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模型的力量:透视生活现象,塑造产品策略——以拼多多和滴滴出行为例分析

1 评论 1081 浏览 5 收藏 16 分钟

经济学模型链接着理论和现实,本文透过生活现象,挖掘市场需求,塑造产品策略。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以拼多多和滴滴出行为例,揭示经济学思维如何影响现代互联网产品的成功之路。

经济学以其深邃而敏锐的洞察力,扮演着揭示生活现象与经济活动内在关联的显微镜角色。通过精心构建并实际运用经济学模型,我们得以透视日常生活背后的深层次经济逻辑,理性剖析纷繁复杂的市场行为。

沿着经济学模型的发展脉络,探讨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揭示经济学思维如何影响现代互联网产品的成功之路。它促使我们跳出常规认知,不仅能助力我们理解和塑造市场需求,更能指导我们在资源有限的商业环境中作出更为明智的产品决策。

一、经济学模型:理论与现实交织的经纬,洞察生活,指导实践

生活与经济相互渗透、共生共融,每一处细微的社会现象都潜藏着深厚的经济内涵,犹如化学反应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一样,经济学理论通过高度抽象和科学建模,解答现实世界中复杂多变的经济问题。

经济模型作为一种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纽带,旨在精炼和提炼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基于合理的假设与简化的条件框架,构筑起反映经济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

这一概念起源于18世纪魁奈提出的“经济表”,逐渐演化为一系列描述和预测经济现象的强大工具包含了古洛的函数表达方式,瓦尔拉斯引入的联立方程式,以及凯恩斯《通论》所带来的计量经济学革新。

在全球化浪潮及冷战后的多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经济模型的地位愈发重要,它们不仅是揭示错综复杂经济现象深层规律的核心手段,更是支撑政策制定者与企业家进行战略规划的有效基石。

在实践中,常见的经济模型如循环流程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理解方式。循环流程图描绘了企业和家庭在生产要素和物品与劳务市场的互动关系,家庭通过收入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则支付报酬换取生产要素,形成闭合的经济循环。而生产可能性边界则展示了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企业和社会能够生产的商品组合及其最大产量的可能性。

例如在智能手机与电视机制造业中,企业面临的抉择实则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实例体现。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厂商必须在两者产能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唯有依赖技术创新,方能突破既有生产边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更高的产值潜力。

二、实践融合:政府决策与帕累托最优理念

政府在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模型来应对现实社会经济挑战时,始终致力于探寻并实现资源配置的高度效率与公正性平衡点。

在这其中,帕累托最优原则扮演着核心角色,它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理想状态,指在没有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前提下,社会整体已无法通过重新配置资源获得额外的福利增进。

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施是对帕累托最优理念极具说服力的实际应用案例。政府通过对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果断地将土地使用权赋予广大农民。

不仅激发了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显著提高了整体农业生产效率,还确保了农民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和提升。这一政策举措无疑达成了帕累托改进,即在不减少任何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了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整体跃升,充分彰显了政府决策智慧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的力量。

三、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织:揭示行为的密码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集为揭示用户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提供了有力工具。

人们的行为通常受到多元动机的驱动,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动机(如盈利追求)、社会动机(如群体归属感)和道德动机(如社会责任感)。

以前景理论为例,它揭示了决策过程中五种关键心理效应,在解释人类行为选择中的关键作用。诸葛亮辅助刘邦的故事展现了非经济动机(宏伟理想与社会变革愿景)对个体决策的重大影响。

四、前景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演绎——拼多多与滴滴出行实战解析

1. 五大核心维度

前景理论由五个关键点构成:确定效应、反射效应、损失规避、对小概率事件的贪婪倾向以及参照依赖。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设计出更能抓住心理、更有效激发用户行为的产品功能和营销策略。

1. 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人们在面对收益时,往往更偏好确定性结果,即“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相对于期望值相同的不确定选择,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确定性较小但更保险的收益。

在产品定价策略中,提供固定的会员服务或优惠政策,用户可以获得稳定且可预见的收益,从而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2. 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在面对损失时,人们表现出风险寻求行为,即在两个亏损选项间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大的选项以试图挽回损失。而在面对收益时,则倾向于规避风险。

游戏内的赌博性质道具购买或抽奖系统,用户在面临失败或亏损时,可能会选择冒险尝试以逆转局势。

3. 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程度大于

同等程度收益的喜爱,也就是说,损失带来的负面情感冲击要大于同等金额收益带来的喜悦。

在体验设计环节,应充分考虑到用户对潜在损失的敏感度,尽可能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挫败感,如设立备份机制、数据恢复等功能。以及在电商平台上,设置“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减少用户购买决策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知道即便商品不满意也有挽回损失的机会。

4. 对小概率事件的贪婪倾向(Probability Weighting):尽管理智上知道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几率很低,但人们依然会对其怀有超出理性范围的热情和期待,甚至不惜为此投入资源。

