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据分析(一):怎样解读出深层次信息?

3 评论 22387 浏览 260 收藏 9 分钟

本文将告诉你分析产品数据时,如何从数据中解读出比描述现状更深层次的信息。

一、数据分析的层级

产品的数据分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数据,没有分析。仅仅是描述数据,告诉你产品发生了什么。

比如次日留存率只有5%,这个数据偏低,可以看出该功能的用户粘性不好。

然后呢?往往就没有然后了。

为什么同样的数据给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内容?高手们究竟是如何通过数据找出产品中的问题的。

本文将告诉你分析产品数据时,如何从数据中解读出比描述现状更深层次的信息。

数据分析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有四个层级。

第一层,发生了什么?如留存率降低,用户粘性下降。初级分析基本到此结束。

第二层,为什么?这个答案要落实到用户层面,是第一步的延伸。是用户找不到想要的功能,还是功能不符合用户的预期?及格的数据分析基本分析到这一层。

第三层,继续问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落实产品层面,即我们的产品的哪项内容造成了用户出现了第二层的问题。优秀的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到这一层。

第四层,我们该怎么办?后续该如何改进产品。高级的数据分析到此结束。

以这种思维方式作为整个分析的核心思想,就不容易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找出产品的问题,而掌握各种数据技巧,图表的优化等等都是为了最终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目的服务的,因此这种层级的思想是数据分析的核心。

我们本文主要讨论前两个步骤: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用户层面)。

二、从数据中找问题

下面就要开始讲解如何从数据中找问题,只有找到了问题才能有继续分析的方向。要注意,这里的问题不单单是指不足之处,而是指数据的异常之处过高和过低都是异常

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层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单个指标找问题。比如某个产品或功能的留存率很低,那么可以得出结论是该页面的用户粘性较差。这个结论解决了“发生了什么”的问题。刚入门的数据分析,往往也就到这个深度就停止了。

至于为什么较差,留存率这个数据本身无法告诉我们。

其他的例子如停留时长很短,说明用户可能对页面不感兴趣,至于为什么不感兴趣,我们无法得知。

要达到这个水平只需要了解各个数据的含义,有基本的业务理解就可以了。

想要分析得更深入,一般需要多个指标结合起来一起看。

比如刚才的例子,一款粘性较差的产品,到底是页面信息不吸引人,还是页面设计太混乱,抑或是入口位置太深?有了这些猜想,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维度组合去找到问题所在。从而解决“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举几个例子。

这是一个双维度的数据矩阵,该矩阵模拟了几种虚拟产品。其中点击率是指进入产品/功能后的各按钮的点击率,留存率是指该产品/功能的整体留存率。

两个数据维度能够得到的信息比单维度数据的信息要丰富的多。我们能够通过两个数据模拟出一点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了。

比如右下角低点击率、高留存率的功能或产品,往往是已经迭代优化过多次的版本。如果不是的话,这样的页面由于页面内点击率较低,我们不知道用户的真实行为,我们很难从数据中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哪,也就谈不上后期的迭代。

我们看一下右上角,高点击率,高留存率。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前面提到过,我们从数据中不单单是找不足之处,要看到的是异常。这样的高点击高留存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过高的点击率。

我们还原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如果一个用户每天都要来用这个产品(留存率高),而且还天天要来点击这个按钮(点击率高),那么这个按钮里的内容能不能直接拿出来呢(省去点击动作,直接使用)?

我们再看左上角,高点击率,低留存率。用户点击很高,说明用户在找东西?留存率低是不是因为没有找到?

矩阵中其他的问题可以自己去思考,我在图上写下了我的猜想,当然这些猜想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产品,这张图只是希望能发散你的思维,让你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

维度的组合多种多样,你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维度组合从而确认问题所在。比如点击率分散度和留存率的维度组合。

点击率分散程度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但有时也能反映出某些问题。

我们以图中左下角的低留存率,点击率分散的情况为例。这种情况下,每个功能用户都有意愿去点,但是留存率却不高,模拟一下用户的使用场景,会不会用户点了之后发现解决不了自身需求?当然,这需要结合实际的产品形态,结合自己的产品页面特点,模拟一下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你应该能得到一系列的猜想。

再比如左上角,点击率集中,留存率低。这种情况我们想象一下,用户进入页面后,直奔着一个功能而去,其他功能不太关心,但是用了这个功能之后,用户之后不再来这个页面了。什么原因?是不是用了那个功能,但是却让他失望了,没有解决他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猜想,我们重点分析点击率集中的那个功能,可以猜测用户到底想做什么。

各种不同维度的矩阵在此就不再多做介绍,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通过数据找到问题的方法。读者可以自己再将各类不同的数据组合成矩阵,分别分析各个不同的数据组合的含义。以此来增强从数据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这种组合数据找问题的这种方式,你就能轻松突破描述数据的阶段,进入到数据分析的及格线。

欢迎订阅我的专栏,后续我将继续探讨后两个层级的分析。

 

本文由 @Jas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自广东 回复
  2. 弱弱地问一句什么叫点击率集中和分散

    回复
  3. 太有用了!

    回复
专题
43365人已学习18篇文章
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区块链很可能是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
专题
17498人已学习18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车载HMI设计指南,包括HMI的交互、设计、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分享。
专题
40238人已学习22篇文章
不想当CEO的产品经理不是好运营
专题
1265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Sora产品的爆火,给了我们不少的震撼,感叹AI在内容创作领域的进步实在是太快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于Sora的解读和思考。
专题
1321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OTA,在线旅游(Online Travel Agency)指“旅游消费者通过网络向旅游服务提供商预定旅游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网上支付或者线下付费。
专题
1277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所谓SOP,即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OP创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