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交小程序的设计思考——产品经理黑客马拉松活动总结

5 评论 7668 浏览 46 收藏 13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遵循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创造行业的新趋势和模式。所以差异很大

本文作者基于小程序形态,与团队合作模拟做出了一款音乐小程序“猜歌王者/音乐教主”,下文是作者对本次活动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2018年3月31日下午参加了人人组织的广州黑客马拉松。

  • 活动的主题:大家一起用黑马设定好的流程在规定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做一款基于小程序形态的易于传播的爆品。
  • 活动流程主要有:题目公开、问题拆解、头脑风景、分类讨论、方案设计和方案路演点评。
  • 活动感受:个人觉得短时间内一个团队讨论和设计执行一个项目任务活动非常值得参与:能在过程中大家运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技能进行实践,从中体现自身的能力,又在相互交流协作过程中能看自己的不足和有所领悟和提升,非常建议一些在创业公司或者没有学习环境下的产品人员参考。

项目方案过程:我们“吃货宝宝”小组成员一开始分析思考出了好几个方案,最后都给出一个方案:斗图、群助手、音乐分享、问答、一起嗨。

但是我们觉得都没有找到一个方案能使大家都有一个易传播的“爆点”的方案,然后利用了一大半的方案设计时间,最终在结束前20分钟才把方案确定下来了:“猜歌王者/音乐教主”。

下面是我们用仅剩下不到20分钟的时候做出来的方案。

方案1:音乐教主——随时都能抖起来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去设计更多的细节,只是想把最核心的特性给设出来,这也是我们觉得题目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在路演时我有意识的想把大家引入到具体的产品服务的应用场景中,希望大家能够get到我们预想的“好玩爆点”。

最终结果是我们的方案“音乐教主,随时都能抖起来”被隔壁小组的“海带,代购海淘小程序”打败了,至于为什么他们的方案好,当时还在方案自嗨和沉思中的我没能仔细听。

我主要留意了大家的反馈:两位作为评委的老板也给了我们的方案一些品评和建议,从中我得到的知识点或者问题有两个(大概整理出来的,虽然路演特意找两位评委询问了,但还不确定有没有客观理解到评委的评价和建议):

  1. 社交分享,特别是微信上的小程序分享需要有分享驱动力,我们的方案中没有涉及到。比如拼多多是实惠利益驱使分享,比如新颖好玩的跳一跳。
  2. 现在市场上都有成熟的“激励软件,激励运营模式,如冲顶模式”,现在缺的是好玩的、创意类的,如手持弹幕就超火。

还有就是现场小伙伴们对“抖”这个特性的关注和具体使用的疑问。

路演后的思考:

我们路演完后,我就还在方案自嗨和沉思中(好可惜没能静下心来学习其它小伙伴的方案和思路):我们找到的和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分享驱动力应该是“好玩、新奇、有趣”,至于具体的“激励模式和规则”直接模仿套用类似“头脑王者”或者“冲顶大会”等的就可以了,这不应该是我关注的重点,因此“好玩,新奇,有趣”的体验是我们设计的难点。

从现场小伙伴的反映来看,我们的方案的明星特性应该是“抖”。(这个也不排除是我们提前判定了这个观点,在讲解过程重点突出了这个特性引起的可能)

后来我又“自嗨”了一天(这是我的一个毛病,觉得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好的创意就忍不住去设想和分析),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得到以下的一些问题和看法

1).基于设备的技术特性结合业务和场景进行设计:

比如本次方案中关注的是加速度传感器与音乐这种业务进行的结合;又比如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了摇一摇的技术,应用于加好友的特性,增加了未知性、参与性、趣味性。那么基于手机传感器技术的特性,比如加速传感器技术,可不可以实现记录摇的动作、次数、频率、幅度等特性,然后这些特性适用于哪些业务和应用场景?

我想这些都可能会对我们平时的工作有所帮助,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交流的。

2).小程序应用场景和设计思路的思考:

小程序是基于微信的。微信是社会化网络的一种,也是社会网络中的一种,并且越来越多与真实的社会网络重合(我认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它的目标也追求把自身的网络与真实的社会网络进行更大程度上的重合),而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社会网络理论中把社会网络结构分为:节点(用户)-联结(关系和互动)。

在微信的平台上,用户和关系我们操作可能性是比较少的,互动的形式大家都大同小异,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互动的内容上。

鉴于以上的一些分析和思考我对原来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我们方案的选择的业务是音乐,实现形式是小程序,目标是在微信是容易分享和引爆。

音乐是什么呢,它是怎么构成的?

