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应具备的技能树(3)| 设计师的逻辑思维

4 评论 21412 浏览 144 收藏 21 分钟

“对于一个真正的推理家而言,他不仅能从一个细节推断出这个事实的各个方面,而且能够推断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正如居维叶能根据一块骨头准确地描绘出一头完整的动物一样。”
——夏洛克·福尔摩斯

如果要说交互设计师和其他设计师思维方式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那一定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了。我作为理工科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虽然会有些优势,但是一旦深入去研究这门学问,我越来越发现这里是有多么深不可测:这里简直包含了人类从古到今所有先贤哲人、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们的各种思考方式,这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源。

说实话,在今天开始写这篇之前,我还在一直纠结究竟要不要把创新思维单独拿出来说,但当我看到逻辑思维方法论体系里如山如海般多的工具之后,我觉得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真的没有一种叫做创新思维的东西可以逃出逻辑思维的这座五指山。

逻辑思维的体系如此强大,我们只需要从中找出关键的三个操作系统,就已经足以指导我们的设计,Let’s go!

逻辑思维的三个操作系统:

  1. 大道至简: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它的起源之处;
  2. 阴阳两面:不要被思维定式蒙蔽了你的双眼;
  3. 全局之眼:细节只有存在于系统中才有意义。

一、大道至简

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它的起源之处。

1、演绎法

演绎法也叫“第一性原理”思维(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很喜欢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他的创业思路。

你可能最近听过他的SpaceX公司制造的“重型猎鹰”火箭的故事,但你也许不知道,他曾是PayPal支付平台的创始人,也是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的CEO,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在这么多个领域都做出非凡的创新呢?

来听听他是怎么思考的。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埃隆·马斯克

如果你想创造或者革新,那就从一张白纸开始。不要仅仅因为其他人都在这么做,就接受任何想法、惯例或者标准。

比如说你想做一辆卡车,那它就必须能够可靠地从一个地方将货物运到另一个地方,必须遵循的只有物理定律,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哪怕是政府部门的规章。你的目标并不是重新发明一次卡车,而是创造出最好的卡车,无论它与原来的卡车是否相像。

马斯克在做特斯拉时,人们都认为电动车不可能做成,因为电池成本太高。而他则说,我不管现在电池的有多贵、成本有多高,回到本质上只有构成电池的铁、镍、铝这些金属的成本降不下来,而剩下的成本都是人类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那就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通过转移生产和组装的产地、优化流程,就有可能把电池的价格无限逼近这些金属本身的价格。

这是一种怎样的魄力,抛去所有的表象和成见,回归本质,由此得出有效的推理,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奥卡姆剃刀原理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那些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奥卡姆的威廉

奥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 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奥卡姆只是地名,提出这个理论的人是威廉。

这个原理常被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叫“简单有效原理”:抓住本质,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两步能做成的事情就不要花三步。

“保持简单、愚蠢。”
Keep It Simple,Stupid.

某日本化妆品公司收到顾客的抱怨,说买来的肥皂盒里居然是空的。于是为了预防生产线上再发生这种问题,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没那么多经费去发明这种仪器,但他们想了一个主意:买一台强力的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一个肥皂盒,被吹走的就一定是空肥皂盒。

行动比完美更重要,只要能达到目的,为什么不让它更简单呢?

我们在做每个产品的时候,都需要用这把“剃刀”好好地削一削:界面元素是不是太多了?文案是否太啰嗦?流程步骤是否足够简单?每多一个元素和步骤,不仅增加了用户的认知成本,还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效率和功能的使用率,这当然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

二、阴阳两面

不要被思维定式蒙蔽了你的双眼。

1、逆向思维

你知道以前的胶卷相机是怎么处理胶卷的吗?打开相机后盖(如下图),在左边装入空白胶卷,拉出一段卡在右边的转轴上,然后合上后盖开始拍摄。每拍一张,相机就会自动转动齿轮,把这段拍过的卷到右边,从左边抽出一段新胶卷。等到全部拍完,你还需要把所有拍完的胶卷手动卷回左边的胶卷盒,然后才能打开相机后盖,取出胶卷。

现在告诉你,胶卷相机有个重大设计缺陷:如果你不小心打开相机后盖,所有拍过的照片瞬间就会全部曝光,洗出来的照片会变成一片空白。如果让你设计一种新的方式改进它,你会怎么做?

