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报告|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各自的优缺点在哪?

klose
22 评论 66215 浏览 209 收藏 34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竞品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竞品的走向、功能、卖点、优劣势等,制定产品的策略和方向

本文作者从产品的功能、界面等层次分析其优缺点,对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这两款App进行分析,说一下自己的见解,试图找出各自的不足,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单单满足于通过小长假的长途旅行来提升生活质量,而是愿意用周末的时间来参加本地的休闲娱乐活动和周边游(也叫短途旅行),这样无疑也是丰富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比达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在线周边游市场出游人次为18951.6万人次,市场规模达219.4亿元,增幅分别为45.7%和38.7%,高于在线旅游市场的整体增幅。

笔者认为未来的周末市场规模还是会继续增长,规模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亿元,前景非常看好。

比达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度在线周边游市场格局中,同程旅游以30.1%的份额继续位居第一排名,前三名的份额总和超过了6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除了周边游,城市活动也是周末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年轻人大多被困于几坪工位或是几十坪空间,想要出去玩却没有伴同行,想要和人聊聊天又话不投机,除了三五个好友一起吃饭、K歌、看电影之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宅在家里。大多数人通过KTV唱歌,网吧打LOL,看电影,商场购物来消遣娱乐,年轻人娱乐休闲呈现单调泛味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厌倦了当前的娱乐方式,但又找不到有趣、好玩、新奇的休闲活动。如果能有更多不一样的,有趣的城市活动提供的话,这将促使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城市活动中来,把城市活动成为他们周末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现在很多产品都会从周边游和城市活动这两个点切入,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目前,中国旅游行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这无疑让许多互联网人士看到了周末市场的机会,现在周末市场可以说在国内是全面兴起。

竞品选择

  • 周末去哪儿 v5.8.1
  • 懒人周末 v3.5.0

竞品市场分析

“周末去哪儿”是一款专注于让人们体验更美好的周末生活而存在的应用。成立于2013年12月。 “周末去哪儿”坚持精选内容,涵盖全国大小城市数万可玩地点、攘括了全国景区景点、当前热门的温泉、滑雪、采摘、古镇等热门活动;还有当周热门展览、讲座、歌舞戏剧、演唱会、音乐剧、话剧等休闲活动内容,所有关乎周末的,尽在“周末去哪儿”。

懒人周末是一款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应用,推荐精致的周末生活方式。内容涵盖同城活动、美食、周边游、运动、度假、演唱会、话剧、音乐会、读书会、展览、户外、酒吧、购物、电影、公益等,部分活动在 APP 上预定会带来令人惊喜的超低折扣。

以上两张图是近一年来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在iOS中的每日下载量,周末去哪儿近一年的下载估计量为19.7万,而懒人周末22.9万,并且懒人周末曾经有过一天下载量超过6000次的情况,还不止一次,反观周末去哪儿只有过一次下载量超过4000次的情况,还有懒人周末有几次明显的当天下载量上升趋势,而周末去哪儿只有一次,可以看出懒人周末在iOS的运营和渠道推广方面做得比周末去哪儿好得多,iOS用户可能更有消费能力,更能促进消费,所以他们会比较重视iOS的推广。

以上两张图是近一年来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的安卓每日下载量,周末去哪儿从发布到目前累计下载量达1424.18万,懒人周末从发布到目前累计下载量达203.7万,两者下载量相差巨大,可以说在市场占据绝对地位,而且知名度相当高,而懒人周末则需要在渠道推广,活动方面做些文章,提高知名度。

竞品核心策略分析

1、产品定位

2、用户分析

从以上几个图可以看出,两款App的用户性别比例上女性是要多于男性的,可能对于女生来讲,她们周末更愿意出来参加各种活动,而男生大多数更喜欢呆在房间里打游戏,上网看视频等等,觉得能在室内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何必出去呢。

在年龄分布中可以看出周末去哪儿主要分布在24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懒人周末则主要分布在36岁到40岁,可能周末去哪儿更偏向于年轻人喜欢,活动内容会更吸引年轻人,但是总体来说两者用户群体还是分布比较广泛,都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活动或周边游,两款App中3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都是超过一半的,说到底都是面向年轻用户的。年轻用户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品质更有要求,也更愿意利用周末时间来放松身心。

周末去哪儿的主要使用人群分布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少数在二线和三线城市,而懒人周末基本都是分布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可以看出周末去哪儿也逐渐把城市活动布局到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想提前在二线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尝试培养二三线城市的用户利用周末出门体验生活的习惯,侧面反映出在二三线城市活动的内容提供中,周末去哪儿会比懒人周末有更多的选择性。

