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跳弹窗:强拉硬拽背后的缜密谋划

1 评论 9080 浏览 26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语:我们经常在进入或者浏览某些产品时,会收到一些弹窗提示,我们有可能会被弹窗所吸引,也有可能会对它产生一点抵制情绪,对用户来说都是会影响体验的;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开屏跳弹窗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很多时候,当我们刚刚点开某些产品,立刻就有弹窗弹出,指引我们去领奖、签到,或者进入某些指定的功能页面中。

指引也许只是一种客气的说法,这些弹窗关闭很是麻烦,稍有不慎就会误点进入;有些甚至连关闭按钮都没有设置,你必须先进入这些界面一游,才能点击退出,再进入其他功能去。

对于部分用户来说,带有某些明确目的,开启某个产品,直指某项功能,却被强制、半强制的弹窗拉进其他界面,做不感兴趣的点击,是件既恼火又无奈的事情。

就如同上班途中路过商店门口,被销售员拽着胳膊,强行拉进店里参观一样。

但糟糕体验,仅仅是一种取舍。

产品服务于顾客,让顾客获得好的体验,也仅是满足商业目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对产品而言,有很多种理由,做出影响体验的决定:在用户开启产品的瞬间,进行高频率、半强制的引导。

一、催眠式引导

点开产品时快速做出引导,不仅仅如表面那样,是一个普通的广告弹窗,它比人们想象当中更能影响用户的行为。

1. 极易接受暗示的瞬间

如果对催眠稍有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催眠理论中,有种非常重要的时机:在人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或遇到环境的突然变化时,非常容易接受暗示。

这通常是由于信息过载。

在进入新环境的瞬间,大脑有过多的信息需要留意、判断,就如同是遇到了突发事件一般,很容易进入暂时思考不畅的状态当中。

虽然短暂发懵,思考不畅,但在这个阶段里,各种感官却格外的活跃,高效接受来自周围的各种信息,并且更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这是人类在长达百万年的进化中,养成的本能。

2. 本能的演化

远古时期,危机四布,当某原始人甲穿过山涧,进入一处开阔谷地;他的第一反应不会是大摇大摆前进,而是发散性的收集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以便在遇到野兽时,立即做出逃离反应,又或者是快速找到有价值的目标、方向。

经过百万年演化,这种习惯变成了人的本能。

无需主观意识思考,在体内多种激素的综合作用下,潜意识会自动替我们完成这一过程,并迅速做出决定。

即使是今天,当我们产生空间转移,进入下一个场景时,也会下意识的关注一下周围的环境。

用户使用手机时也是如此。

如果你点开某APP时,带着明确目的,寻找某个在打开前就已确认位置的具体功能;那么你的视线和意识是集中于某个点的,直指你想要使用的功能。

但抛开这种情况外,如果用户没有极其明确的目的,或者对功能界面、路径并不特别熟知,在点入产品时,视线和意识还是会处于一个较为发散的状态;对出现在眼前的各种信息,进行快速的接收和高效的判断。

3. 打开信息通道的瞬间

因此,在这个瞬间,人脑接纳信息的窗口是打开的。

要知道,虽然各种广告可以不间断的出现在用户眼前,但想要“把广告塞进用户脑袋里”,其实非常困难。

因为用户大脑接纳信息的窗口,常常是关闭的。

大部分情况下,在我们接触到推广信息时,潜意识都会帮我们快速过滤掉;无论是混杂在页面中的广告信息,还是树立在马路边的广告牌,虽然在我们眼中掠过,但却很难留下记忆。

这不只是因为广告没有好的记忆点,而是多数时候这些内容虽然出现在我们眼中,但我们却没有为之付出注意力去进行思考,自然也不可能留下什么波澜。

人眼在一瞬间可以看到周围上万件不同的物体,但同一时间内,人的意识最多也只能注意到其中5到9条;其中能够高效关注的信息,更只有1到3条。

更不要提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在同步接受信息。

只不过收集来的大部分信息,都被潜意识直接过滤掉;就像一个广告还没有被送到你手里,就已经被忠实的管家,直接塞进了垃圾桶。

大部分推广信息,并没能直接影响到用户。

虽说现如今信息爆炸,各种形式的广告足够多,潜意识无法全部过滤;仍有不少广告可以钻过潜意识,影响到用户。

但几率平均到每个产品,单个推广信息能“通关”的概率却又少的可怜。

正因如此,用户大脑信息通道高效开启的瞬间,也就是你明确知道能抓住用户注意力的瞬间,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即使以损伤用户体验为代价,若能抓住用户信息通道打开的瞬间,从而影响用户的决策和行为,也是值得的。