请聪明的你不要往下看,自己先试着思考60秒。

相信你一定能想到很多办法,我来举几个:比如给后盖加一个锁,只要胶卷还没拍完就不让打开;比如在里面加一个盖子,就算不小心打开也不会曝光;比如在右边也放一个胶卷盒,把拍过的胶卷自动卷进去……

有位老太太也做了一个设计:把胶卷放入相机后,自动先把空白胶卷全部卷到右边,然后改成每拍一张就收回一张到胶卷盒里,直到全部拍完。这样的话,就算相机后盖被打开,曝光的也仅仅是空白胶卷,拍完的那些丝毫无损。

老太太为这个设计申请了专利,最后柯达公司花了70万美元买下了这个专利。

怎么样?这个解决办法是不是很简单有效?甚至完全不用改变相机的结构设计,只需要改变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但是我当时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是惊呆了的,因为我真的完全想不到。

而老太太用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常常使看似难解的问题得到创造性的解决。

可能看到这里你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要怎么才能培养逆向思维呢?

来来来,《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为你想了六种常用的逆向思维方法:

(1)结构逆向

老太太解决刚才的相机问题用的就是结构逆向法,通过反转齿轮马达的小动作解决了大问题。

(2)功能逆向

在大热天的时候要怎么把保温壶卖出去?你可以把功能“逆向思维”一下,它就变成了“冰壶”,用来装冷饮正好,能保存冰棒雪糕的“冰桶”也是这么来的。

(3)状态逆向

人走楼梯时,是人动楼梯不动,但是这样走楼梯很累,能不能把这个状态反过来?让楼梯动而人不动可以吗?于是就有了自动扶梯。

(4)原理逆向

电吹风的原理是用电动马达制造气流,把空气吹向物体。而地上都是垃圾和灰尘,用吹的不好使,能不能反过来?让空气反向流动,变成把它吸向电吹风里面去,于是就有了电动吸尘器。

(5)序位逆向

序位逆向指的是顺序和位置逆向。在动物园里,都是把动物关在笼子里,人走动观看。但是这种方法看老虎、羚羊和袋鼠多没意思啊,都是趴在那里睡觉。能不能把这个状态反过来,把动物放出来,而人关在笼子里呢?于是就有了开车游览的野生动物园,也有了人在水面下的深海水族馆。

(6)方法逆向

如果有两个人想证明自己的马更慢,但是这样没法比,因为两匹马真的可以慢到几乎走不动,到天黑了还没走几步。有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你们俩换骑对方的马不就行了?于是瞬间就完成了比赛,也分出了胜负。

(注:以上为引用,不参与任何商业目的。)

每样东西、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坏的事情也可以找到好的作用,创新并不是总是靠突如其来的天才想法,还可以靠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达成。

2、反问法

苏格拉底是古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他最重要的思考方式就是反问法,无疑是我们学习这个方法的最好老师。

游叙弗伦是雅典有名的宗教学家,自认为对宗教问题无所不知,但是苏格拉底用几个问题就把他问倒了。以下我用“苏”和“游”分别指代两人,来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做到的。

苏:我跟你请教一下,什么是虔诚,什么是亵渎神灵?

游:(思考一会)做神喜欢的事情就是虔诚,做神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不虔诚。

苏:那要是这样的话,不同的神有观点的分歧怎么办?比如你举报你的父亲杀人,有的神喜欢你这么做而另一些神不喜欢你这么做,那要怎么判断你这个行为是虔诚还是亵渎神灵呢?

游:(沉默很久)那我修改一下,亵渎神灵就是做所有神灵一致不喜欢的事情,虔诚就是做所有的神一致赞成的事。

苏:那我再问你,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虔诚所以神喜欢,还是只要神喜欢那无论什么事都是虔诚的?