2、运营策略

周末去哪儿目前的活动主要有官方组织的活动,其他组织团体入驻的活动,在活动体系上,周末去哪儿更齐全且覆盖范围更广,分类更详细。

周末去哪儿也尝试与多方合作,形成活动IP,提高产品的用户粘性。2016年4月 “周末去哪儿”成为上海迪士尼官方合作伙伴,作为合作IP,全方位提供产品开发和推广服务,流量上,APP主界面给到2个一级入口和专属频道;内容上,提供不同角度的详尽攻略和推荐。

还有与陌陌的线上线下合作,周末去哪儿通过开放API接口,拿下了陌陌APP中的“附近活动”入口,同时陌陌还会在“群组”频道中给与周末去哪儿一些曝光机会。

懒人周末则提供了组织团体和个人所入住的活动,内容涵盖内容涵盖同城活动、美食、周边游、运动、度假、演唱会、话剧、音乐会、读书会、展览、户外、酒吧、购物、电影、公益、商业等,懒人周末鼓励个人在平台上面发起活动(需经审核),以共享经济的模式开展更多主题周边游和城市活动。之前与小日子的合并,使两者在地域范围覆盖,产品功能和团队优势进行了互补,以此更深层次挖掘用户需求,提高活跃度。

4、盈利模式

当前主要盈利模式有:

  1. 通过用户购买体验/服务,从中赚取利润差额;
  2. 推广营销,获得广告收入。

产品结构分析

1、竞品功能规格

2、主要功能分析

(1)查找活动

根据用户参加的目标是否明确来划分,如果参加活动目标明确的话,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可以通过搜索和活动分类的方式找到想要的活动,如果参加活动不明确,则会有专题活动推荐,活动精选,猜你喜欢,本周热门活动,附近的活动等方式给用户一定的参考。

① 搜索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在搜索功能方面,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都是可以搜索地点或者活动,并且周末去哪儿有提供记录功能,当点击周末去哪儿的搜索框时,页面将会跳转到专门的搜索页面,而懒人周末则会直接在下方弹出键盘,不用跳转。先说一下要搜索活动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活动数量还不是很多,所以两款App在搜索活动时会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看起来像是一个鸡肋功能。

(周末去哪儿)

而周末去哪儿在地点搜索方面会比活动搜索好很多,当搜索地点时,将会给出有关该地点的活动,并且通过你给出的地点关键词,会向你推荐他们搜收录的地点,让用户有更多选择性,当你点击他们所推荐的地点之后,跳转到另一个页面,该页面有提供地点,分类,排序的功能,帮用户更快、更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活动,非常有人性化。如果你下次再点击搜索框的话,它还会显示之前的历史搜索记录,方便用户操作。

(懒人周末)

而懒人周末在搜索地点方面可能会比较简单,直接给出有关该地点的活动,没有提供其它功能。

总结和不成熟的小建议:

相对于懒人周末,周末去哪儿的搜索功能丰富性更强,提供的选择较多,反观懒人周末的搜索功能过于单一,让人很难对搜索功能有太多的依赖,总之,两款App在这方面都是有不足的地方,因此:

  1. 为了让用户能够更为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先要丰富活动内容,只有增加活动的数量,活动类型,搜索结果才能更为准确。
  2. 部分用户可能出现不知道要搜索什么活动的情况,所以可以考虑添加热门搜索关键词推荐,在搜索页面空白处显示部分热门搜索关键词,减少用户搜索成本。
  3. 周末去哪儿的搜索框里的提示语可以考虑改成“搜索周末精彩活动或地点”,可能没有在搜索框加上可以搜索地点的有关提示的话,用户根本就不知道可以原来还可以搜索地点的呢,例如我,所以,如果能在往后的版本迭代中加上类似的提示语,可能会增加搜索的频率。

② 活动分类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两款App都有对活动进行分类,只是对分类的标准可能会有点不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周末去哪儿的活动分类是包括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的,这样在用户目标明确时,可以迅速找到想要的活动类型,降低寻找成本,在用户目标不明确时,因为活动类型的丰富性,让用户有种不断去探索的欲望,增加用户粘性。可能是为了让用户能在首页看到较多高质量的活动,减少用户寻找活动的成本,所以把活动的分类放到发现上去,当用户需要的时候才出现。

周末去哪儿中,当点击某个一级类目后,跳转到相应的二级类目页面,当中的二级类目是排成一行显示,可以左右滑动,当向下滑动时,二级类目将会隐藏,尽可能地给活动更多地展示空间,向上滑动时,二级类目将会重现出现。