二、保卫注意力

在用户开启产品的瞬间,进行高频率、半强制的引导,不仅仅因为这个机遇难得,更有外在原因,逼迫你不得不这么做。

1. 到嘴的鸭子也能飞

现今的社会里,沉浸感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碎片化的行为模式,和各种注意力竞争,很难让用户长期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产品中。

虽说用户的潜意识可以过滤大部分广告,但在广告足够多的前提下,仍有大量的广告能够影响到用户。

甚至用户使用你的产品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一个有趣的画面出现了:

用户乙拿起手机,点开你的APP,他没有带着明确目的,只是略微有些兴趣,想点开看一看;就在乙打开APP,扫视页面的时候,手机上另一个产品发来了提示通知;正处于信息通道开启状态的乙,对这条通知产生了更强的兴趣,然后随手点击通知,进入了另一个产品的页面……

之后的情况,就各安天命了;也许乙哪天还会想起你的产品,也许几天之后就被乙随手删掉,拉新环节刚刚开始就直接结束。

2. 不放过每个巧合

当然,这可以说是一个巧合。

但在广告足够多、信息足够多、对用户注意力感兴趣的人足够多时,这种巧合每天都在上演。

  • 各个产品弹出的通知,用夸张的标题引起人们的好奇;
  • 社交软件弹出的消息,是用户所在意的人发来信息,很容易抢走他们的注意力;

手机之外更宽广的世界里,也在经常发生着能打断用户注意力的事情。

一个个巧合,组成了日常。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注意力随时可能被转移;而用户刚打开产品时,更是比较危险的时段。

我们之前也提到了,在打开APP的瞬间,用户大脑的信息通道开启,能高效收集、接纳信息。

但这个接纳,却比较博爱。不仅仅对于APP页面内部的信息敏感,也因为信息通道打开的关系,对手机弹窗、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

所以,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巧合,在用户点开你产品同一时间弹出的弹窗,是正在杀伤你跳出率的凶手。

对处在这个阶段的用户进行快速、简单、明确的引导,就是你保卫、抢回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三、行为导向

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里,总会有希望用户重视、想要获得快速增长的功能;尤其对于已经有一定体量,想要寻找新突破点的产品而言,更要调集多数力量,在一点或几点上攻坚。

而用户刚点开产品时就进行引导,显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者,就如前文所说,在这个阶段,信息更容易躲过人脑的屏蔽机制,进入到用户的意识当中;这时推送给用户的信息,能带来更大的效力,增强转化效果。

二者,当重点攻坚某一领域时,产品对外所有推广方向都以此功能为重心;无论是被此功能吸引而来的新用户,还是通过其他媒介留意到这一个功能的老用户,都可以在打开产品的第一时间,借助弹出的提示引导,快速前往吸引他而来的这一功能。

这不仅利于短期内推广收口,还能避免用户在寻找功能过程中流失。

例如现在大厂攻略买菜圈,点开产品即有弹窗引导,基本是标配操作。

四、写在最后

谈产品时,不可避免的会谈及用户、需求、场景这三个要素。

而用户打开场景的瞬间,其实就是一个特殊而短暂的场景;有效捕捉利用这个场景,它就能给产品带来增益。

有暗示般的效力,能让信息更容易进入到用户的思维当中;能保卫用户的注意力,避免用户跳出;能将用户导向主推功能,引导用户行为。

至于它的负面作用,当然也有,那就是伤害部分用户的体验,但商业目标,才是核心宗旨。

用户体验虽然很重要,却也在权衡当中。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多多买菜给你多少钱,我拼多多给你双倍价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