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产品新人的需求收集&分析&提炼,附赠需求池

1 评论 10521 浏览 74 收藏 12 分钟

编辑导读:作为一名产品新人,每天最多的工作大概就是和需求打交道吧。本文将从需求的收集、分析、提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承接上一篇《需求分析初探》我试着从人性较为初级的层面来接着来聊聊工作中,真实情况下我们遇到需求要怎么进行处理。

问,把大象装冰箱拢共分几步?没错,需求的处理,大致也可以分为三步:收集、分析、提炼。这时回头再看大象装冰箱,恍然,果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宋丹丹老师早期就领悟了拆分业务流程的重要性。

我们做产品,为的是改变世界?有梦想是好的,但被大量工作淹没的时候,或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抱着热忱的心从事产品行业的初衷,我一直认为,一款好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而是帮助用户更好的达到目的。那我们就要从需求的本质出发,我认为,需求就是人类内心的渴望,换言之,就是欲望。

说到这里,抛出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弗洛伊德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在上一篇提过,这里来做一个较为详尽的描述。

  • 本我:即本能欲望,遵循的是快乐原则,抛开各种束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想玩游戏,不想写文章;我想追剧,不想工作;我想睡觉,不想加班;这就是本我状态。
  • 自我:即理性认知,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在自我的基础上临门一脚,意识到我必须做什么了,我必须睡觉了,明天还要上班;我必须加班了,项目要Delay了;这就是自我状态。
  • 超我:即崇高理想,遵循的是道德原则,聊到这就显得高大上了些,明白我应该做什么了,我应该每日三省吾身;我应该闻鸡起舞;我应该挑灯夜读;这就是超我状态。

还有每个产品人都耳熟能详的马斯洛三角理论:

结合两个理论,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需求到底是满足了用户什么等级的欲望,所以我说,需求的本质就是欲望。

了解了需求的本质,我们要做好一个需求一个产品,像我认为的,好产品是更好地帮助用户达到目的,怎么做好这个“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何用产品功能来更好的帮助用户满足需求。

说到产品,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其实无非就是通过功能和内容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你找不出来其他的了吧?

需求和产品功能都是一一对应的,拿微信来打个比方:

产品功能满足了用户的目的性,那么内容就是在通往目的地路上沿途的风景(这个说法,不包含就是要看风景来的用户)。

说了这么多,终于我们要来说一下今天的“猪蹄”,需求的收集&分析&提炼。

一、需求的收集

从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我把需求的收集分为内部、外部两个部分:

1. 内部

公司内各部门的需求、数据分析(后续会有独立的文章详细分析)、经验。

公司内各部门的需求:说是各部门,我想很多公司都是来自Boss的需求,可能基于战略卡位、融资,会提出各种需求来进行产品的完善。

数据分析:关于数据分析,下一篇我就来详细的说明,这里简单聊一下。我想很多伙伴的公司应该都在用第三方的,例如百度统计,方便。但是弊端也比较明显,比较难以按照自己公司实际业务进行覆盖,所以就需要数据埋点才能获取到我们切实想要的东西。数据分析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电商的转化漏斗了。

经验:是时候表现真正的技术了,这里就比较考验产品功底。

用户画像:我们需要结合用户画像,深入挖掘用户的属性,说白话一点,就是你拿着很多便签,每一个写上这个用户特有的标签,然后贴在他身上。当我们把所有用户贴过一遍之后,我们就能进行用户分组,哪些是天使用户、主要用户、次要用户、潜在用户。

5W1H:what、who、why、when、where、how,好啦我们来造句,我(who)是一个30岁互联网从业者,男性,晚上九点下班(when)回到家(where)因为一天的工作有点累,洗完澡躺床上(why)需要放松一下(what)于是打开视频播放软件准备追追美剧,但是考虑到追剧的时间成本太大,于是默默打开了抖音,准备刷两条就睡了(how)。

2. 外部

用户访谈、用户反馈、问卷调查、竞品分析、行业动态、合作方的需求。

用户访谈:如果说数据分析是定量分析,那么用户访谈就是定性分析,一般用户访谈分为街头随机访谈、电话访谈、小组访谈、一对一深入访谈。这几种方式人数在逐步减少,但是针对性和访谈质量是逐步提升的。谨记访谈目的的同时,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最后做好访谈记录。例子有很多,索尼游戏机颜色的例子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用户反馈:大多数产品都有一个用户反馈的入口,入口层次深浅不一,也会有很多用户给与客服部门反馈信息,我们把这些收集到之后,进行判断(可以借鉴上一篇文章的真伪需求雷达试试)后,决定是否采纳。

问卷调查:第三方的工具较常见的有问卷星,腾讯问卷啊等等,建议一,带着目的设计问卷。建议二,尽可能避免专业词汇,标书清晰,不可进行诱导。建议三,15题以内,多选择,让用户少做思考,问题由浅入深。

竞品分析:这个我觉得没有必要说很多啦,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要是你能够通过竞品启发自己的思路,做出新的东西,这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行业动态:行业的最新动态,甚至有些政策因素也会影响到一个需求,还有市场环境都是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行业和公司业务不同,不做具体分析啦,我能说是我懒么?必然不是,因地制宜嘛~

合作方的需求:有些产品会涉及到和第三方的合作,那么有时候第三方提出的需求我们也需要做好外部资源的协调。

二、需求的分析

我们收集到的需求可能多到你一眼看不过来,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那么怎么鉴别?除了雷达图,巴莱特定律也许可以帮到你,也就是二八法则,切记不可因为需求而牺牲产品的易用性。

关于需求评估的方法,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了KANO模型和四象限法则,有兴趣的伙伴去翻翻吧,链接在文章开头,这里说一下我用到过的剩下两个比较简单的:

  1. 少即是多原则:我们大部分时候只能满足80%的用户,那么就要懂得取舍,有时候少即是多,明白哪个不该做很重要。
  2. 交集分析法:就是一个简单的交集,想做的和可以做的,交集就是要做的。

三、需求的提炼

结合上一篇文章内容来看,这里就是我们要对需求进行最后的提炼,即确定优先级,需求池我想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办法吧,那么干货来啦,分享给大家一个需求池的文档格式。

最后,当我们把所有需求都一步步收集分析提炼整理好,因为公司体质和体量都不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记得call大家开一个评审会,这里面的坑会很多,有机会作为闲谈给大家再分享。

这里只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是抱着锻炼口才的目的,不想当背锅侠,那么最好一次性的把相关人员喊齐,包括但不限于:决策者(不一定是大boss,他可能也没时间老跟你因为需求开会,但是需要有一定拍板能力的人)、开发(技术leader最好出席)、设计(UI,美工)、测试、客服不忙的话也喊上吧,新功能也很大概率会影响到她们后续的工作。

 

本文由 @WeiLe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个需求池是提炼后的功能需求?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