百度百科上的摘录:

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曲调、节奏、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

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小程序是什么,它的特性有哪些?这些我也是不太熟悉了,回头得看看微信上的开发文档。

但是我目前的认知就是它提供一系统的前端组件和微信的API接口(包括与手机的设备的接口,与微信平台的接口等)。这个还得去学习和了解,欢迎更专业的朋友指点下。我就暂时假定它的加速度传感器的这种技术API接口已经提供了。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找到的和重点关注是分享驱动力应该是“好玩、新奇、有趣”,而它的体验也是我们设计的难点。

我们又可以发现音乐中的节奏、节拍与传感器的这种技术有一些共同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传感器的技术来实现节拍节奏,而以此为基础进行一些“好玩、新奇、有趣”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技术实现问题:音的长短——抖的幅度大小;音的强弱——抖的速度快慢。

假定我们与开发的帅哥们研究探讨发现以上的技术可行(全文这个好像有点多的假定,好像也只能这么假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抖这种用户的比较强烈的参与和互动方式与节奏关联了起来。那么就可以进行各种发散的畅想,然后限定用户、需求、场景,再设计相对的特性、特性组合和规划引导好内容就定位和形成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我把猜歌的功能舍弃了,把“抖”这种特性独立了出来做成小程序“抖嗨了”。

方案2:抖嗨了——随时都能抖起嗨了

具体的产品设计和阐述这里就不进行了,设计的方向是把“抖”这种体验和效率做得设计得更方便,做到与用户在“蹦迪”时一样的体验,同时又能方便记录下用户的身体互动数据,达到全民宅家“蹦迪”的效果。人都享受音乐的艺术,随时都能动起来,都能嗨起来,保持身心的愉悦。

鉴于文中没有具体讲述“抖”的动作,特意借用了他人文章中的两幅图片,供读者理解下“抖”,也可以设想下以后的你自己一个“蹦迪”到又“嗨”又“美”的情景。

至于运营方面,个人觉得更多的是基于信息的竞争计划。因为自身企业信息资源没有假定,市场信息没有调查觉得没有必要进行设计了。

一些联想或者说脑洞:我们可以对用户产生的节奏及组合的进一步的利用。

  1. 根据记录一定时间下你的抖动情况,系统自动编译成一段音乐,你还可以个性化编辑音乐,这样就能人人都是编曲了?这个能实现的话又有好多发散的想法了,比如可以为上面的方案提供原创性内容。
  2. 根据抖动的记录归类和匹配用户的行为状态,这或许可以用于其它一些应该吧,社会安全监控?找到相同兴趣或者相同作息规律的人?
  3. 这种技术可不可以用于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或者舞蹈教学?

刚好最美应用推荐一个应用“Jam”,它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技术来实现“打碟”,简单来说就是用手机实现打碟机,然后全民DJ。从文章中APP的实现原理来看,手机传感器实现节奏可能性比较高。
欢迎大家针对里面的产品逻辑方法,项目设想设计等吐槽交流学习。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交流学习。

参考阅读:产品经理黑客马拉松•广州站|一款音乐社交小程序的设计思考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还能再吃点的阿海,社交产品

本文由 @还能再吃点的阿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15801117306我的微信和手机同步的

    回复
  2. 您好可以加个微信吗?有事儿咨询…

    回复
  3. 这个是一个能加入的组织吗

    来自广东 回复
  4. 这个是一个能加入的组织吗

    回复
专题
17881人已学习18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车载HMI设计指南,包括HMI的交互、设计、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分享。
专题
3159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来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产品优化的。
专题
1445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广告是互联网的最大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行业,整个互联网广告也在持续增长中。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互联网广告的思考与分析
专题
1428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一张逻辑清晰、层次明确的产品架构图,能够给观者讲述一个产品的业务流程、功能框架和设计思路,也是一个产品必不可少的可视化工具。
专题
1488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流量难获取,获取之后转化为付费用户更是困难。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提升付费转化率。
专题
1226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激活是指用户通过完成关键行为,真正成为产品的用户,而提升新用户激活则是留存用户的第一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新用户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