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能成为 AI 时代的Android?

0 评论 731 浏览 2 收藏 8 分钟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DeepSeek凭借其开源生态、低成本训练和强大的开发者吸引力,迅速成为行业焦点,被寄予“AI时代的Android”厚望。然而,在资本热潮与技术突破背后,DeepSeek面临着应用场景单一、巨头竞争和技术商业化的多重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DeepSeek的潜力与瓶颈,探讨其能否在巨头围剿中突围,并真正实现从“工具”到“平台”的跃迁,为AI时代构建一个开放且可持续的生态。

2025年的春节后,跟客户们开会的焦点都在如何接入Deepseek,大家都很振奋,讨论的也十分激烈。

目前Deepseek已接入100余款产品,覆盖云服务、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办公软件等多个领域。

然而资本和开发者纷纷将其视为“AI时代的Android”,但在一片狂热中,质疑声也此起彼伏:DeepSeek真的能复刻Android的辉煌吗?这场热潮背后,是技术革命还是资本泡沫?我们仔细探讨一下这背后的起因和未来的挑战!

潜力:DeepSeek的“Android”基因

第一,开源生态的裂变效应

安卓的成功核心在于其开源策略——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吸引开发者,最终形成庞大的应用生态。

DeepSeek同样选择了开源路线,且其模型性能已接近GPT-4o,但训练成本仅为后者的5%。这一特性迅速吸引了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巨头,它们纷纷推出基于DeepSeek的付费服务,价格甚至低于DeepSeek官方定价。

开源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民主化,更是一种“生态共建”的商业模式。例如,GitHub上DeepSeek-R1的开发者点赞数已接近Llama,且其轻量化版本甚至能在个人笔记本上运行,这为中小开发者提供了低门槛的入场券。

第二,低成本与高适配性

DeepSeek的另一个杀手锏是“低成本训练”。在算力受限的背景下,其通过小数据集蒸馏技术,以557.6万美元的成本实现了与GPT-4o相当的基准测试结果。

这种“拼多多式”的性价比策略,使其在政务云、中小企业和硬件厂商中迅速普及。例如,联通云通过整合DeepSeek模型,提供抗DDoS攻击和云桌面服务,以安全性和灵活性吸引客户。

这种低成本、高适配的特性,正是安卓早期在碎片化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第三,开发者生态的雏形

安卓的繁荣离不开开发者的创造力。

DeepSeek目前已在GitHub和Hugging Face社区积累了大量开发者,且其模型微调门槛显著降低。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中小开发者的数量将决定DeepSeek生态的深度。飞书通过DeepSeek实现了多维表格的自动化处理,而钉钉则将其整合为AI助理。

这些案例表明,开发者正尝试将DeepSeek嵌入具体场景,而非停留在“聊天机器人”的初级阶段。

挑战:从“狂欢”到“持久战”的三大瓶颈

第一,应用场景单一化

尽管接入产品数量庞大,但DeepSeek的落地场景仍集中于搜索、办公助手和ChatBot。

以手机厂商为例,华为、荣耀等品牌虽接入DeepSeek,但多数仅将其作为语音助手的补充功能,未深度整合到系统底层。这与安卓早期通过开放API吸引开发者打造多样化应用的模式形成对比。

若无法突破场景局限,DeepSeek可能沦为“高级版搜索引擎”。

第二,巨头围剿与生态博弈

DeepSeek的崛起触动了行业格局。

百度宣布文心一言全面免费,OpenAI则开放GPT-5标准版的无限制访问,巨头们试图以价格战和技术迭代压制DeepSeek的扩张。

此外,字节跳动等头部公司凭借高粘性产品(如豆包)和用户基数,仍在应用层占据优势。DeepSeek若不能构建护城河,可能重蹈早期开源项目被巨头“吸收并边缘化”的覆辙。

第三,技术与商业化平衡难题

DeepSeek的服务器资源短缺问题暴露了初创公司的短板。用户激增导致频繁宕机,而云服务商通过分流虽缓解了压力,却也分走了部分利润。

另一方面,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直言:“DeepSeek太新了,如何变现仍需探索。” 若不能尽快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开源生态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萎缩。

未来:成为“安卓”的三大必要条件

从“工具”到“平台”的跃迁

安卓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构建了一个连接开发者、厂商和用户的平台。

DeepSeek需推动更多“杀手级应用”诞生。例如,飞书通过DeepSeek实现智能客户管理系统,展示了其在垂直领域的潜力。

若能吸引开发者围绕教育、医疗、娱乐等场景创新,DeepSeek才能真正从“模型供应商”升级为“生态操作系统”。

与硬件厂商的深度绑定

当前手机厂商对DeepSeek的接入多为“浅层合作”,但努比亚尝试将满血版模型嵌入系统底层,或成为突破口。

未来,DeepSeek需推动终端厂商在芯片算力、系统架构上为其优化,甚至联合定制AI硬件。

最后的话

DeepSeek的爆发标志着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临界点。其开源与低成本模式打破了“算力霸权”,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然而,能否成为“AI时代的安卓”,取决于其能否跨越生态建设的“死亡谷”——从单一场景到多元生态,从技术领先到商业可持续,从巨头围剿中突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安卓曾面临iOS的压制,最终凭借开放生态逆袭;而DeepSeek的对手不仅是OpenAI和百度,更是整个行业对技术路径的惯性依赖。

这场战役的终局,或许将重新定义AI时代的权力格局。

作者:柳星聊产品,公众号:柳星聊产品

本文由 @柳星聊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