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话产品分析:一款探索中的树洞社交软件

6 评论 15813 浏览 36 收藏 18 分钟

编辑导读:陌生人社交APP近些年层出不穷,但是更多的社交产品则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赛道,能够存活下来的社交产品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本文作者以可话为例,对其进行产品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来对陌生人社交的产品挺感兴趣的,把玩了一些。今天介绍并分析一款上线不到一年的,基于“动态”和“匹配”的社交软件——可话。

一、产品概述

可话是一款基于“发布动态——匹配——交流”的树洞类应用。

整个app的功能纯粹、界面简洁,没有付费点。

(华为应用商店及iOS app store的相关信息)

这款软件在iOS的发布日期是2020-06-22,华为商城最早的一条评论是在2020-10-01,上线不久,仍处于尝试验证想法的阶段

根据iOS生活类免费应用排行榜的数据,可话在今年年初重点运营了一波,使得排名稳定在300位左右。

近三个月的下载量日均在800左右,更新频率平均下来约为十天一次。查看了一下更新日志,清一色是“优化了使用体验”。年初曾经使用过一次,确实这几个月没有什么新功能模块上线。

目前可话的官方微博没有更新内容,无相关贴吧。知乎上,其市场负责人及一些粉丝写了几篇推广文章,带来了一些流量。

用户运营方面,app内仅有反馈渠道,没有种子用户群。华为应用商店的评论维护比较频繁。

二、产品考察

2.1 核心产品逻辑

2.1.1 使用流程

2.1.2 关键功能架构

核心的产品逻辑很简单,但个人现在这款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无法在用户心中产生明确的认知。用户也很难找到aha moment。下面说说我的观点。

什么是社交?个人认为,社交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交换。

从这个角度讲,所有树洞类型的社交软件,都是基于“陌生人关系”的“情感抚慰”软件。一个合格的树洞软件,必须能够给带来用户带来情绪价值

诚然,用户自发地发布内容宣泄心情,能够带来一些情绪价值。但是,更重要的,是能让用户感受到自己“被感知”、“被关怀”、“被需要”

社交产品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这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认知。

  • 如何构建、构建出怎样一种稳定的社交关系?社交产品可以构建“很轻”的社交关系,但是必须要有其独特的魅力。不考虑用户关系不可能做出好的社交产品。
  • 用户如何交换价值,交换怎样的价值?价值往往依附于内容,那么内容的生产(如何保障内容高质量)以及内容的消费(内容高效传播、互动)就成为了关键。

我认为目前可话并没有有效地构建出稳定的社交关系,用户也很难从已有的内容中获得价值。所以用户不会产生“一XXX就想到可话”的认知。

逛的场景:

目前可话完全没有做“广场”类的社区功能,所以完全没有逛的场景。

可话的用户必须先自己主动输出内容,才能够获得内容。但是输出内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用户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可以不做广场,但是怎么打开用户的话匣子,是个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功能示意图,再具体说问题。

2.2 功能示意图

核心功能链路:发布动态——等待“共鸣”——点亮他人“动态”

(发布动态-等待共鸣-查看共鸣-点亮)

整体页面的优点是简洁。但是核心的问题是——用户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用这款软件

换句话说,产品没有协助用户产出高质量的内容。

树洞类软件的一大问题在于,内容形态多偏向于碎碎念,仅对当下的自己有些许发泄情绪的价值,对之后的自己,对他人,都无意义。

所以如果不思考什么是高质量的内容、平台希望用户产出什么样的内容、如何引导用户产出此类内容,那么平台势必会被无法控制的垃圾内容占据。

目前就我的使用感受而言,首先,我自己输出的内容都不超过30个字,都是一句话。要不是纯粹的情绪发泄,没有什么意义。即便是观点,也没有任何佐证,其实也无意义。与我动态“共鸣”的动态,百分之九十也是如此。