游:……对不起我有事先走了。

苏格拉底的反问法三步骤:

  1. 找出一个看似不证自明、天经地义的观点;
  2. 假设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试着找出一个例子证明这一观点存在逻辑上的破绽;
  3. 修改原有观念,使之能够包含刚刚找到的例外。然后再重复这三个步骤,步步紧逼,逐步澄清原来似是而非的观点。

就是这么简单的三步法,苏格拉底问倒了当时所有的“聪明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神说我是最聪明的人,但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反问法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从提问到答案的这个思考过程。

我们做的这个产品方案真的没有问题吗?假设它有问题,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你修改设计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再回过来看整个方案是否就完美了,也许又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如此反复,直到你的方案无可反驳,理所当然。我想微信的张小龙从几百个功能中选出一个功能用的也一定是这个方法,这当然不是克制,而是——“只做对的事。”

三、全局之眼

细节只有存在于系统中才有意义。

设计是一门很讲究细节的学问,但是过于陷入到细节的问题是,你可能做出一个精致漂亮的APP之后发现,根本就没人用,因为你的APP只是界面漂亮、动画好看,但是操作体验很反人性,功能也不实用。

这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被规律运作着,你在系统中看得见的东西叫做“要素”,而你看不见的是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要看到这些规律就需要你拥有“全局之眼”。

数学系里有一门叫做“系统论”的课程,它也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值得你花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接下来就讲讲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三个角度。

1、关联追问

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关联性。

草原上的羊和狼是什么关系?可以把狼杀光来保护羊吗?不行,没有狼的话羊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把草吃光,草原就会变成沙漠。

同样的,你还可以追问:房价受什么因素影响,政府的调控有用吗?我的产品和应用市场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影响了产品的排行和搜索结果?上司为什么觉得这个产品方向更有潜力,他是根据什么条件判断出来的?这个界面放这里,用户会从什么地方跳转过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用户对这个功能按钮的预期是什么,下一个步骤怎么设计才最有效率?等等。

2、整体洞察

不考虑黑盒内部构成,只考虑黑盒如何进行输入输出,我称之为“黑盒思维”。比如我们只要知道敲下键盘上的字母,屏幕上就会显示出对应的字母就好了,这其中具体的原理就是黑盒,就算不知道它怎么工作我们也能正常打字。

看透黑盒内部构造,解析里面每个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作用,我称之为“白盒思维”。比如我们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就得知道变量和常量,知道条件判断,知道各种接口是怎么调用的,然后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开始编程。

所谓的整体洞察就是你要在设计一款输入法软件的时候:

  1. 先以“黑盒思维”的方式假设所有技术都能做到,只考虑用户怎么输入和操作是最顺畅的,怎么智能联想能让他的打字效率最快,设计出一个最优的输入操作体验;
  2. 然后再用“白盒思维”去考虑输入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分支场景要如何实现,智能联想方案要调用什么接口、是让用户选择还是软件自动匹配用户输入习惯等等。

由总到分,由系统到细节,时刻不忘全局,是为整体洞察。

3、动态推演

一个系统的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联都不是恒久不变的,加入时间这个维度,才能真正具有全局之眼。

比如你可以思考,五年之后的人类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区块链技术会怎样影响科技的发展?今天的苹果是怎么做到现在的成绩的,曾经的微软当年为什么没有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你在过去一年里都做了哪些正确的事和错误的事,你要用什么方式实现今年的规划?用户是新手的时候这么用你的产品,等他熟悉之后还会想看到那些新手引导吗,还是会用更有效率的快捷键?

永远不要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睡觉,做那只半途而废的兔子,你应该时刻考虑到,你的前面和后面究竟有几只乌龟,他们已经跑了多远,各自在用什么方式朝着终点飞奔而去。

4、远不止这些

归纳法、辩证思维、博弈论、简化论、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人类学者发明了太多太多的逻辑思维工具,你我都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已知的这些方法,只有不断精进,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武器,我们才能在一片荆棘的工作和生活之路上,斩出我们自己的一片天地,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走出一条丰富多彩的人生。

相关阅读

交互设计师应具备的技能树(1):产品思维

交互设计师应具备的技能树(2):设计师的用户思维

 

作者:WingST,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微信公众号“落羽敬斋(ID:wingstudy)”

本文由 @WingST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觉很虚,说起来很好说,做起来不好实施,需要养成某些思维习惯

    来自北京 回复
  2. 我有个朋友,以前讲故事也和你一样厉害,后来… ,唉,不说了,马上清明了,我又该去看他了。

    来自上海 回复
    1. 上厕所都不扶,就服你

      来自上海 回复
  3. 电风扇吹空肥皂盒这么不严谨的例子就不要再拿出来误导别人了,吹的过程是不可控的,肥皂盒掉下的过程就会导致更多的难题,而且会误吹~~其他OK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