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红海,已经容不下MVP了

0 评论 579 浏览 1 收藏 6 分钟

学做产品时,大家都有被要求过要做MVP的经历。但现在的环境或者说在某些领域中,MVP的做法已经不太适用。比如正文中例举的这两个例子,如果选择MVP,估计现在就见不到了。

常年霸榜App Store音乐类软件下载量第一的Spotify,作为全球领先的音乐音乐播放平台,在其早期推出产品前却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

谁能想到成立于2006年的Spotify,直到2008年才正式推出其产品。

我认为,正因为他们一开始没有选择MVP的道路,对其现在的成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没选择MVP,却大获成功

这里我们可以先看看MVP的定义: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被称为“最小可行产品”,指一个产品具有足够的核心功能,可以满足早期用户的需求,并为未来的产品开发提供反馈。

MVP通常只包含最基本、最关键的功能,以便快速验证产品的可行性,而不是一开始就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完整的产品。

简而言之,MVP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推出产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反馈。

回到2006-2008 年,当时Spotify的竞争对手包括 iTunes、Rhapsody、Napster、WinAmp、RealPlayer 等行业巨头——这是一个很拥挤的市场,用户有很多选择。

当“必需”的功能已经被满足,如果此时推出与竞争对手具备同样功能的MVP,将不足以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

2007年的Spotify仍在内测阶段

这种情况下,放弃MVP转而选择更长的开发周期,可能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因此,Spotify在其产品一推出就引入了许多创新功能,如个性化推荐、创建播放列表、离线收听等,这些功能也使得他们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了当下全球领先的音乐播放平台。

二、怎么判断我是否需要MVP

取决于进入的市场有多成熟。

对于初创公司或现有公司的新项目,大多数人可能会建议采取MVP策略,以尽快推出产品并获取用户反馈。

然而,当市场已经存在一个或多个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手情况下,不建议采用MVP。

那么,该如何进入一个成熟市场?

这其中关键在于,确保产品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这需要我们在早期创建高保真、可交互的UX原型,通过用研团队组织特定的用户进行内测以获取反馈,直至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一开始就立即向公众发布MVP)。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出合适的进入市场的策略。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Airbnb,当时在他们进入市场之前已经存在像Booking这样的行业巨头,他们是如何进入一个成熟市场、并获得今天的成功呢?

早期的Airbnb App

早期的Airbnb团队在搭建完平台并找到第一批愿意出租房屋的人后,甚至专门聘请了专业的摄影师,为平台里的每一家民宿拍摄精美的照片,只确保上线后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第一印象。

这种与核心功能关系甚微、同时意味着巨大工作量的事,在当时其他人看来简直是吹毛求疵,但事实正如创始人Teixeira所说:

“你应该帮助你的供应商以尽可能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即使这是一项不可快速量产的工作……但如果你一开始连客户都没有,就更别谈什么量产了。”

三、一直游到红海变蓝

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放下MVP、沉下心来打磨好产品,反而会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用户需求的充分考量,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同时,才能让你的产品在行业红海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毕竟,你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

作者:洪草莓,公众号:洪草莓

本文由 @洪草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