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做原型题=白嫖?求职者的愤怒与被删HR的委屈
「面试2小时,画原型,改交互 —— 最后HR说“没通过”?!」
——你是不是在面试过程中也遇到过的这种场景?
昨天下午,一场因产品经理求职“原型设计题”引发的互撕大战,让产品群彻底炸锅。
一、一份原型题引发的信任危机
某产品群突然炸锅:
「面个试居然要做2小时原型题,这是招人还是骗稿?」
「去年在会议室画了2小时流程图,和产品总监讨论得热火朝天,结果再无音讯」
「直接删HR了!白嫖劳动力还要PUA,真当我们是韭菜?」
另一边,被拉黑的HR在朋友圈哀嚎:
「现在招人怎么这么难?考个实操题就说骗方案,我们缺那点创意吗?」
「公司项目保密级那么高,谁会偷你的原型?被害妄想症吧!」
「移动端产品频频招到”PC思维”产品经理,明明逻辑能力很好,设计出来的移动端交互存在很深的传统PC端的风格」
——候选人觉得被白嫖,企业觉得被污蔑,这场面试引发的互撕,揭开了职场最尖锐的认知鸿沟。
二、为什么求职者一听“原型题”就炸毛?
时间成本焦虑:打工人拒绝无效内卷
- 一场面试=1小时笔试+2小时原型+3轮拷问,总耗时≈写半份完整的需求文档
- 求职者怒吼:“我有这时间接私单赚2000不香吗?为什么要免费打工?”
被白嫖PTSD:10个原型9个坑
案例1:某厂要求候选人设计“xxx核心流程”,2个月后上线同款功能
案例2:招聘广告写“月薪15K”,笔试却是“完整设计xxx产品”,面试结束后“岗位暂停”
当某企业HR要求候选人用1-2小时完成移动端原型设计题时,候选人愤然删除HR微信,直指这是”骗劳动力”。群内90%的产品经理坚决反对原型实操测试,更有资深PM直言:”这不是面试,是创意白嫖”。
这种矛盾背后折射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殊困境:在Figma组件库唾手可得的今天,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早已超越工具使用层面。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产品岗平均面试流程长达4.7轮,实操测试通过率却不足20%。当求职者花费2小时完成测试却收不到任何反馈时,信任危机自然爆发。
三、企业喊冤:我们真不是白嫖怪!
HR血泪:招聘成本比你想得更高
- 招错1人=3个月薪资+培训成本+业务损失≈10万元
- 简历注水率超60%,原型实操是照妖镜(某电商HR:“面10个Axure战神,8个现场翻车”)
企业吐槽:职场巨婴!
- “作品集都是团队成果,谁知道他到底贡献了多少?”
- “原型都嫌麻烦,遇到紧急项目岂不是直接摆烂?”
行业潜规则:这就是现实
腾讯/阿里/字节等大厂均设笔试环节,高薪岗位考得更狠
残酷真相:筛掉怕麻烦的人,本就是招聘的隐藏逻辑
三、如何让笔试不再“里外不是人”?
给求职者的反白嫖战术
1.看命题
危险题:“优化我司App会员体系”(具体业务)
安全题:“设计校园二手书交易流程”(通用场景)
2.看流程
危险流程:终面后突然加试
安全流程:初筛后明确告知后续环节
3.看反馈
危险信号:要求源文件却无作品点评
安全信号:针对设计逻辑提问(如“为什么用Tab栏而非抽屉导航?”)
给企业的求生建议
1.分层筛选:
初筛用通用题(如“设计404页面”),终面再考业务相关
2.透明化操作:
签署保密协议+作品水印+限制传播范围
笔试后当面删除源文件(HR现场清空回收站)3.压缩战场时长:
用15分钟低保真原型+5分钟讲解替代完整输出
聚焦特定用户痛点而非完整方案4.构建信任飞轮:
面试官先亮底牌:展示团队正在使用的设计规范文档
建立双向反馈:无论是否录用,48小时内给予专业点评
三、终极思考:我们到底在对抗什么?
这场互撕的本质,是雇佣关系信任链的断裂。企业用“少数白嫖党”的代价,让所有公司背锅;求职者用“过度防御”的姿态,误伤真正考能力的雇主。
或许我们需要一场共识革命:
- 企业收起傲慢,把求职者当合作伙伴而非耗材
- 求职者放下敌意,用专业能力取代情绪对抗
结语:
“好的面试应该像Tinder的匹配机制——不需要漫长自证,而是在碰撞中自然识别同频的灵魂。毕竟我们筛选的不是答题机器,而是能一起改变世界的合作伙伴。”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双栖产品手记】,微信公众号:【双栖产品手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