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哪儿”产品体验报告

15 评论 18572 浏览 94 收藏 9 分钟

概览

体验环境

  • 体验产品:周末去哪儿
  • 体验版本:4.0.1
  • 体验终端:魅蓝Note
  • 操作系统:Android 4.4.4
  • 体验日期:2015.8.11

产品概况

“周末去哪儿”是一款专注于让人们体验更美好的周末生活而存在的应用,于2014年元旦首现于Android市场,一个月用户突破十万。“周末去哪儿”坚持精选内容,以同城辐射周边,专注休闲概念,以活动为基础单位搭建城市休闲生活体验平台。聚会集市、美食午茶、艺术展览、节庆派对、音乐戏剧、亲子活动、周边游所有关乎周末的,尽在“周末去哪儿”。

产品定位

周末去哪儿定位于都市年轻人群,为都是年轻人群提供周末休闲活动,作为休闲活动平台,提供聚会、美食、展览和周边旅游等活动。

用户属性

1

用户以男性为主(92%),年龄集中在20-39年区间,说明发起周末活动主要以男性为主。

地域分析

2

主要使用人群分布在北上杭广深,以及中西部省会城市,这些城市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大,因此需要参加休闲活动。

场景分析

周中期间,利用琐碎的时间浏览APP里面的同城以及周边有趣的活动。

周末期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决定参加活动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市场分析

捕获

根据在应用宝、360和百度手机助手商店的下载量和评分数据,可以得知周末去哪儿的AAP下载量在各大商店的差异不大。总体下载量在同类APP中远远高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占绝对地位,而且知名度相当高。而周末去哪、懒人周末玩在三大商店的下载量相差较大,说明用户群体了解和下载APP的渠道少,而度周末的总体下载量最少,说明度周末在市场的知名度不高。由于四大APP的用户基数相差较大,综合的评分可比性较低,因此不分析其评分数据。

产品分析

产品结构图

3

各个模块分析

3.2.1 进入APP界面

打开周末去哪儿APP,整个载入面非常的简洁、干净,但是存在两个小问题。

第一是“周末去哪儿”中的“周末”加粗,而“去哪儿”没有加粗,显得前重后轻,建议是统一加粗或不加粗,因为只有五个字,整个背景色都是白色,完全可以突出“周末去哪儿”,没有必要再突出“周末”了。

第二是为什么底部会有“腾讯应用宝”的LOGO(该APP是从应用宝下载的),给人的体验非常不好,建议沟通去掉其LOGO。

4

3.2.2 进入APP首页

从启动到首页,中间没有启动页,不需要额外的等待迅速进入首页。首页主要是由精选推荐、左侧城市定位和底部导航菜单组成。精选推荐以下拉方式显示,一页仅显示两个精选推荐,简洁大方,文字简明扼要。左侧城市定位以隐藏方式存在,而且显示出当前城市,十分清楚。有一个体验不好的地方,底部导航菜单以四个图表显示,最后两个比较容易认出,但是前面两个不能很快知道那是什么菜单目录,要点进去看了再来判断,根据“Don’t Let Me Think”的设计原则,应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建议参考微信的底部导航,上面是图标,下面是文字。

5

3.2.3 进入APP搜索

搜索页面由搜索活动和标签组成,搜索活动放置顶部以及用蓝色线条与标签隔开,能够突出搜索活动的功能。标签分为三大类,顶部(本周末、附近、热门)、中部(避暑、热门商圈、涨姿势等)和底部(周边及户外、少儿兴趣、DIY等),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展示(顶部图加文字,中部文字,底部图标加文字),都是标签,为什么不采用同样的形式展示呢?而且标签分类的逻辑混乱,建议再按照同一分类方法重新整理标签,并用相同的形式展示出来。

6

3.2.4 进入APP的消息

消息页面由评论、通知和推荐活动话题组成,该页面顶部今有“评论”和“通知”两行,底部却有正方形图加文的活动标题,显得头轻脚重;建议增加“话题”功能模块,把话题内容放进去该模块。另外把活动推荐剔除掉,因为与首页的精选推荐重复了。

7

3.2.5 进入APP的个人

个人页面是由个人头像、左侧顶部个人设置、中部二级导航菜单和申请(参加)活动的记录组成。个人头像留出的空白页面过多,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建议用一种填充色填上,根据整个APP的标准颜色,建议采用浅蓝色。个人设置要求填写比较敏感的个人信息(性别、地址和手机号码),建议取消这些设置,竟然把成为主办方这么重要的功能模块放在设置里面,建议把它放在中部导航菜单。最后一点就是底部的问题,刚开始用的时候,并不知道底部这一块是什么东西,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申请(参加)过活动的申请记录,但是这一功能完全没有说明,建议把这部分最上方的日期改为“我的申请“。

8

总结

周末去哪儿在2014年元旦正式上线的,目前已经覆盖了百度指数对周末休闲活动需求大的几大城市,同时对其他热门旅游城市也已经上线部分活动产品,这与周末去哪儿的团队努力分不开。相对懒人周末、度周末和周末去哪玩来说,周末去哪儿的周末休闲活动非常丰富。

周末去哪儿的功能模块还需继续调整和磨合,搜索城市活动需更加精化,以及提高整个APP的反应速度,才能更好地留住用户。

 

本文系作者@zhxubi2010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实话,这类旅游产品都是换汤不换药,无非是旅游点的周边“吃住行”,到最后就省那么两家。首先,你的目标用户是旅游达人,还是普通人群?要玩社区化也要先了解用户到底要什么?普通人群核心需求是去哪里玩?那么需求出来了,你要有景点的详细介绍,特色在哪里,适合那些人,费用是多少等。之后,用户关心怎么去?组团或自助,大巴或自驾等人用户需求。到了之后,通过应用预定旅馆、饭店、景点门票可以享受到优惠。在建立评价体系。在建立成长机制。
    用一句说来描述你的产品,在将这句话套用到竞品上。如果适用,那么你应该好好考虑下了!
    以上是基于前段时间想出去玩一玩的时候,将主流的周边游APP都体验了一遍,最终没人解决我的问题,有感而发!