而懒人周末就把活动分类放到首页上,由于懒人周末把大多数功能都集中在首页上,所以把分类放到首页上也不失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总结和不成熟的小建议:两者当中,周末去哪儿在活动分类做得稍微更出色一点,懒人周末可能是因为活动的数量较少,由此阻碍了他们对活动类型进行细分。因此:随着活动的逐渐增多,懒人周末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完善,逐渐对活动的类型进行细分。

③ 专题活动推荐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的专题活动推荐都只出现在首页的banner版块,在专题活动页面里,周末去哪儿在推荐活动之前会先在前面写一段文案,通过文字的描述来引起用户的共鸣,还会配上一张符合专题活动的图片,更能营造出氛围。值得一提的是,首页的banner版块除了会出现专题活动之外,还会有一些质量比较高的活动,让用户第一时间可以观察到,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

懒人周末则是直接展示推荐活动。还有,两款App的专题活动推荐都会根据定位的地点而显示符合定位地点和专题推荐内容的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会觉得专题里的活动内容缺少吸引力,有些活动封面的选择上也不是很好,很难吸引用户的注意。

总结和不成熟的小建议:笔者觉得用户点击进专题的原因可能是专题主题符合用户的兴趣爱好,当季受欢迎的活动类型,也可能是专题封面图或者文案吸引到用户了。

总体感觉上来看,专题的内容很难引起大部分用户的注意,再加上专题数量上的稀少,因此更难在专题版块上获得好的效果。并且因为活动具有时效性,许多活动只会进行一段时间,再加上活动数量有限,所以想要一次性呈现较多的专题可能会不太现实。因此:

  1. 需要从单个专题的内容上提高质量,可以在专题图片的设计,文案,活动的趣味性着重去打造。
  2. 还有通过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做推广,在短时间内提高专题曝光量。

④ 活动精选VS本周热门活动

点击进入两款App中,周末去哪儿的首页显示的是精选版块,懒人周末的首页显示的是本周热门活动版块,这两个版块都是希望用户进入App之后最先被看到的,这两个版块在一定意义上其实都是相同的,都是把质量较高的活动最先展示给用户看,让用户有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产品的粘着度。当中精选活动的机制笔者可能不得而知,可能是运营人员自己挑选或者是通过活动收藏数等其它标准决定的。

⑤ 猜你喜欢

两款App都有类似的功能,周末去哪儿是把它放在了发现页面上,可能是希望用户先在首页浏览一下,通过在首页的浏览过程来让猜你喜欢所展示的活动更符合用户的要求,也可能是因为产品设计者更愿意让用户通过自己的需求来寻找想要的活动,而猜你喜欢只作为一个参考的方式,所以把它放在发现页面会更合适。

而懒人周末则是猜你喜欢放在首页,只需在点击首页的猜你喜欢选项就可跳转到猜你喜欢页面,由于懒人周末的所有活动都聚集在首页,因此用户大多数时间都会停留在首页,因此猜你喜欢放在首页会比较合适,减少用户过多的操作流程。

可能跟目前活动数量不够多或者与算法有关,两者的猜你喜欢中所提供的活动不怎么能让人满意,还是有待提高。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⑥ 附近的活动

(懒人周末)

这个是懒人周末所独有的功能,根据你所定位的地点,然后给出附近在进行或者尚未开始的活动,并且由近到远排列。在寻找活动的方式上又让用户多了一个选择。但其实想想可以像周末去男儿一样通过做一个排序功能来取代这个功能,并且这个排序功能还包含多种排列方式,所以懒人周末专门做一个附近的活动版块可能没那么必要。

(2)报名活动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在购买流程当中,从预订到完成支付周末去哪儿需要走四步,而懒人周末需要三步,当从购买效率上看的话,懒人周末更胜一筹,在支付方式上,周末去哪儿支持支付宝,微信和银联支付三种方式,懒人周末只支持支付宝和微信两种。在取票方式上,周末去哪儿支持电子票和邮寄实体票,懒人周末仅支持电子票,因此由于在取票方式的不同上,所以用户在周末去哪儿需要写收货地址,也造成了周末去哪儿比懒人周末在购买流程上多了一步。还一点要说的是两款App预订并支付完成后,用户还需要拨打电话提前和活动组织者做好沟通,确定预约时间,如果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可以直接免去拨打电话的步骤,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购买转化率,减少用户沟通成本。如果有遇到疑问的话,再通过线上或电话咨询来解决。

