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笔记:好产品与“人性原罪需求”理论(上)

JaylonG
3 评论 8740 浏览 57 收藏 16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竞品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竞品的走向、功能、卖点、优劣势等,制定产品的策略和方向

产品是什么?好的产品又是什么?文章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人性原罪需求”理论,来帮你了解用户最底层人性的需求,来完成一个好产品。

提出这个观点,来自于最近对于心理学以及产品分析、用户需求提炼的思考总结。

其实很多产品经理、运营人员在进行用户调研、需求分析的时候,总是根据表象显性需求来分析,忽略了核心隐性需求。

文章这里指的是——部分产品与运营,并不是一棍子打死。也并不是说,他们不清楚核心需求的重要性,只不过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经常会被表象给误导,纠结于数据带来的数字变化,忽略了最基本需求产生源。

如今很多平台大数据,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产品和运营,可以通过各大数据来分析行业背景、用户背景,但是太依赖大数据分析,也会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了用户最底层“人性”的需求。

这篇文章,将从宏观的角度,为你分享,来自用户人性需求的分析。通过“人性原罪需求”理论,来帮你了解用户最底层人性的需求。

一、产品是什么(Product)

首先,我们来谈谈产品,“产品究竟是什么?”

1.产品指什么

(1)产品的定义

很多人对于产品的定义,都是什么APP啊,什么应用啊,这都是比较狭义上的对于产品的理解。外行的朋友对于产品的认知可能比较局限,产品的范围其实非常之广。

产品的广义概念可以通过很多资料得出:产品是指满足人们需求的载体。

(2)产品的作用(价值)

解决用户需求与商业需求。

产品存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你现在正在移动的鼠标、正在看着的电脑屏幕,也是属于产品范畴。包括:你所接触的这个网站、你所打开的这个软件、你在玩的这个游戏,也归属于产品范畴。

产品存在形式多得数不胜数,可能你会说两者都不一样:一个是由实物制作而成的,一个是用代码编写而成的。

其实他们的区别在于:产品的存在形态不同,但是相同点都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如:电脑解决了你上网、获取知识的需求;鼠标解决了你操作的需求;而网站,为你带来了你想要的视频资源;软件,让你的办公需求得到满足;游戏,满足你的娱乐需求等等。

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两点,便可以区分。“需求决定了产品的存在价值,而解决方法决定了产品的存在形态”。

而本篇文章内容主要围绕互联网产品来展开。

二、好产品是什么?(NP)

好产品的定义

产品的概念就过了,接着我们也从宏观的角度,来谈谈好产品的定义,为什么是说“好”产品?

好产品不仅满足了用户核心需求,而且还服务于用户更好地进行生活、娱乐和工作等其他的延伸需求。

其实我们在很多文章中看到的产品方法论,都是为了做出好的产品,每个产品经理都想做出好产品,但是却不是每个产品经理都能够做得出来。

虽说如此,但是好产品都有以下几个特性:

  1. 优秀的设计体验;
  2. 满足核心需求;
  3. 达到用户期望值。

1.优秀的设计体验(Excellent Design)

这里包含两点内容:产品设计、用户体验。

从互联网产品角度来看,产品设计主要指:产品的视觉层、框架层、结构层与范围层四个层面(以下以互联网产品为例)。但是其实很多产品的设计体验,却停留在了最基本的设计。

比如:许多产品的界面icon都是一样的,跳转、加载、交互都用的开发工具中现成的,这种不能说不是设计,只能说并不能达到优秀的设计体验罢了。

其实通过尼尔森的可用性原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优秀的设计体验,到底包含着哪些内容,可以通过哪些内容进行升级优化.

(附上小说明):

  1. 可见性原则:状态可见、反馈可见是最基本的,如:登入提示、刷新更改提示,让用户有心理预期。
  2. 自然性原则:这里不得提下文案的重要性,有些产品,在表达说明的时候乱用术语,会增加用户的理解难度。
  3. 可控性原则:用户喜欢自己掌控产品,而不喜欢被产品所掌控,这让我想起一款经常玩着,就弹出来不可关闭的广告的小游戏,这样的用户体验是糟糕的。
  4. 一致性原则:系统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既减少了设计成本,又增加了产品的一致性体验。
  5. 防错性原则:例如:涉及到隐私操作,最好再增加提示或弹窗,减少用户错误操作。这一点要批评国内三大通讯运营商其中一位,之前只是体验APP竟然点击一次就直接购买了100块的套餐,涉及金额操作,竟然没有再次确认提示。
  6. 易认性原则:例如:网页端产品可以选择长文本显示,但是移动端产品碍于屏幕尺寸,必然不可能像大屏幕一样。
  7. 高效性原则:高效性适用于大多数产品,产品是为提升服务体验,用户倾向于选择更高效的。
  8. 易读性原则:突出重点,去除无用无价值信息。
  9. 容错性原则:误操作是手机操作最常碰到的问题,不犯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弥补错误的产生。
  10. 人性化原则:产品是为人服务,而不只是简单的提供操作反馈,尽可能地人性化。

这十大可用性原则,无论是对于产品经理、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必要地考虑以上的这些原则,以便对于产品的最大程度优化。好的产品设计,必然对于以上原则的践行贯彻得非常好。

优秀的设计总是能够让人耳目一新,总是能够让人爱不释手。

2.满足核心需求(True Demand)

大多数产品追求满足需求这一条件,如:用户想要拍照,市面上就有好多款拍照APP涌现,这只是刚好满足用户显性需求。

它们产品的存在合理吗?