内容生产端无法保证高质量内容的产出,后续的内容消费也就很难做了。

个人建议,高质量内容往往有两个特点:1、言之有物;2、言之有形。

前者是说,我说的这个事情有主题、很具体,例如某个娱乐圈八卦,某个国际政治时事。

后者是说,即便内容很散乱,但是样式上过关,读者也会觉得这篇内容是倾注心血和感情的,也就愿意一读。例如,带图片的动态,文本量相对较多的动态(例如日记)。

我在可话上看到的唯一一个使用时长超过3个月,且内容质量相对较高的用户,是在可话上记日记。

所以这块的核心建议是——在内容发布引导上好好做文章

另一方面,需要想清楚“动态”-“共鸣”-“点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目的在于在陌生人之间搭建关系链,也就是把用户关系沉淀下来。这有赖于互动。

目前的互动只有一种,就是“点亮”,很单薄,且这个词没法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用户关系有很多种,相互喜欢、点头之交、相互讨厌。同样是喜欢,也有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层次。

把互动做丰富了,对后面的关系链沉淀很有好处,例如:1、促进关系升温;2、屏蔽劣质内容;3、优化匹配算法等等。

一些具体建议:

  • 放一些内容提示语(可随机展示),例如:说说今天最让你高兴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事让你大吃一惊?
  • 动态提供模板,在撰写页面增加模板切换——如记日记、写书评、讲故事、吐吐槽、追热点等等。给用户使用产品创造场景认知
  • 除了“点亮”,提供更多的交互行为,例如“拥抱”,“感谢”,“不感兴趣”等等。

消息列表,好友列表,好友聊天:

(动态消息列表&好友动态快速入口&好友动态卡片)

(好友列表与好友聊天列表)

可以看出,可话把“动态”放在非常重的位置,所以消息页面的主列表是围绕“动态”的消息,而好友动态快速入口进去后,也是好友动态的卡片。

结合可话的市场宣传文中一句话“用内容去匹配内容,寻找想法的共鸣”。可以看出可话似乎是想轻关系链,重内容。

既然是重内容,在这个消息列表页却不能把关键的内容展示出来,无疑是南辕北辙。这就导致这个页面承载的信息就是“你点亮了我、我点亮了你”,还有一鳞半爪的回复。信息非常琐碎,不直观。

建议直接使用朋友圈的产品形态,效果会好很多:

  • 该页面名称、icon直接改为“动态”
  • 列表内容为:1)你发布的所有动态;2)你点亮的所有动态;3)好友的所有动态。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
  • 目前的基于动态的消息列表,全部收起到一个新的入口(仿照微信朋友圈的设计即可)

个人主页(我发布和点亮的所有动态)和设置

个人主页的设计,一个考虑点在于,如何让用户觉得这里是自己的一个家,产生归属感,愿意好好维护;另一个考虑点在于,A看到B的个人主页时,如何让B的形象在A眼里生动起来,这有助于关系的建立。

个人认为,签名档还是有帮助的。后续可以考虑一些成就、勋章之类的体系。

关于匹配:

可话宣传文案上反复强调的就是“智能匹配有共同话题/想法一致的内容”。这可以说是一大卖点。

但是目前实际的匹配效果有一些问题:

  • 没有限制极短的内容的发布,短内容匹配到的内容也极短(也几乎是一样的内容,没有任何信息含量),这样的动态发布和匹配都无意义。
  • 作为陌生人社交,匹配到同性内容的概率太高太高了。有节操是好事,但是从用户需求上说,孤独的人我们也常常更需要异性的关怀。
  • “当我说A的时候,我想聊的是B”,所以仅仅靠文本内容匹配而忽略人的因素,就把路走窄了。

这里提几点建议:

社交软件的匹配,核心是人的匹配而非内容的匹配。因为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发布用意是不一样的。把人的维度考虑进去,匹配不局限于语义识别,空间就大了。

可以纳入匹配的要素:

  • 人的基本属性:年龄,行业,用户地理位置,性别(异性权重高)……
  • 动态维度:动态发布位置,动态字数,动态是否有图,动态语义识别……
  • 关系维度:双方是否点亮过彼此,双方是否为好友……

2.3 如果我来做可话,会怎么做

2.3.1 产品定位(如何打造用户认知)

这是一款个性化朋友圈应用,你可以发布各种各样的动态(日记、书评、吐槽、求助……),我们会找到与你有相同话题的人,你们会从萍水相逢成为好友。

属于你自己的朋友圈,充满惊喜的朋友圈(营销话术 whatever)。基于用户画像和AI语义分析的智能匹配,我们能找到更懂你的人。

2.3.2 产品形态

核心思路:

