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2 评论 3829 浏览 23 收藏 14 分钟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编辑导语:数据分析思维即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用户的数据,了解用户需求,然后改进你的个人决策,不断迭代。本篇作者从“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的角度出发,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What:是什么

之前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种分析方法:矩阵分析,它是根据事物两个重要属性作为分析依据,进行关联分析,找出问题的一种办法。

更多时候是用来分析产品,用销量利润率两个维度来做为横纵两轴,把它切成四个类别,有助于更快更准地一眼看出不同产品的所属区间,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与策略。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上面这张图二维矩阵,主要用来分析产品。

接下来看一下三维矩阵分类,主要用来分析客户,更多适用于C端且较高频率的业务。

RFM分析:是根据客户活跃度程度和交易金额贡献,进行客户价值细分的一种方法。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近度、频度、额度三维度,把用户切分成八类,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接下来,分析颗粒度比上面两种都要粗一些的分析方法:波士顿矩阵。

同样也是二维象限,不过它看问题的维度相对要高一点。

管理咨询公司非常喜欢用这种方法,更多是偏经营层面的分析。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学会用它来分解业务,不仅可以厘清业务与现金流的关系,还可以分析业务组合,思考战略问题,寻求最佳的发展态势。

下面这张图,也是二维矩阵象限坐标图,维度更高一些,用来分析不同行业公司的业务特征属性,从使用频次和功能范围来分析,这种就更像是商业分析。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综合来看,这四张图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矩阵象限图,只是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的演变与延伸而已。

二、Why:为什么

那这种矩阵思维背后的本质或原理是什么?是分类思维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分别归类。

为什么需要分类呢? 因为分类可以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其实,大脑是通过结构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结构是用来储存信息的一种分类方式,比如金字塔结构)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过这么一句话“设计即分类”。

你在把想做的这个产品分在那个类别里面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设计了,接下来就是用产品来实现它的功能而已。

就像微信刚开始把自己归类到社交工具,这就完成了它的定位设计。

对事情的分类,本身已经完成了设计的工作

美国《快公司》杂志的创始人Alan Webber说过一句话:许许多多的创新往往来自于一种全新的分类方法。我们过去的市场营销理论、产品设计开发的理论,往往都不言而喻地认同了一种分类方法,就是这个世界有多个层级,每一个个体都分别处在某一个层级上,研发设计生产一个产品的时候,就必须要定位在哪一个层级,你的产品才会有市场。

我们可以进而认为:产品即分类,商业模式即分类,战略即分类

比如:王兴在2009年通过对互联网的认知分类,列出了“四纵三横”理论,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完成了美团雏形的设计。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三、How:怎么用

发现这种矩阵思维,是一种非常有用且常用的分类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并梳理清楚很多问题。那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来使用它呢?

1.  应用一

前一段时间,我在跟杜老师重新梳理我们的咨询业务应该怎么做?一遍沟通,一遍思考,一边在白纸上面画草图,这个时候,突然大脑里面就冒出了矩阵分类坐标图,于是就把这个大脑中的构想,用坐标图进行呈现,发现思考效率很高,一下就感觉思考清晰了很多。

第一张图:服务企业行业类型的定位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第二张图:服务企业业务模式的定位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第三张图:提供咨询服务内容与形式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2. 应用二

如果上面那个分析问题,感觉有点抽象有点庞大,平时好像接触不到。

那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更加具体细节性的问题,如何优化一篇公众号文章传播率的问题。

根据这两个指标,我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来优化文章的传播效率。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把阅读人数和分享人数放在坐标矩阵图来看,这样简单直观,方便分析问题。

一象限:阅读高,分享高:

说明:文章标题起得好,一眼就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然后用户好奇就点标题进去看了文章,结果发现文章内容还不错,就主动分享了。

当然这样的效果是大家都想达到的,对双方都有价值。

二象限:阅读高,分享低:

说明:文章标题起得好,很吸引用户点进去看文章,结果用户看完了文章内容,有点失望,心想,这写的什么东西,于是带着失落的心情离开了,当然就不会愿意分享了。

后面重点改进就要多关注文章内容,找一些优质的文章来看,进行拆解文章逻辑框架,内容素材等,进行学习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文章质量。