是合理的,因为有需求在,就有产品存在。

它们产品解决了需求了吗?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本需求,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仅仅解决了伪需求而已。

这里的需求我们分成两个类别来阐述,分别是:普通需求,核心需求

需求名词,其实还存在刚需和非刚需,伪需求和真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等等,之后有机会再进行分析阐述。

需求的来源到解决方案,一般都要历经“需求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筛选——解决方案”这样的阶段,很多产品经理的专业性技能非常强,逻辑思维和产品思维都非常好,但是就是做不出好的产品。

你们会发现市面上,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产品,但是真正为人所用,产生价值的也就寥寥。

需求来源于用户,而不是自娱自乐地开发新功能,满足于新功能带来的快感。之前也曾说过,用户卸载你的应用,无非就是你的产品,没能理解到用户的核心需求,所以背离了用户。

从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等途径,得出来的需求大纲,还需要再进行分析整理。用户有时候也不知道,他们想要的具体是什么?只是告诉你他们想要。

在梁老师的产品思维中有一个例子:

Sony准备推出一款音箱产品,他们召集了一些潜在的消费者,开会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什么颜色:黑色还是黄色?经过这一组潜在购买者的讨论,每个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但是在会后告诉消费者,可以免费领取音箱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在黄色和黑色之间任意挑选,结果每个人拿走的都是黑色音箱。

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并不是说谎,只是有时候想法与实际行动、实际需求有所误差。

理解用户,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之一理解用户和理解需求不一样,首先你拿得需求,接着就是分析需求吗?

不对吧,你得理解用户,才能够理解需求。

3.达到用户期望值(User Expectation)

用户虽然对于自己的需求,并不是完全了解,但是他们却有着自己的需求认知,这里给它一个名词就叫“需求延伸”

例如:用户A,想要一款直播的软件,可能只是想要偶尔玩玩直播和看看直播。但是在于用户认知里,直播软件就肯定有美女帅哥吧,有才艺表演吧,有主播申请吧?但是这些都不是他可能想要表达出来的需求,但是他却有期待过存在这样的功能点。

可能讲的稍微有点难理解,再举个例子:用户B和用户C,都使用一款付款工具产品,最开始只是想要用一款比较便利的付款产品,就不用随时携带钱包了。但是在B自己单独出来买东西之后,发现里面钱不够了,这时候B,是否想要求助C让他转账先借钱呢?

对于B用户来说,这个功能是正常的付款工具产品必备的,可能不是属于核心需求。但是用户认知里已经存在,所以满足这样的用户需求,达到了用户期望值,产品的价值,必定比其他产品更加突出,不是吗?

满足用户核心需求,并不是一个终点,需求的延伸是非常重要的,需求的延伸也决定了产品功能的延伸。

通过比喻来为你讲解这三点的关系

如果你难以理解,那么我把“好的产品”转换成一个“好的对象”来看待,以便你来理解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如果已经理解的朋友可以跳过这一段接着往下阅读。

你看全世界的单身者这么多,为什么找对象的时候还需要精心挑选呢?好的对象才能满足我们找对象的需求,找对象不就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够好的吗?

“好的对象”的特征:

  • 人品行为:优秀的设计体验;
  • 真的爱你:满足核心需求;
  • 白马王子:达到用户期望值。

(1)人品行为——优秀的设计体验

肯定是帅哥美女吧,肯定是会穿衣打扮吧,肯定是人品高尚吧。就像出去约会时候,随口吐痰满口脏话的对象,相信很多人会受不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是针对大部分人来看)。

(2)真的爱你——满足核心需求

我们谈恋爱的真正目的:真的是长得帅,会做饭而已吗?不是的,那都是表象,而我们要找的,其实真正的是懂得爱我们的人,这才是爱情的真面目。

(3)白马王子——达到用户期望值

如果你们互相喜爱,然而TA除了真的爱你,而且还会铺床、会做饭、人又好看、还会打扮,你会不会更加满足呢?

同样道理你懂了吗?其实有很多产品论,也是恋爱论,一款好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也正如一个好的对象不是吗?

小结:产品好坏取决于用户,用户才是评判产品是否合格的标准。而产品应该不仅满足于合格线,更应该不断优化成为好产品

三、总结

本文先为大家罗列关于产品的区分,有两种:一种是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也可以称之为普通产品;一种是满足了用户核心需求,并满足了需求延伸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好产品

理解完好产品的定义,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产品的区别,关于产品分类,除了普通产品,好产品,还有成功产品。

由于整体篇幅过长,下一讲为大家揭秘产品与人性之间的联系,解析来自于人性对于产品的不同需求类型。

 

作者:JaylonG,一位对产品有着浓厚兴趣的设计尸,有什么新想法欢迎一起交流。

本文由 @JaylonG,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没有深入思考且存在逻辑错误。

    来自北京 回复
  2. 水了一篇哈

    来自福建 回复
专题
13345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要想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就要做好行业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撰写行业分析报告。
专题
1406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运营实战经验。
专题
65630人已学习17篇文章
每个网站或APP,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用户积分体系都是不可或缺的。
专题
1324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需要有对应的产品战略以应对市场。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产品战略规划。
专题
1577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交互设计本质上就是设计产品的使用方式的过程,“如何才能做出合理的B端交互决策”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交互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