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O2O服务平台行业案例——按摩到家业务探讨——运营推广策略
随着本地生活O2O市场的不断发展,按摩到家业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按摩到家平台的运营推广策略,包括用户和技师的双向运营、交易链条的优化、市场拓展策略以及线上线下推广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从业者提供全面的业务发展指导。
本篇文章,我们聊一下,这个按摩到家撮合平台的运营推广。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本地生活的按摩到家业务进行了讨论,整个商业逻辑是吸引技师入驻,然后吸引用户进入,撮合他们进行交易。
按摩到家的运营逻辑
这个平台涉及到两端的运营,一端是用户,一端是服务的技师,运营的重点是吸引双方进入平台,并且让双方的数量维持一定的比例,让供需双方平衡,可以适当的偏向用户。
a、客户销售——从获客、激活、留存、付费、获得产品/服务
b、按摩产品供应——技师的招募,合作,服务交付,服务售后保障
以下是整个的交易链条:从获客、转化、交易、维护四个大环节入手
整个市场的开拓策略
发展阶段
单区域拓展→ 目标:系统上线,业务正式启动→ 关键动作:探索增长路径、建立运营规范→ 本质:最小可行性验证(MVP落地)
跑通城市0-1→ 目标:沉淀可复用的城市模型(如SOP、方法论)→ 关键产出:标准化内容库与对外输出能力→ 本质:完成从“试错”到“可复制”的转化
多城市复制
→ 动作:将样板城市模型横向推广→ 核心挑战:跨区域规模化中的本地化适配→本质:规模化,用已验证模型降低扩张风险
多业务线拓展
→ 目标:突破单一业务限制,构建产品矩阵→ 关键价值:通过业务协同提升生态抗风险能力→ 本质:第二曲线,从垂直深耕转向横向生态布局
融入平台生态
→ 终局定位:成为公司大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质:实现资源互通与网络效应(如流量共享、数据整合)
拓展逻辑
市场发展分为两个部分:
城市发展:从单个区域》整个城市》多城市》全国范围
业务发展:单业务》多业务》业务生态
前期聚焦“单区域→单城”深度验证,避免盲目铺开;
后期通过多业务线分散经营风险。先做透城市链→横向延展业务线→最终升维至平台生态,避免过早多元化。
通过单点闭环验证需求→沉淀标准化模型→区域性复制→生态化拓展→最终实现平台共生”。每个阶段均为下一阶段奠基,而“跑通0-1”是整个链条的生死线,直接决定后续规模化的成败。
对应系统需求
对应以上各个阶段的业务发展,我们将整个软件系统的早中期阶段性需求可以拆解为:
a、优先满足业务MVP验证,系统也做MVP最小化,让业务尽可能早的跑起来
b、做线下订单,满足线下推广需求
c、分销体系,扩大营销渠道
d、聚合支付,解决业务规模扩大之后资金结算效率问题
e、商户系统,解决多业务发展的商户引入问题
获客渠道
我们将获客渠道整体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主要做品牌为主,线下主要做销售线上
a、利用数字渠道来推广产品或服务
b、面向全国及地方
c、以品牌宣传为主
线下
a、依赖于实体渠道和物理接触点来吸引和接触客户
b、面向地方
c、以获客及成交为主
我们进一步分解将获客链路拆解,可以得到如下图内容。按照线上线下两个大的获客方式,进一步细分线下的场景,各种类型,线下也进行拆分,按照自有渠道如公众号,官网,以及社群,视频平台,应用市场等。这样拆分之后,能够清晰的看到这个业务线下线下有哪些渠道可以用。
这样在正式运营的时候,或者之前就可以对相关渠道做实验,看哪些渠道的获客效率高,哪些的效益好,也才有的放失,不会搞乱了脚步。如果不做这个分析和拆分,在后期的正式市场拓展的时候,很容易乱了脚步。这样拆分之后也更方便之后后期做进一步的市场渠道拓展规划。
线上推广
线上推广整体逻辑
a、分析平台客户群体——根据业务情况,进行用户各维度维度分析,梳理用户画像分析,
b、客户&渠道匹配——梳理用户画像之后,找到他们所在的渠道
c、账号、工具调研及准备——申请对应用户各渠道的账号,内容编辑器、发布工具、分析工具
d、内容输出——梳理内容、利用AI及其它工具重写,优化,转化视频,发布
e、智能体搭建——根据梳理的业务内容,搭建智能体
