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员工手册(入门篇)

2 评论 3971 浏览 8 收藏 11 分钟

编辑导语: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和降低企业风险,会选择外包,即出钱找其他公司干活。本文从员工的角度分析,进入外包有什么优劣势?转正概率高吗?以及外包鄙视链等问题,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外购/外包,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PMP的大纲中,专门有1个大章节,内容为项目采购管理,专门予以细分和讲解,本文不对于这个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只是讲述核心内容:甲方爸爸选择外包(外购),本质是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和降低企业风险,把企业经营期间的风险,通过合同准确地把具体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加以管理的一方。

人话:甲方爸爸出钱找小弟干活,某个小弟不行就换小弟,甲方爸爸还是爸爸。

一、分类

  • 业务外包人话:甲方不想投产研成本(设备+人力),直接买乙方提供的成品
  • 人力外包人话:甲方只给钱,乙方给人,不够人乙方想办法,能赚多少乙方自己算

无论是作为乙方公司为甲方爸爸进行项目开发或者作为甲方的人力外包,员工的签约主体是第三方公司,也就是俗称的外包公司。

二、优劣

优势

华为、腾讯、阿里等大厂,正式编制入职门槛985,211双一流大学+杠杠的工作经验,薪酬年包可能是40W起步,第三方公司薪酬年包可能为20-30W(非大厂的外包项目薪资包会更低)。

也因为如此,第三方公司的入职门槛较低(学历+工作经验),最突出的是学历门槛,通常情况下全日制本科即可,若工作经验与甲方要求的较为一致,可放宽到大专。若工作经验不太吻合,在薪酬包的限制下,第三方公司会考虑新入职员工跨行业/跨岗位的转型。

人话:只要薪资肯让步,0经验也有一定概率可以跨行业+跨岗位转型。

劣势

凡事都会一体两面,也因为第三方公司的入职门槛低,转行几率高,且在甲方公司的处理边缘化的工作,也意味第三方公司员工的整体的可替代性高,工作技能提升慢,薪资容易被压价,而且在层层转包的情况下,员工的薪资存在非常明显的天花板。

其次,由于项目外包,项目的稳定性非常差,可能月头团队100人,月尾可能只剩下10多号人,由于签约主体是第三方公司,你只能和第三方公司进行沟通。

而第三方公司依据劳动合同,会安排你去其他项目组试岗,万一试岗失败,期间你只能拿最低工资(第三方公司没有人头差价赚,怎么可能给你相对高的工资),而员工有争议,也只能是和第三方公司进行劳动仲裁。

人话:入职薪酬是顶峰,后面升职加薪概率近乎0,万一没有新项目,只能拿最低工资。

PS:脉脉上有外包员工被裁员要问甲方拿赔偿,这种问题在外包来说,很常见,见怪不怪。

三、故事

1. 外包鄙视链(公司级别)

你没看错,外包也是存在鄙视链条的,前面提到,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财报上的员工成本开支好看,会把部分员工挂靠在子公司下,所以这类外包公司有些还是门槛很高的,比如中兴与阿里的子公司、浩鲸X,比如移动的子公司某望,比如腾讯与广东省公司合建的子公司,X省事。这类公司,薪资福利和二三线的互联网公司差不了太远。

公司的规模越大,工资发放相对有保障,毕竟甲方爸爸的项目结算周期可能项目结束2年都不一定能追回款项,第三方公司做着做着拖欠工资乃至倒闭也是常见的事情。

鄙视链条大致是:大厂/集团子公司>较大规模有年终奖的外包公司>没有年终奖的外包公司>拖欠工资的外包公司。

2. 外包鄙视链(外包层级)

你没看错,出了公司级别以外,还因为外包层级产生的鄙视链。

作为第三方公司的员工,不一定是乙方公司的员工,在项目层层分包的情况下,可能是丙方公司甚至丁方公司的签约员工。也因为层层分包,官大一级压死人,除了大甲方,分包商的普通员工都比干活的签约员工强几个档次。

3. 外包转正是真实存在的么?

很多外包童鞋,是奔着稀缺的转正指标在努力工作,笔者也打探过一些从外包员工转正的经验,首要条件是有能力/有关系,且有一定的工作年限(3年起步),项目内的上层公司(注意,不一定是甲方)面对这类资深的外包员工,通常是是2个出路,也包含一些特例。

4. 外包入职只为招投标/临时顶岗

外包员工已经够惨了,有没有比普通外包员工更惨的案例?

不骗大家,还真有。项目外包,有一定的期限,通常为1年或2年,项目结束前3个月,部分消息灵通的员工得知公司续签无望,会寻找下一个公司。这种情况下外包公司为了项目有足够的人头进行工作,会从外部招聘,到项目进行顶岗,万一项目真的无法续签,就以试用期不通过为由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比起临时顶岗更惨的是项目结束前3个月,外包公司无论如何都会重新撰写标书参加项目投标,这时候招聘项目经理/运营/产品对标书进行加班加点的撰写,假如项目投标失败,那么新入职员工也是会随着被解除劳动合同。

5. 外包是否能养老?

很多人对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认为从996的公司去到外包公司,可以开启955的生活,这个某种程度上说法是对的,但是这个安逸区,很危险。

案例1:笔者认识某个X银行外包公司混日子的网友(JAVA),855,据说老大已经40+,而他本人因为银行内网的原因,每天仅需要工作3-4个小时即可,有滋有味地躺平了1年,今年也传出风声要优化,面了很多轮也GG。

案例2:另外一位前产品同事,去了某服装平台当外包(人力外包),因为甲方不管事,开发是再外包给其他公司,他也有滋有味地躺平了3年,前段时间他微信找我内推,我访问他维护的服装公司官网,发现40%的页面链接都是404,再问3年做了什么成绩,回复我的是省略号,内推自然也没了下文。

6. 从正编到外包丢脸么?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的态度是,只要是辛勤工作得到的回报,都应该值得肯定。回到问题则要辩证唯物去看待。

前东家的的某位长期合同员工因为公司倒闭,去了某外包公司,薪资涨了10%,后来一次线下聚会,对方酒后吐槽因为长期合同,公司一直没涨薪,薪资在业内处于中下水平,饿不死吃不饱,换了平台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所以,只要钱给够,都是一份工作而已,至于脸不脸面,能当饭吃?能抵房贷车贷和小孩的学费?

7. 外包产品有出路么?

笔者就是一个非典型案例,年近30的时候,从传统行业>非互联网外包运营>非互联网外包产品>互联网产品,关于这一点,各位看官可以先看我之前的思考:从0到1,我在转型后端产品的思考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woshipm.com),后面有空单独再写一篇外包员工手册(运营/产品篇)。

#专栏作家#

西蒙书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玩王者荣耀会研究货币体系的后端产品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大家都是打工人,谁也不比谁高贵,拒绝歧视从身边做起。

    来自陕西 回复
  2. 外包得鄙视链挺严重的,而且最主要是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之间的大戏份,令人唏嘘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