  • 核心页面就是“朋友圈页面”,保证沉浸体验;用户在的过程中,产生想法,发布动态。
  • 自己发布的、自己参与的、好友发布的动态,以时间线铺开展示。点亮、回复行为都在动态下附属展示。不同类型的内容有标记区分
  • 与自己发生共鸣的朋友圈也嵌入展示在朋友圈中,营造“不经意的相遇”感。
  • 发布动态,进入新页面,提供不同的内容模板(这里不细致设计)
  • 关于匹配:基于内容和人的匹配,不局限于文本内容(也就是如果两个人的相似度、共鸣度很高,即便内容完全不相关,也可能出现在时间线中,制造惊喜感)
  • (未来想法)针对好友关系升级做一套玩法

2.3.3 商业化

  • 卖内容模板,卖皮肤,卖表情
  • 广告(类似微信朋友圈,广告嵌入,针对广告也可以做出玩法,不显突兀)
  • 卖好友数量限制,好友养成玩法

三、运营考察

可话目前运营的覆盖面:利用知乎进行用户推广;在应用市场运营评价;用户反馈收集。没有内容运营。

知乎:

可话的市场负责人和一些粉丝,在发布一些推广内容。其话术围绕“干净”、“共鸣”的特点,没有很抓人的产品亮点展示。

华为应用市场:

目前可话在华为应用市场回复用户评价的频率还是蛮高的。

其他:

目前可话的微博仅建了号,没有发布内容。贴吧则是完全没管。

另外,目前各个渠道以及app内都找不到用户交流群。仅仅app内有个文本反馈渠道。

个人认为,一个基于“聊话题”而回避“用户关系”的app,是很难有好的故事可讲的。

社交软件不是资讯软件,核心是人,话题只是连接人的工具。

所以运营方面,讲好一个“通过一个独特的app,认识了有趣的、聊得来的、关心我的人,共同留下一段美好回忆”的故事,尤为重要。

四、总结

可话是一款2020年出品的,2021年初发力推广的陌生人社交产品。

产品主打基于“动态”、“匹配”的陌生人社交,很轻量,没有社区产品形态。

目前的产品逻辑有一些问题,导致用户get不到产品定位,无法形成鲜明的产品认知,很难get到aha moment。整体上仍处于产品方向探索中。

运营主要侧重在用户推广方面,没有内容运营。

个人建议:以“个性化朋友圈”作为产品定位,以“用户画像+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匹配为产品卖点,重新设计产品逻辑。

运营方面,建议以“构建有趣新型的社交关系,创造了独特的用户关系价值”为发力点,重视内容运营,讲出有吸引力的用户故事。

 

本文由 @kevincave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最近在规划一个树洞产品,这篇文章分析的「可话」存在的问题点是没什么问题的 ,如果还按当前的继续做,那么这个软件会一直处于极小体量的「文艺产品」,只能满足倾诉,而满足不了共鸣需求

    来自浙江 回复
  2. 那您觉得tell怎么样?同为小众社交软件,但感觉纯靠使用者内心对温暖治愈的渴望驱使其使用,也没啥心理咨询师驻场。

    来自广东 回复
    1. 半产品半用户视角:tell功能和美术都很简约,是加分点。从产品定位来讲感觉tell这样书信产品太重了,用户的使用负担太大。横向对比过客、孤岛和tell后发现,在功能设计上书信产品大多通过延时发送接手模拟现实的递送时间间隔,并通过限制收发回信次数、设置信件书写门槛、提示语、公开信件引导等方式控制内容质量(即用户体验的大头——阅读与交互)与用户体验,盈利点主要在皮肤(信纸、邮票)和特权(主要在过客)上。但是一些人类表达沟通的问题书信产品是无法解决的,比如人性的选择性表达、年龄与阅历对内容的解析程度、信件回复的必然理由……我觉的这些问题也会影响产品的……存亡。

      来自北京 回复
  3. 这不是朋友圈+Soul吗

    来自浙江 回复
  4. 社交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交换没错,但是小众社交,必须要稳定的价值输出和沉淀,沉淀也必须沉淀到具体的实体

    来自北京 回复
  5. 您好,请问现场商务社交,如何跟陌生人社交呢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