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画像”到“价值观画像”,券业客群运营策略更新迫在眉睫(内附全新标签体系范例)

0 评论 5052 浏览 8 收藏 9 分钟
🔗 产品经理软技能是指如逻辑分析、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创新力、好奇心、情绪态度和团队合作等。

传统的用户画像方法,仅依赖于静态的年龄、资产规模和动态的交易行为数据,已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复杂和多元的需求。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从“用户画像”升级到“价值观画像”,通过构建“行为-心理-价值观”的三层穿透模型,深入挖掘客户决策背后的心理动因与价值取向。

2024年以来,笔者观察到,证券行业的客户运营体系似乎正陷入一场“数据泡沫”的泥潭。从业者习惯性地将客户简化为年龄、资产规模、交易频次等静态标签,叠加持仓产品、APP访问时长等动态行为数据,试图以此构建精准的客户模型。这种二维标签体系的致命缺陷在于:它仅能回答“客户做了什么”,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当“30岁互联网从业者”与“50岁企业主”同被标记为“高净值客户”,二者的本质差异被粗暴抹平。前者可能因“风险偏好极化”追逐高波动资产,后者则因“代际责任焦虑”执着于资产隔离架构。

传统模型无法穿透的,是客户决策背后的心理动因与价值取向。高频调仓行为既可能是“过度自信偏差”的产物(误判信息处理能力),也可能是“羊群效应”的映射(受市场情绪裹挟)。

标签的堆砌看似提升了数据厚度,实则加剧了服务错配——标准化产品推荐与客户真实需求的割裂,已成为客户流失的核心诱因。

行为金融学早已揭示:70%的投资决策偏差源于非理性心理因素。当客户的需求从“财富增值”转向“价值认同”,当交易行为成为价值观的外显符号,传统用户画像的平面扫描模型注定失效。

01 价值观画像的构建逻辑:穿透行为黑箱的三层手术

价值观画像的构建绝非标签体系的简单扩容,而是对客户认知系统的深度解构。其核心在于建立“行为-心理-价值观”的三层穿透模型,将行为金融学理论转化为可编程的运营参数。

第一层:行为数据的去魅

交易记录、产品持仓、内容浏览时长等显性数据,仅是客户决策的“症状”而非“病因”。一个日均查看宏观政策3小时的客户,可能被误判为“保守型投资者”,实则暗藏“政策套利冲动”。传统行为数据无法捕捉这类认知断层,更无力预判客户从“技术分析派”向“价值投资派”的认知跃迁。

第二层:心理特征的算法翻译

行为金融学理论正在被转化为运营语言:

  • 前景理论揭示的风险偏好非对称性:保守型客户对损失的恐惧强度是收益渴望的2.25倍,需通过产品设计重塑其心理安全边际;
  • 心理账户的资产分隔效应:客户对工资积蓄与投资收益的风险容忍度存在系统性裂痕,要求资产配置方案具备认知适配性;
  • 框架效应的操纵机制:同一市场事件的不同表述会引发行为偏差,需通过内容生产进行认知干预。

第三层:价值取向的解码

当技术系统能量化客户对“社会认同效应”的依赖程度(通过社群发言的权威性系数),测量“即时满足偏好”的强度(基于内容浏览的碎片化指数),运营策略便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追逐“社交货币价值”的客户,其核心诉求在于投资战绩的传播裂变效能,而非单纯的收益率数字。

02 技术基座的重构:从数据仓库到认知引擎

证券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传统的数据中台和用户画像系统,亟待升级为“认知洞察基础设施”。

语义情绪分析引擎需解析客户评论、客服对话的语义场,将“政策敏感型”与“技术分析派”区隔为不同的价值观原型。当“损失厌恶型”客户的焦虑指数突破阈值,系统应自动触发防御性资产配置建议,而非机械推送通用型风险提示。

动态认知图谱追踪知识付费课程完课率、自选组合调整频率等指标,绘制客户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认知跃迁轨迹。这对运营时效性提出严苛要求——在客户认知临界点到来前3-6个月,就需预埋对应的投教内容与工具。

智能分发网络需基于“心理账户”理论构建内容库:向保守型客户推送“抗波动策略”时,需植入“安全边际”叙事框架;为进取型客户定制“行业轮动指南”时,则要强化“超额收益预期”的神经刺激强度。

03 运营策略的范式颠覆

证券业的客群运营正经历从“交易契约”到“认知契约”的质变。

产品设计必须与客户价值观共振。“损失厌恶型”客户需要的不是更频繁的风险提示,而是通过“结构化产品的本金保障机制”进行认知干预。当产品的安全垫厚度与客户的损失敏感系数动态匹配,才能缓解决策焦虑。

内容生产需遵循神经认知规律。短视频对“即时反馈型”客户的吸引力,源于“多巴胺奖励机制”——需在30秒内完成认知刺激闭环。深度研报则必须为“延迟满足型”客户构建完整逻辑链,避免触发“认知摩擦损耗”。

服务交付要构建认知增强回路。“认知积分体系”的本质是行为强化工具:客户通过策略研讨、投教答题等行为兑换专属权益,实则是将“自我效能理论”植入运营链路。当客户意识到知识储备与投资收益的正相关性,便自发进入认知进化通道。

证券业数字金融的真正战场,已从数据资产的规模竞赛,转向对人性认知深度的丈量精度。价值观画像不仅是一套标签体系,更是客户运营的认知操作系统——谁先完成这套系统的部署,谁就能在下一轮行业洗牌中掌控定义权。

附录:证券公司“价值观画像”客群运营标签体系(范例)

本文由 @数金杂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45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很多公司都在谈论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的基础即是大量的、繁杂的、高度业务关联的基础数据。数字化运营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数字化运营。
专题
1506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一种机器学习的分支,它是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实现自主学习和预测的能力。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解读深度学习。
专题
1285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渗透进各个行业里边,AI图像生成和识别技术有了更大的突破性,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AI图像识别。
专题
35765人已学习22篇文章
从动效设计原则、动效工具、制作方法、标注技巧等全方位解读
专题
13529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加控制的需求变更往往给项目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预料的风险。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需求变更。
专题
1247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针对新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面向新零售企业的SaaS系统,可以如何进行系统架构和规划?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新零售saas架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