f、地区适配——针对地方性、地域属性媒体,做针对性的调整
内容
线上推广的输出内容整体分为四个大的部分a、平台基础介绍——平台理念介绍,平台功能、模式介绍,新上产品介绍b、业务常规介绍——业务产品的常规知识介绍
c、公司新闻——公司新闻,活动,宣发,案例
d、热点——与平台业务相关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跟进,结合公司业务点评
通过基础+业务+新闻+热点追踪,能够较好的介绍平台信息,并于热点进行关联
内容来源
内容的来源也有多种方式,有常规的平台运营资料,有行业相关的书籍,有直播活动素材,有举办的各种活动的素材,也有各种客户案例。这些素材资料能够保障内容更新的可持续性
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我们制作图文与视频,图文作为基础的资料,然后通过聚合发布平台发布到自媒体,门户网站,论坛,社群中。并进一步利用已编辑的图文资料,再把它用AI工具转化为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
线上渠道线上内容分发的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基础设置——这是必须要做的,如应用市场及官方媒介(公众号&官网)
搜索引擎——比如百度百科,百度认证等,
门户网站及论坛——新老门户网站,各类论坛
视频——传统PC视频网站,短视频app平台
其它——社群&AI智能体&本地生活平台
应用市场和搜索引擎的基础信息,是做了之后可以不用经常变动,而文章和视频可以利用聚合发布软件一次性发布几十上百个账号,可以极大的提升品牌的露出。
以下表格中是对各种渠道的一个简单分析,包括他们的一些市场占有情况和作用
线下推广
对于线下推广,我们的策略如下
a、数据调研——GDP,人口数量,聚集情况,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人群分布,地域,风俗。我们从多个维度对全国城市进行分析,判断哪些城市开展业务更好,对相关城市进行权重分析,排序,优先选择权重好,有资源优势的城市
b、城市选择——判断当地市场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支撑业务的发展,判断业务在城市的哪个区域开展比较好
c、预备工作——再进一步对选中城市整体情况调研,分析城市的商业、行政等分布情况,城市的区域划分,城市的地形,各收入人群聚集地。根据城市详细调研,拟定拓展策略及进行人员组建
d、城市开拓——根据拓展计划及渠道反馈,不断开拓业务版图,修正拓展计划
e、持续运营——最终目的是要让这个开拓出来的城市能够进行可持续的发展。任何为了开拓而开拓的做法都是不可取
f、样板输出——以某城市市场为样板,根据前期对各城市的调研排序,进行多城市复制
对于单个城市的策略是:单区域》多区域》全城。刚开始的时候,从单个区域入手,集中资源,把一个区域做透彻,然后再扩散。如果一开始就进行全城启动,在资金,资源,人力都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分散精力而导致摊子铺的太大,太薄,这样做不深入和透彻。而本地生活又是讲究本地化,不像是完全线上的生意可以无视距离、空间等物理限制,是必须要受到实体经济规律的制约。
开拓业务前的基础措施包括几个方面a、服务师团队——按摩服务履约
b、地推团队——策划线下活动,执行线下活动,参与线下活动推广
c、运营团队——同城平台,品牌曝光,流量转化到私域,品牌曝光,线上引流,固定点位承接线下用户,线上引流
客户分类
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B端客户与C端客户B端——与B端合作,间接转化用户到系统平台,比如和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合作C端——直接吸引用户到系统平台,比如线下社群、街道,线上公众号等直接服务或者引流
以下是B端客户的各种渠道
以下是C端客户的各种渠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markzou】,微信公众号:【markzou的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