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卡片(三):漏斗分析

6 评论 85231 浏览 626 收藏 12 分钟

文章介绍了一个数据分析工具:漏斗分析,一起来学习下。

如何将转化率提升27.5倍?

安迪·琼斯,是一名数据分析师,曾效力于 Facebook、Twitter、Quora。在他的增长黑客生涯中,曾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占到网站流量的40%,但其中只有不到0.2%的人转化成注册用户,这意味着每1000个访客中有998人最终流失掉了。

为了提高转化率,安迪的团队足足耗费了14个月的时间研究着陆页的优化,这是一段极为漫长的周期,考验着每个人的耐性。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成功地将转化率提高到了5.5%以上。换句话说,他们将转化率提升了25倍。

而在提升转化率的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一样相当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漏斗分析。如你所见,这是数据分析工具系列的第3篇:漏斗分析。

漏斗分析

天然的漏斗:用户路径图

在数据分析系列的上一篇中,我介绍了用户路径图。这项数据分析工具就是抽象用户在网站或APP中的访问行为路径,并用可视化的图表呈现。如下图所示:

可以发现,用户路径图的每条路径,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漏斗。所以,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设置漏斗时,可以先利用用户路径图查看所有的用户轨迹,并对异常的用户轨迹用漏斗进行分析。如果对用户路径图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查看我的上篇文章,下面开始介绍漏斗。

何为漏斗?

漏斗,简单来讲,就是抽象网站或APP中的某个流程,观察流程中每一步的转化与流失。鉴于漏斗分析的相关文章很多,基础部分不再赘述。下面我会抽象漏斗的本质,并通过一个详细的案例来阐述漏斗的具体用法。

漏斗的三元素

根据漏斗的定义,我们可以抽象出漏斗的三元素:

  • 时间
  • 节点
  • 流量

时间

这里的时间,特指漏斗的转化周期,即为完成每一层漏斗所需时间的集合。通常来讲,一个漏斗的转化周期越短越好,尤其是在某些转化周期较长的行业,比如:在线教育行业,B2B电商行业。

此外,单独查看每一层漏斗的时间,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举例来说,如果发现从某个渠道导入的流量,在某层漏斗的消耗时间惊人的一致,这说明该渠道的流量很可能有异常。

节点

每一层漏斗,就是一个节点。而对于节点来说,最核心的指标就是转化率,公式如下:

转化率 = 通过该层的流量/到达该层的流量

整个漏斗的转化率以及每一层的转化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优化的方向:找到转化率低的节点,想办法提升它。

流量

流量,也就是人群。不同人群在同一个漏斗下的表现情况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淘宝的购物漏斗,男人和女人的转化率不一样,年轻人和老人的转化率也不一样。

通过人群分类,我们可以快速查看特定人群的转化率,更能清晰定位问题。

漏斗分析实战案例

现实的世界,并非是简单的数据逻辑结构,很多结果都是多种原因综合导致的。站在多种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准确的答案。

下面我们将结合漏斗的三元素来做一个深度案例分析,通过运用数据分析的经典方法“拆分”“对比”,定位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问题:购买的转化率过低

一家电商网站,从浏览宝贝详情到付款的转化率仅有3.6%。创建购买流程的漏斗,如图所示:

1.发现问题节点

我们可以看到,加入购物车之前的转化率都较高,但在购物付款的流程中,转化率急剧降低至8%,这里可能就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tip:转化率低的节点,通常就是问题节点。

2.问题分析

确定问题节点为“确认订单页面”后,开始分析该页面的数据。研究单一页面,可以使用的分析工具包括:

  • 热图分析:查看该页面用户的互动行为
  • 事件分析:查看该页面的各项数据统计指标,例如停留时长,事件数……

在这里我们运用事件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对热图分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我的系列文章热图

用户在订单确认页停留的时间长达105秒,这与我们平时的认知不符可以发现的问题如下:

用户在订单确认页的事件数为2985,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用户在这个页面上做了什么

3.问题拆分

1.用户在订单确认页停留时长过长

我们发现自己漏掉了漏斗的一个层级,”订单确认页->成交页“应该更正为“订单确认页->选择付款方式页->成交页“。重新创建漏斗如下:

可以发现,实际上转化率较低的节点为选择付款页,转化率为9%。

2.用户在相关页面上的具体事件:

确认付款的事件数为1350,侧面印证了订单确认页的转化率比较正常。

成功付款的事件数为210,侧面印证了选择付款页的转化率较低。

通过对问题拆分,我们重新定位问题节点为选择付款页。

tip:对问题进行拆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问题。

4.数据对比

之前我们提过:不同人群在同一个漏斗下的表现情况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将到达选择付款页的用户分为两类:

通过几个人群的对比,我们发现“付款失败”组的人群离线环境陡增约14%。另外,其3G、2G网络的比例要高于成功付款人群(5.68% vs 1.36%),且设备品牌中,相对机型较小众、低端。

实际测试品牌1和品牌2的几个机型,针对选择付款方式页面的页面体验,存在以下问题:

  1. 机型适配性较差,开发时主要考虑的是现有主流机型适配,对小众机型的关注度较低;
  2. 页面卡顿严重,长达50秒以上的空白页面,严重消耗了用户耐心。

于是我们做出以下改善:

  1. 紧急修复版本,在小众机型的主要推广渠道上升级了版本适配性的App;
  2. 页面加载量优化,包括切割、压缩、删减图片,框架优化,预加载等策略,恶劣网络下加载速度提升至约15秒;
  3. 加载等待页面设计,增加了动画的等待页面,给用户卖个萌,增加用户等待的耐心。

5.效果验证

页面优化后,我们的漏斗转化流程有明显改善:

我们针对这群“付款失败”用户群所做的改善,为转化漏斗提高了14%的转化效率,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收益。

另外,我们在后续的漏斗改进中,还尝试结合了页面点击/页面流转的分析,删去了付款页面中不必要的信息、按钮,增加新的付款方式,保证了付款流程的顺畅性,对于提升漏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写在最后

漏斗分析,仅仅是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工具,重要的是要培养数据分析的思想:

  • 通过交叉对比,找出数据的差异,定位异常数据
  • 通过细致拆分,把复杂的、多因子的事件分析拆分为独立的、单因子的归因分析

漏斗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一篇,我会带来留存分析。欢迎关注我的数据分析工具系列,我会讲述如何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转化,帮助你更好地运用数据驱动产品运营。

相关阅读

数据分析卡片(一):热图

数据分析卡片(二):用户路径图

 

作者:曹思龙,微信公众号:及策云课堂。Admaster产品经理,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知乎专栏作者

本文由 @曹思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然而没有解决为什么在订单确认页面停留时间长的问题?

    来自广东 回复
  2. 请问你举得这个例子是绝对真实的例子和数据吗?

    来自浙江 回复
    1. 可以面试用

      回复
  3. 以实例来讲解很有效,平时看的纯理论的看完之后没什么感触,例子中的分析感觉很厉害,对我来说发现异常之后,找原因会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想请教下,在看到最终付款转化很低的时候,您从哪些方面数据进行了排查,还是一开始就很顺利的找到这条线?

    来自北京 回复
  4. 有问题请教,“机型适配性较差,开发时主要考虑的是现有主流机型适配,对小众机型的关注度较低;”既然小众机型,那么市场占有率不会太高,你提高了这类小众机型的,能整体将你的转化率提高14%?
    别告诉我长尾理论,小众机型加起来很多?

    来自北京 回复
    1. 是否在当时产品设计研发的过程中没有针对用户的机器配置进行深度调研造成盲目以为持有小众机型的用户占比较少?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