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榜单,揭示了中外AI应用的“差距”

1 评论 1089 浏览 4 收藏 9 分钟
🔗 产品经理软技能是指如逻辑分析、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创新力、好奇心、情绪态度和团队合作等。

相比于国内的AI企业,海外的这些同行们,大部分都已经在AI的应用层,尤其是C端应用上实现了盈利。国内绝大部分应用,却仍集中在B端。

a16z是一家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于2009年,在科技界有着深厚的背景。

由于其优秀的投资业绩和行业影响力,a16z 已成为全球最有声望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

最近,a16z发布了一份月流量TOP 50的AI产品榜单,经过分析对比之后,一个有趣的现象浮出了水面。

相比于国内的AI企业,海外的这些同行们,大部分都已经在AI的应用层,尤其是C端应用上实现了盈利。国内绝大部分应用,却仍集中在B端。

一、分野

从榜单来看,目前实现盈利的海外AI应用,大致有如下特点:

  • 大部分国外的AI应用都是以C端为主,商业模式是以订阅制为主。
  • 应用的类型中有相当多是情感陪伴、AI绘画这类偏向于泛娱乐的应用。
  • 即使是在这些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壁垒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用户愿意付费。

举例来说,榜单上提到的Character.Ai就是一款面向C端的情感陪伴类AI,迄今为止,用户已经创建了超过1000万个自定义AI角色。使用者既可以与虚构人物或名人聊天,也可以自创一个自定义角色。

而榜单上提到的Leonardo.ai,也是一个订阅制为商业模式的AI绘画应用,从功能上来说,几乎与之前大火的Midjourney别无二致。

然而,即使在同类竞品颇多,且无核心技术壁垒的情况下,这类以绘画为主的C端应用却仍然实现了盈利。

而相较之下,目前国内市场上较为亮眼的C端AI应用,只涌现出了妙鸭相机一个爆款案例。

除此之外,国内的AI应用主要阵地仍在B端,无论是智能客服、办公助理还是文字生成,大多都是面向企业提供的服务。

例如,百度智能云推出的“Comate”代码助手,借助文心一言大模型的能力,旨在帮助企业实现代码的快速补齐,自动查找代码错误等功能。

而金山办公通过接入文心一言,快速推出了智能办公助手WPS AI,同样是一款基于办公领域的,面向B端的应用。

同样的,钉钉的斜杠,360接入了自身全家桶的360智脑,都纷纷将焦点聚集在了B端。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这种应用方向上的“偏科”,这未必是一种乐观的局面。

为什么在有着如此庞大用户基数,以及广阔市场的前提下,中国AI应用仍然难以在C端涌现出繁茂的生态呢?

二、三大枷锁

就目前来看,制约国内AI企业在C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枷锁”。

1. 缺乏活跃的应用生态

相较于国内而言,有着先发优势的美国,AI应用市场更加成熟和开放,有更多的平台和社区供AI应用开发者和用户交流和互动。

举例来说,国外的AI应用开发者可以利用各种在线平台和工具来快速构建和部署AI应用。

以Hugging Face为例,该社区拥有超过30万个预训练的模型,覆盖了100多种语言,目前,有超过50万个组织和个人在使用Hugging Face,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分享和评价模型、数据集和应用。

这些平台和工具可以为AI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支持、用户反馈、社区交流等,降低了AI应用的开发成本和难度,也让开发者能直接了解到用户的声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二、“合规性”制约

这是套在目前中国大模型C端应用上的又一大枷锁。

其实在数个月的大模型竞争中,国内也曾涌现过一些较有灵气的C端应用,但在整体大环境下,这些没活跃多久的社区或网站,就很快因法律或合规性原因而下架、关闭。

就在9月月初,国内多家采用AIGC技术建立的中小型AI绘画网站如四必三(4B3.com),某某.com),某art.com)等纷纷在无预警情况下被关停,或转移到境外域名,同时在国内无法访问。

而这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未经评估的情况下调用境外的ChatGPT产品接口,提供智能对话问答等功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

虽然一些AI绘画社区的用户和开发者喜欢分享自己用AI生成的作品,比如使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或LoRA等。但是,由于“合规性”的制约,如果想要继续分享自己的作品,开发者就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绕过监管,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成本和难度,从而降低他们的分享意愿。

三、“跟随策略”的思路

早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国内的各大企业,就产生了一种“拿来主义”的策略,众人今天所熟知的各种互联网产品,当初无一不是“照抄”、“照搬”的产物。

例如qq模仿Icq、淘宝模仿ebay、百度模仿谷歌。

这样的思路,对于在产业上处于明显后发地位的国家、企业来说无可厚非,毕竟在一个未知的新领域,后发者想做一个全新的产品,但市场上没有任何案例,在这种情况下,降低风险、节约成本的最优解,就是跟随。

否则的话,如果要求在算力、数据方面不占优的国产AI应用去打头阵,去为整个AI产业蹚路,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符合商业逻辑的。

从这点上来说,“拿来主义”需要做的是微创新,说白了,就是低风险的创新,既保持了原来的商业模式内核,又适应了国内的用户。

作者:举大名耳

来源公众号:AI新智能(ID:alpAIworks),一个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对商业世界和社会影响的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AI新智能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永远都在跟随

    来自湖北 回复
专题
1328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发票是财务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那发票系统该如何设计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发票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3838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市场调研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用户、了解市场。
专题
45946人已学习10篇文章
什么是社群运营?社群运营怎么做?社群运营哪些坑?
专题
1187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情人节的营销思路。
专题
1563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用户故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被作为描述需求的一种表达形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讲好用户故事。
专题
1185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