    来自广东 回复
  2. 之前在做周末去哪儿的一个竟品类app,所以对这类app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点进来细细阅读了一下。展开来一条一条说吧。

    1. 最开始根据数据分析用户属性,这一点还是很值得欣赏的,不像大多数人想当然的就说某某app的用户是什么样的。

    但是百度指数本身是有局限性的,首先百度指数是根据搜索用户的特征来画像的,男性与女性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也不同,男性用户更依赖搜索这一点也会导致百度指数的性别比例和实际用户比例差别很大

    再其次,搜索了一个app和是一个app的用户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2. 关于应用宝的logo,希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应用市场合作的模式,如果只是觉得logo“感觉”会体验不好,这种理由太过主观了。

    有没有logo无非两种情况,a. 有logo我删app,b.有logo我不删app,在一定层面上,如果加上应用宝logo可以和应用宝深度合作,同时带来的量远远大于因为logo删除app的用户,这个决策就很容易做了,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深入下去,那些删除app的用户价值是否比不删的大很多,又是可以深入讨论的,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3. 关于底栏icon,周末去哪儿最早是抽屉导航的,在不打开抽屉的情况下,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完成进入第二个tab需要2步点击,现在只需要一步点击,一定程度上是在思考在改变的。关于楼主说的dont make me think这一点,是和学习成本放在一起思考的,不是所有不需要想的就是好的,在一定程度上用户点开第二个tab第一次看到第二个页面,发现可以清晰的理解第二个页面是什么,一定程度就达到软件设计者的目的了,这个情况下学习成本很低,第二次不需要继续学习。

    同时加上文字也一定程度需要学习文字背后的意义,除非用很straightforward的文字,才会降低成本,所以在这一点上软件开发者选择了倾向页面的美感而选择了无文字的方案,我觉得也不会有大问题。

    4. 关于搜索栏,你可以去看看周末去哪儿最早的搜索栏目是什么样,一个软件发展到现在不是凭空出来的,都是一步步优化出来的,搜索本身就是挑战用户想象力的事情。周末去哪儿本身是推荐为主的软件,所以搜索栏做了三个不同程度的推荐,也是倾向于用户可以通过推荐解决搜索问题。三栏推荐是不同维度的推荐,也是针对不同目的的用户,分别是从目的性不明确的用户到目的性更明确的用户。

    其实这个搜索栏可以深入去看周末去哪儿想要引导用户看什么,还有周末去哪儿背后的商业核心点在什么上。反而更有意义。p.s. 搜索的大部分使用的关键词,都是推荐的热门关键词。

    5. 关于app的通知,考虑下页面的消息类型,信息的整理展现,使用频次与使用场景,再去删减功能会更有理有据。

    6. 最后个人页,主色贯穿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页面的主色已经很多了,是否还需要一大块主色背景,然后就是,加上主色作为背景,左上角的设置也用了主色会不会不明显,被淡化,也是一个问题。页面在使用颜色的时候是有引导的,不要轻易的考虑好看不好看,可以去考虑下这个页面主要的功能是什么,怎么样让用户完成这个页面的主要功能,才是使用主色的根本。airbnb所有detail页面里面的主色都是可以点击的,简单明了。你可以再回头看看周末去哪儿的最后一个tab,也许会有不同的思考。

    7. 关于敏感信息,考虑下使用情景和产品的业务需求吧,简单的删除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至少要言之有据。

    来自北京 回复
    1. 赞一个

      来自北京 回复
  3. 虽然说我也是学生,自己也在写这些东西,自己亲手做进步会较快,但是某些建议有点主观,因为背后可能涉及盈利以及公司战略

    来自重庆 回复
  4. 这年头是个人就出报告?我是在周末去哪儿工作过的,你这用户属性我想问问你哪里来的,我自己怎么不知道我们男性用户多?

    来自广东 回复
    1. 用户属性通过百度指数得出的,百度指数不一定准确,但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然,没有做过市场调研,第一次写,拿来练练手!

      来自广东 回复
  5. 看了你的文章,感觉很不错,想请问一下你的地域分析和用户属性分析数据是从哪里得来的?

    来自浙江 回复
    1. 百度指数,如果想得到准确的数据,可以付费使用易观智库的数据,说服力更强。

      来自广东 回复
    2. 好的,其实数据获取能力也是PM的一个必备项,这次又有幸知道了一个获取数据途径,感谢分享!

      来自浙江 回复
  6. 其实楼上的还是太直接了…
    我觉得新手能够写出一篇报告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不能为写报告而写报告,最好能够通过报告提出某些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一些格式化的结构和内容,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可以从APP某个完整流程开始分析,自己体验下。仅仅视觉上的体验不宜过多。嗯…我也是新人,还没毕业…

    来自广东 回复
    1. 嗯嗯,谢谢建议

      来自广东 回复
  7. 这年头是个人就出报告???

    来自北京 回复
    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来自广东 回复
    2. 写的好坏不谈
      写体验报告也是新人梳理产品思路和总结经验的一种模式,对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说的有点浅,主要是就UI和具体功能层面的一些分析。给予的一些意见也是非常之主观。
      建议楼主就团队背景,应用背后的市场以及商业模式等做更深入的剖析。

      另外,woshipm收录的文章确实越来越湿了.

      来自上海 回复
    3. 谢谢建议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