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

0 评论 806 浏览 1 收藏 10 分钟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在信息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是产品经理和企业管理者经常面临的挑战。本文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决策心得出发,探讨了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快速而有效地做出决策,供大家参考。

如何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可能是产品经理最常遇到的问题,而决策质量直接影响其能力评估。

  • 为什么需求A优先级高于需求B?
  • 为什么选择方案B而不是方案A?
  • 为什么做A功能,而不做B功能?
  • 等等。

最近读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决策心得,颇受启发,分享给你。

亚马逊一直被外界称为是一家以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但贝佐斯却一直鼓励员工:有些重要的决策需要凭借“直觉”完成。例如,Prime会员服务,尽管财务专家因其看似“灾难性”而反对,他仍凭“直觉”推动,最终收获巨大成功。

为什么?

贝佐斯说:做决定不能一刀切,在决定之前,问自己两个简单的问题:

第一,这个决定的后果是什么?第二,这个决定是否可逆?

如果决定是可逆的,则由数据或初级人员快速决定,速度优于正确率

如果非要像大公司一样,采取“大共识流程”,可能决策速度过慢,并非最优策略。反之,快速决策并行动,即使不是最优策略,却可以快速试错,获取到正确的路径,让你在竞争中不败,哪怕为此付出了一些试错成本,收益也高于决策过慢而付出的成本。

我们日常中的大多数情况,都属于可逆决定,所以在你掌握70%信息时,即可做出决策。如果坚持要到90%的话,那可能已经慢了。

比如互联网软件行业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策略,本质上属于可逆的。错误决策的成本,与快速找到正确路径和占领市场份额的收益相比,微不足道。所以直接由产品经理根据数据情况,即可决策。

如果决定是不可逆的,则由适合资深领导层或独立团队,采用“非常慢且慎重”的“直觉”式决策

贝佐斯称这类决策为“单向门”。即一旦你到达了门的那一边,但你不喜欢你看到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法回到之前所在的地方了,你想想多可怕。

为什么“直觉”二字要打引号?

因为它不是单纯依赖直觉,而是基于经验和原则作出决策

比如贝佐斯所遵循的原则是“客户至上”,这个原则指引他作出众多“直觉”式的决策——Prime会员服务、引入第三方卖家、一键下单等。

以Prime会员服务为例,它属于开创式的模式,没有先例。同时,没有一个精通财务的人支持,他们都认为是一项“毁灭式”的服务。事实证明,他的“直觉”是对的。

为什么需求A比需求B优先级更高?

前文《SaaS产品五大原则》《如何有效判断需求优先级》中,分享过需求价值公式:需求价值 = 客户数 * 用户量 * 需求频次 * 需求阻塞度

当时没有一个合适的框架判断:高频通用需求A和低频阻塞需求B,如何判断优先级?

如果采取“后果是否严重”和“是否可逆”框架进行评估,则需求B优先于需求A

原因在于需求B可能会(50%概率)导致一家客户丢失,这是不可逆的结果,而需求A虽通用且客户数大,但结果却是可逆的。

当然,前提是需求A通用,却不阻塞,反之,结果则又不同。

为什么选择方案B而不是方案A?

前文《功能设计:如何将复杂的功能抽象成简洁易用的设计?》中,分享过一个案例。

客户A是一家制造企业,实行白班和夜班双周交替的工作制度。

白班时间为早上8:00至晚上20:00,中间有两次休息时间(12:00-13:00与17:00-17:30);夜班时间为晚上20:00至次日8:00,也有两次休息时间(与白班类同)。

每个班次的班后2.5小时算作加班(即白班加班时间为17:30至20:00,夜班加班时间为次日5:30至8:00),加班工资为正常工资的1.5倍。

方案A是:以工作时段为基础,采取附属关系(即是否允许班前加班、班后加班),来解决制造业客户的安排加班问题;

方案B是:把工作时段、加班时段、休息时段抽象为同一个维度的实体,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解决制造业客户的安排加班问题。

方案A实现周期短,扩展性不足;方案2实现周期长,扩展性强。

怎么办?

采取“后果是否严重”和“是否可逆”框架进行评估

如果方案A比方案B工期少1个月,评估周期延迟一个月的后果,需考虑延迟对项目整体影响。若延迟导致严重后果,如客户流失或市场机会丧失,则应优先选择方案A。

如果后果不严重,只是客户的“催促”、“抱怨”等,不会影响到客户决策(如退费),则应优先选择方案B。尽管前期成本高,但可接受,否则方案A的后期兼容和运维成本可能更高,且不可逆。

SaaS产品是否要做PaaS平台?

上面的案例,基本属于大多数情况下的决策,由初级人员依赖数据即可决策。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它可能无法有效通过数据决策,而需要依赖“直觉”。

SaaS产品是否要做PaaS平台?

单纯从财务回报率看,PaaS平台一定不是一家SaaS企业的必选项。因为它的投入周期长,成本高(一般几亿至十几亿之间),财务回报不明确。

即使你可以从市场规模、市场渗透率、复合增长率等进行数据分析,但一般这类数据都比较虚高,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差异大。

所以最后的决策,还需依赖CEO或核心高管团队,依赖“直觉”进行决策。

如果你信奉“长期价值主义”和“大客户战略是核心”,建设PaaS平台可能是一个明智选择。PaaS平台能深化客户关系,提供定制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符合长期价值和大客户战略

如果你坚信“标准化是规模化唯一解法”和“持续盈利是SaaS企业的唯一出路”,可能不需要建设PaaS平台。此时,应专注于优化现有SaaS产品,提高标准化程度,确保持续盈利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直觉”和原则。

扩展:贝索斯的人生“最小遗憾框架”决策法

除了上述的决策框架外,贝佐斯分享了一个人生重大决定的决策框架:遗憾最小化。

它强调在做出重大决策时,考虑未来可能产生的遗憾。这种方法鼓励我们选择那些即使在短期内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能减少遗憾的路径。在应用此框架时,应深思决策的长期影响,并权衡不同选项可能带来的后悔程度。

即当面临人生或事业的重大选择时,你可以问自己:“如果80岁回顾人生时,这个决定会让我感到遗憾吗?

比如1994年,贝佐斯决定辞去华尔街的工作,创立亚马逊,他所遵循的就是“遗憾最小化框架”。

比如北漂十年后,你是否决定离开北京?

专栏作家

邢小作,微信公众号:产品方法论集散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枚在线教育的产品,关注互联网教育,喜欢研究用户心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729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游戏化指的是游戏的理念与设计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上,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游戏化技术的应用方向。
专题
1440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WMS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511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产品的运营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运营还是市场团队,都希望能清晰地了解用户的行为路径,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优化用户体验,实现更精准的运营和营销。
专题
36461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新媒体运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专题
15549人已学习11篇文章
SWOT分析法是互联网人最常用的分析模型之一,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