如果还在忧虑是否要报名时,预订页面右上方还提供有收藏功能,让用户有时间考虑清楚。

① 活动评价和提问

在活动详情页面中,周末去哪儿有活动评价功能,而懒人周末则有提问功能。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在活动评价中,支持文字和图片的评价,还能对活动给予星级评分,并且可以对评价进行点赞和回复,甚至是分享,可以说该有的都有了。提问功能则可以让用户向该活动的组织者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组织者再给出答复。当用户想着是否要参加这个活动而感到犹豫不决时,用户的活动评价可以极大地帮助用户做出更有效的判断,减少了用户对活动质量上的担忧。对于那些评价很高的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用户来参与,

总结和不成熟的小建议:两者其实各有千秋,都能满足用户相应的需求,前者可以使用户对活动的质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者可以解决用户对活动的疑问。如何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购买转化率。

3、信息架构

从结构上看,周末去哪儿的首页和发现页面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地方,而懒人周末结构上比较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只会在首页上进行浏览,看上去很难长时间留住用户。

4、交互设计

(1)首页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周末去哪儿主要以白色为主,浅灰色打底,搭配蓝绿色,营造出一种给人积极阳光、充满活力的清新感觉。页面中通过左右滑动切换精选和其他活动类目,周末去哪儿是采用底部导航栏的框架模式,是目前大多数产品都会采用的菜单模式,可以让用户清晰的了解到每个模块当中的功能并能随时进入相关界面。周末去哪儿的活动内容是包含一张大图,再加上图片下方的标题,价格,副标题,地点和开始时间等必要信息。用户点击进去活动详情页前就能大概了解到活动的基本信息,提高筛选效率。

懒人周末则比较简单,白色打底,黑色字体,再加上灰色作为辅助色,中性色搭配给人感觉轻松,有种小众的格调。懒人周末采用了抽屉式导航了,通过点击左上角的懒猫图标展开,再次点击懒猫或向上拖动收缩。这种导航设计方式比较新鲜,常见的抽屉式滑动导航都是将导航收在左侧,用左右滑动操作。懒人周末的导航收在上方,且只能通过点击打开,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方便,但懒人周末的其他页面使用频率并不高,所以这种设计并无不妥,用户也能更专注于首页的内容上。但有个问题就是,对于新用户来说,可能一开始不易发现懒猫是可以点击的,需要花一定时间的摸索才会发现。活动内容采用大幅的图片,在图片下方呈现标题和地点、活动类型、时间、价格等必要的信息,用户视线能够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方便阅读。一页只能完整呈现一条活动内容,使用户在同一时间只专注于一条活动,提高点击率。

(2)活动详情页

(左图周末去哪儿 右图懒人周末)

周末去去哪儿在首页点击一个活动进入活动详情页,可以明显得看到活动封面图,活动标题,价格,日期和活动地点,点击活动地点还可以看到活动地点的地图导航,方便用户查找活动位置和出行路线,向下滑动还能看到活动的具体详情,票种明细,参加须知,温馨提示等信息。分享和收藏固定在页面右上方,方便用户操作,在页面的左下角清晰地标注出活动所需费用,右下角是红色标注的“我要参加”按钮,并且固定在下方,红色可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用户通过点击此按钮可以报名参加活动。

懒人周末点击首页当中的一个活动,跳转到活动详情页后,第一眼可以看到顶部的大图,幻灯片的方式展示活动内容的图片,还显示了活动标题,价格,活动时间,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价格的左边还显示了活动类别,是个不错的设计,分享和收藏也是和周末去哪儿一样,固定在页面右上方。往下活动就能看到活动详情,懒人提示,预订须知,提问等信息。“马上预订”按钮固定在屏幕下方,方便用户随时预订,提供转化率。

用户评价

(左边周末去哪儿 右边懒人周末)

在对产品的评分上,两款产品都是评分秋色,都是4.5分,证明大多数用户对产品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一些用户的评论中,还是能看到许多不足之处,如,某些城市的活动太少,无法联系到客服,拨打商家无人接听,不给退票,虚假活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日后加以整改,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总结

经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想在用户体验上有所提升,除了在产品的功能和流程上不断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只有把核心内容做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吸引大量新用户和防止活跃用户流失。

建议

(1)周末去哪儿

  1. 部分用户可能出现不知道要搜索什么活动的情况,所以可以考虑添加热门搜索关键词推荐。
  2. 首页的搜索框里的提示语可以考虑改成“搜索周末精彩活动或地点”。
  3. 需要从单个专题的内容上提高质量,可以在专题图片的设计,文案,活动的趣味性着重去打造。
  4. 尝试把活动详情页里的活动评价和提问功能结合起来。

