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O2O服务平台——按摩到家业务探讨——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按摩到家,听起来是“懒人经济”的又一延伸,但背后却是对服务标准化、信任机制与履约效率的多重挑战。本篇文章聚焦本地生活O2O中的“上门按摩”细分赛道,结合一线调研数据与用户行为洞察,系统分析市场需求、用户画像与平台机会点。
今天我们聊一下本地生活服务中的健康到家业务领域,以按摩这个垂直细分领域为切入点。我们将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 从宏观层面探讨按摩行业的业务逻辑
- 从微观层面探讨按摩到家业务的运营模式
- 从某个企业的角度探讨具体该怎么做
整体逻辑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按摩行业》按摩业务》XX公司按摩到家业务
一、行业价值链
整个按摩行业如下图所示:从客户需求出发,通过培训学校培养专业按摩技师,最后技师通过“上门服务”或“到店服务”两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按摩服务。这个培训,有很多还是师徒值,然后一部分是专业培训学校的方式。
我们进一步拓展从学员招收开始,整体的流程如下如所示:
a、人员培训——招募学员→培训(按摩/香薰等)→毕业
b、就业——入职→基础服务→增值业务
增值拓展层:技能升级(垂直深化)、周边商品(横向衍生)、最终形成“核心服务+衍生价值”的商业模型
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探索这个产行业链的各个环节:
1. 上游——培训认证体系
双轨认证机制:
- 官方协会:深圳市/上海市按摩师协会(行业标准制定者)
- 民营机构:中博国医大学堂等5家(市场化培训主体)
这些培训认证机构的核心功能:
- 职业资格认证;
- 中医理疗技术标准化输出;
- 行业准入门槛控制
2. 中游-服务主体
平台
实体经营双模式:
- 连锁品牌(富侨等4家):标准化服务+品牌溢价
- 个体商户:灵活定价+社区渗透
3. 下游-用户
C端
B端
- 养老机构:长期照护解决方案
- 企业客户:员工健康管理计划
二、竞争对手
- 直接竞争者——按摩O2O平台(如东郊到家、到位)——同赛道正面竞争
- 间接竞争——传统按摩店(社区夫妻店、连锁品牌店、酒店SPA中心)——需求替代效应
- 替代竞争——硬件(按摩椅、筋膜枪)——解决方案替代
不同按摩竞对对手比较
对比来看,很难有一种解决方案能同时实现便利性、专业性和经济性的完美平衡。消费者采用“器械基础护理+到店深度理疗+上门应急服务”的组合方案,也就是不同消费者,不同消费场景会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有生存空间。
三、按摩市场现状
a、到店按摩市场-2022年国内足疗按摩市场的用户数量达到了4.35亿,行业规模约为5859亿元
b、按摩器械市场-2022年97亿元-年复合增速为8.7%
c、上门按摩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四、行业发展情况
- 前市场化阶段:2010年前——基本没有线上化,以纯线下实体店模式经营
- 探索期:(2010-2015)——2010年:满座网开启按摩团购(O2O雏形);2013年:点妙手首个专业上门平台;2014年:功夫熊/点到/健乐通等获融资
- 启动期:(2016-2018)——服务平台数量激增;技师合作模式标准化;资本关注度显著提升
- 高速发展期:(2018-2023)——服务多元化:融合家政、理疗等业态;移动端覆盖率超80%;盈利模型跑通(抽佣+增值服务);资本动态:头部平台融资轮次进入B+轮
- 成熟期:(2024-未来)——市场发展趋于成熟,资源成本加大,行业进入门槛提高,竞争加剧。
整个过程中技术的推动有重要作用
- 2013-2015:LBS定位技术普及
- 2016-2018: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完善
- 2019-2023:智能调度算法应用
五、APP应用市场部分应用
市面上的按摩平台也非常多,如下图所示,有平台型的如美团和京东健康,也有垂直领域的如东郊到家、到位、还有区域龙头(康悦到家-珠三角,手护健康-川渝,约健网-长三角)
六、按摩价值分析
概述
通过标准化基础服务获取用户“信任票”,再以个性化增值服务收获“溢价权”。
基础服务
功能定位:建立信任
核心价值:解决用户基础需求痛点;建立可预期的服务标准
实施要点:标准化(SOP标准要高);可测量(设置多个关键质量检查点);强交付(服务一致性)
增值服务层(金字塔顶层)
功能定位:价值引擎
核心价值:创造惊喜感;提升ARPU值;构建竞争壁垒
需求由内而外
以专业技术满足基础需求建立信任,通过商品化延伸服务场景,最终构建健康管理生态系统,形成“预防-治疗-康复”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提供服务遵从需求逻辑
所有服务从基础需求出发,从核心需求出发,然后到产品、咨询、培训、定制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服务保证现金流和获客,增值服务创造利润和粘性。
业务逻辑
从用户需求出发、在各渠道引入用户,提供技师服务、在用户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提供商品供应,最终整个平台完成价值整合。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markzou】,微信公众号:【markzou的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