彩票行业和许多在线游戏中的抽奖、开箱机制,利用的就是用户对小概率大回报的向往,促使用户持续参与和消费。

5. 参照依赖(Reference Dependence):人们的决策和对结果的满意度取决于一个相对的参照点,而不是绝对的价值。换句话说,用户对结果的评价常常基于过去的经验、预期或他人的标准。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粉丝数量等,用户往往会以自己或其他用户的标准作为参照,追求更高的数字以获得成就感。在产品推广时,通过设置阶梯式的奖励系统,使用户参考自己的起点和目标,激发他们持续参与和努力。

在现代产品设计和运营中,拼多多和滴滴出行等互联网企业成功运用前景理论五大核心维度,以创新和优化其产品策略,有效激发用户参与度,提升用户粘性,并有力推动业务增长。

2. 拼多多案例剖析

巧妙地将前景理论应用在各个运营环节,以精细化的设计策略吸引和激励用户。

1. 确定效应的运用:通过拼团购物模式深刻把握了用户对即时满足和确定性的心理偏好。在拼团过程中,商品价格相较于单独购买有所下降,且成团成功率相对较高,使用户倾向于抓住眼前切实可见的优惠,而非追求不确定的未来更大利益。

例如,一款热销商品通过拼团的形式,用户在发起或参与拼团时,感受到的实惠既直观又即时,从而驱动用户积极参与。

2. 反射效应的触发:限时秒杀和整点抢购活动充分发挥了用户面对时间压力时的决策反射效应。在限定的时间窗口内,用户面临着可能错过优惠的风险,因此更倾向于冒险参与购买,这种紧迫感促使用户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购买决定。

例如,每晚八点的限时特价商品,用户会在倒计时结束前迅速下单,以防止错失良机。

3. 损失规避的心理引导:“砍一刀”活动巧妙地利用了用户对损失的厌恶心理。用户在邀请好友砍价以获取商品折扣的过程中,耗费了时间、精力乃至社交资源,从而对即将获得的折扣产生强烈的拥有预期。为了避免失去这个通过自身努力换取的优惠,用户会更积极地邀请好友参与砍价,直至成功获取折扣。

4. 小概率事件的贪婪心理挖掘:不定期推出的抽奖活动和小游戏,尽管用户明白中大奖的概率极低,但依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尤其在得知周围朋友获得奖品之后,用户参与的热情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因竞争和攀比心态而提升,形成了持续参与和比较的良性循环。

5. 参照依赖机制的构建:通过设立用户等级系统和积分商城,让用户在与其他用户对比的过程中形成参照依赖,促使用户为了升级会员等级和赚取更多积分,从而持续保持活跃度和消费频次。

例如,用户为了享受更高等级的会员服务和兑换更具吸引力的优惠券,会努力积累积分或者购买会员权益等,提升自身在平台上的地位和效益。

3. 滴滴出行案例剖析

同样巧妙地将前景理论融入其业务运营中,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并提高用户黏性:

1. 确定效应在出行服务中的体现:在高峰期采用动态调价策略,尽管费用相比平时略有提高,但在出行方式选择的不确定性面前,乘客更愿意支付稍高的费用以确保立即获得可靠、准时的出行服务。

2. 反射效应的巧妙运用:提供的多种车型选择,如快车、优享和豪华车,以及实时显示预计到达时间的功能,无形中增强了用户对立即叫车的需求紧迫感。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用户必须迅速做出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下单速度。

3. 损失规避心理的引导:推出的排队等候功能,用户一旦开始排队,便会产生对即将到手的车辆预订的拥有感,不愿意轻易放弃,以避免重新排队可能带来的不便和时间损失。因此,即使面临等待,用户也会选择坚守,直到成功预约到车辆。

4. 小概率事件贪婪心理的把握:曾举办过的抽奖活动,如邀请新用户注册赠送乘车券或抽取高额奖金,正是对用户对小概率事件赢取大回报贪婪心理的巧妙利用。此类活动激发了用户分享和邀请的积极性,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5. 参照依赖机制的植入:会员系统和里程累计设计,让用户在享受不同级别的会员服务和兑换优惠券时,自然而然地与其他用户进行比较。这种参照依赖机制激发了用户为了获得更多的特权和优惠,主动提升活跃度和消费频次。

同时,滴滴作为一个双边市场平台,通过大数据和算法优化匹配效率,确保乘客与司机双方都能获得良好的体验,这也体现了对帕累托最优理念的实际应用,即在资源有限的市场环境中,力求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总结

不论是拼多多还是滴滴出行,通过精细化的产品设计和运营策略,深度挖掘并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从而推动业务发展和用户增长。经济学模型和相关理论既是理解用户行为、把握市场需求的有力工具,也是指导产品创新、优化决策过程的重要基石。

通过深入挖掘经济学思想内涵,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与运营之中。在资源有限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寻找到最佳的产品解决方案,实现用户满意度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由 @萌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不错!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