强大的系统能力,因为业务也要迭代并经历着从初创验证、到扩张规模化、最终到多业态平台化这一个艰难爬坡阶段。
系统要在稳定且尽量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提供给业务伙伴们更多的能力单元把系统价值发挥到最大!
本文由 @ToB产品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