(2)懒人周末

  1. 部分用户可能出现不知道要搜索什么活动的情况,所以可以考虑添加热门搜索关键词推荐。
  2. 随着活动的逐渐增多,懒人周末需要逐渐对活动的类型进行细分。
  3. 在首页做一个排序功能。
  4. 尝试把活动详情页里的活动评价和提问功能结合起来。

还有,现在活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现在周末去哪儿和懒人周末需要面对的,其实建立社区是一个值得考虑扩展的方向,这样可以与其他产品形成差异,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也是增加产品用户黏性的好手段,通过社区形成核心用户粘性,可以让用户在社区中分享有关生活中遇到的好去处或者好活动,或者用户可以自主在社区中组织免费活动,让更多用户可以参与进来,目前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还是很弱,通过社区来让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现在周末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要面对携程周边游业务、美团点评、大麦网等相关联的行业巨头的夹击,留给周末去哪儿的时间和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任重而道远。

希望大家能够提点意见,谢谢。

 

作者:klosexf,一位产品小白

本文由 @klosexf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向大神学习,投稿三次都被拒了,说深度不够,希望大神指点

    来自四川 回复
  2. -delin- 是我!

    来自上海 回复
    1. 请问你是?

      来自广东 回复
  3. 你能看到吧 , 大神!我的留言請看一下啊!!!!

    来自上海 回复
  4. -delin-

    来自上海 回复
  5. 大神:是否可以联络到您,关于产品合作。

    来自上海 回复
  6. 如何可以联络到您!

    来自上海 回复
  7. 请教一下,你的信息架构的两张图是用什么软件画的?

    来自上海 回复
    1. Xmind

      来自广东 回复
  8. 作为一个曾经热爱懒人这款产品,并作为商家运营在懒人周末打拼了1年多的家伙来说,我大概知道为什么下载量会那么突出,不是因为IOS渠道做的好,而是APP STORE特别偏爱懒人周末,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忽然上了APP store首页是什么感觉。。。那天,我们整个团队都非常震惊与惊喜~~亢奋之情,直接让程序猿加班到2点还是3点来着,我忘记了。然后,一直断断续续都会有推荐,甚至,在懒人周末与小日子合并的动荡期,基本除了小日子有限的3-4个人力来接手整个运营的时候,也上了推荐榜单~~可以说,前8次,完全没有去运营应用商店的渠道。。。还有很多事,篇幅有限,就不多说什么了。。。

    来自浙江 回复
    1. 请教一下,这样的APP是怎么招募商家的?一家一家BD么?还是有特殊渠道

      来自北京 回复
    2. 你后来去哪里工作l !

      来自上海 回复
  9. 100%给个赞,十分的详细。虽然看博主说写了5天,但是对这个周末出游的竞拍估计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

    来自广东 回复
  10. iOS的下载量曲线里,有明显凸点,这个应该并非全是新用户下载,那个凸点是新版本上线,用户更新版本就会下载APP,这个下载次数应该是纳入进去了的。(如果从这个方面验证是对的话,那就能从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用户的活跃量和活跃度)。个人想法,你写的挺全的,赞一个。

    来自四川 回复
  11. 可以加下你微信吗

    来自北京 回复
  12. 大神你好,我想咨询一下用户分析中关于年龄段分析的图表是在什么平台上查阅到的?可否赐教~~~ 😉

    来自上海 回复
    1. 在易观千帆里找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3. 很好!分别从市场角度和产品角度论述了两种产品的差异。作者不是第一次撰写这类文章吧,花费了你多长时间呢?

    来自黑龙江 回复
    1. 确实是第一次写竞品分析报告,花了大概5五天的时间,后面又修修补补了许多

      来自广东 回复
    2. 那应该很出色了,估计你写的时候跟我写主题报告时一样很头疼,但写完之后吧确实很有成就感!

      来自黑龙江 回复
  14. 想知道APP 下载量数据怎么找?

    回复
    1. 我是在ASO100上找的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484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析了用户运营策略的案例,为如何做用户运营策略提供了思路。
专题
40592人已学习26篇文章
近年来“物联网”的势头正足,5G网络宣告展开,未来的浪潮中一定会有“语音交互产品”的一席之地。
专题
149390人已学习32篇文章
做一个好运营,技术和意识都得过硬。
专题
13655人已学习17篇文章
在一些老系统可能会有流程复杂、扩展性不强的问题,此时便需要进行重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重构指南。
专题
1424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OTA,在线旅游(Online Travel Agency)指“旅游消费者通过网络向旅游服务提供商预定旅游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网上支付或者线下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