三象限:阅读低,分享低:

说明:文章标题起得差,较少用户点点进去看了,结果发现文章内容也很差,一点分享的欲望都没有了。

后面需要多学习,选题、起标题等,可以去搜索写文章标题的技巧文章与资料来看;还有需要提高文章内容质量,可以找优秀文章来模仿,包括文章结构、逻辑、素材、排版等。

四象限:阅读低,分享高:

说明:文章标题起得差,对大多数用户没有吸引力,只有少数用户点进去看,看完了发现内容不错哟,于是就点击分享到朋友圈了(在看)。

后面就重点去学习,给文章起标题的方法与技巧。

上面就是对阅读人数与分享人数,这个两个指标进行交叉组合分析,理解指标背后的业务含义,才知道后面怎么去调整自己的方向与动作。

3. 应用三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营销负责人,从零开始建立一套营销媒体矩阵体系来,如何来选择营销推广渠道?

也可以矩阵分类思维,帮助自己来梳理所有的营销推广渠道和形式。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补充:自有是指自己拥有所有权,比如个人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号等,可以用来宣传信息)

四. 应用四

假如有一个种植水果农场主,上千亩的水果快要成熟了,准备上市出售了,现在一筹莫展,需要找销售渠道,一脸茫然,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也可以给这个农场主出主意,借用矩阵思考来分析一下。

渠道分为:线下和线下、本地和异地。 四个象限画出来了,可以进行两两组合:

①线上+本地:美团、饿了么等

②线上+异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

③线下+本地:直营开店、超市批发等

④线下+异地:开拓渠道代理商、加盟商等

接下来,还可以继续在原来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销售模式的维度:B端和C端。

①线上+本地+C端:美团、饿了么等;

②线上+本地+B端:美菜网等;

③线上+异地+C端:淘宝、京东、拼多多等;

④线上+异地+B端:1688批发商城、某农产品经销平台等;

⑤线下+本地+C端:自己开水果门店等;

⑥线下+本地+B端:厂家直供给当地超市和水果门店等;

⑦线下+异地+C端:自己去其他城市开水果门店等;

⑧线下+异地+B端:自己组建销售团队,去其他城市开拓超市和水果门店等;

通过这么一分类,是不是感觉思路会清晰很多,问题定位会更加准确了。

当然了,这里是随便举例一个例子,主要通过这个方法论来推演分析,帮助我们来更深入地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思考:

如何从新的分类中,去发现新的机会?

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罗胖提到一家新出现的物流企业,叫跨越速运,它主要是做企业级的大件物流服务。

那它与德邦物流有什么不同呢?

速度更快。

那到底有多少快呢?

举个例子;你晚上八点从深圳要发送一批汽车零部件给北京的客户,第二天早上八点就可以送到客户手里。

那它是怎么发现新机会,从巨头的夹缝中长出来的呢?

其实最根本的是一条,就是看到那些巨头对于现有市场是怎么分类的,然后在这些分类的空白区域去发现机会。

数据分析思维2:没有分类就没有定位

把市场上现有的物流公司进行分类,就会发现:

小件且速度快:顺丰等;

小件且速度慢:申通、中通、圆通等;

大件且速度快:好像没有

大件且速度慢:德邦等;

那么德邦有哪些特点呢?运输大宗货物,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慢,并且不送上门。

那没有被满足的空白市场是,企业可能需要快速运输大宗货物的企业服务,

这个就是一个新机会,跨越速运就是从这个巨头分类的缝隙里面长出来的。

 

本文由@企业咨询顾问+蔡文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做好分类是为了能把某件事更好的整理,而定位能让人更清楚的找到和了解

    来自广西 回复
    1. 谢谢你的阅读和认可,欢迎交流讨论。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1901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社区运营的正确姿势。
专题
35897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好的数据分析可以使我们的产品不断优化,而做好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数据埋点。
专题
80748人已学习19篇文章
当AI已然成为新的焦点和风口,产品经理该如何抓住这个风口顺势飞起?
专题
94039人已学习30篇文章
想要脱围而出,你必须升级你的技能和思维。
专题
1270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案例解析。
专题
38949人已学习11篇文章
世间万物皆有套路,面试更是如此,多拿几个靠谱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