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分析三部曲 2】如何收集竞争对手数据

小雪
4 评论 30294 浏览 74 收藏 6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调研、分析,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快速的用户测试、反馈、迭代

如图1所示,将需要收集的竞争对手数据的进行分类,侧重于营运。这些数据回答了四部分内容: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他们做得怎么样?他们还准备做什么?第三方怎么看他们做的事情。这张思维导图还可以继续细分,实际分析中建议可以先利用部门会议拉清单,然后利用思维导图归类的方法。

001ypWpAgy6LbZjCw9j61

接下来我们才谈谈如何收集竞争对手的数据?

我曾经在微博上开玩笑的发了条微博,如图2所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有说公司应该有自己的食堂来避免这种情况,有说公司应该规范自己员工的言辞,还有说如果发现对手窃听就故意发布虚假消息来迷惑对手等,总之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我有个收集快餐厅小票的习惯,也曾经在微博上发起网友上传餐厅小票“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小小餐票乾坤大,快餐厅小票上一般有日期、店铺名称、收银员或点菜员编号(很多公司的员工编号是有逻辑的)、消费菜品、消费金额、定单号(订单号也会有编码逻辑),运气好的话还有流水号。比较奇葩的流水号是充当交款顾客计数器的功能,看流水号就知道消费顾客数了(好的软件可以屏蔽或打乱这些逻辑),多收集几张小票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你大概可以判断出这个店铺的营业状况。

001ypWpAgy6LbZwv2iv2b

竞争对手的情报收集其实就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有的公司员工利用微博来汇报每日销售数据(我的博客中有这个案例),有的员工把自己公司的数据有意或无意间上传到百度文库。泄露公司情报的行为无处不在,所以收集竞争对手数据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美国海军高级情报分析中有句经典的话:情报的95%来自公开资料,4%来自半公开资料,仅1%或更少来自机密资料。

001ypWpAgy6LbZu3sEc94

常规的竞争对手情报收集有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如图3所示。线下收集时间成本较大,线上收集比较方便,不过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喜欢。目前一些专业网站也开发了一些工具帮助我们分析竞争对手的舆情及发展趋势,并且都有现成的分析模型。以下是我常用的六款免费工具: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百度文库是一个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网民上传,经百度审核后发布。文库内容包罗万象,专注于教育、PPT、专业文献、应用文书四大领域,截至2013年10月文库文档数量已有八千多万。文档的上传者包括普通网民、合作伙伴、公司员工、公司前员工……注意公司前员工(你懂的),只要变换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其中不凡货真价实的数据。

百度指数(http://index.baidu.com/)

百度指数是用来反映关键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网络曝光率和用户关注度的指标。它能形象地反映该关键词每天的变化趋势,它是以百度网页搜索和百度新闻搜索为基础的免费海量数据分析服务,用以反映不同关键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用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竞争对手的公司名称、品牌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品类、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等都是情报收集的关键词。由于百度指数来源于用户主动搜索,所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如图4所示,这是在百度指数上搜索“羽绒服”这个品类的数据,有趋势、地区分布、用户属性的分析。图中可以发现每年7月底百度指数就开始上升了,北京的搜索量排第一名。另外地区分布和城市分布数据可以和实际门店分布结合起来思考,例如你可以搜索自己公司品牌名,如果发现某城市搜索量居前,但在该城市并没有店铺,这说明该城市可能有开店的需求。

文章来源:数据化管理

上篇:【竞争对手分析三部曲 1】谁是你的竞争对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全呀

    回复
  2. 感觉不全啊

    来自河南 回复
  3. 图4呢

    来自广西 回复
    1. 啥子东东

      来自重庆 回复
专题
13477人已学习16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心理学如何影响用户决策。
专题
43384人已学习18篇文章
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区块链很可能是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
专题
1767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当下人脸识别在生活中被应用得愈加广泛。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人脸识别的入门指南。
专题
1178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前提条件,没有一种方法论是永远有效的。品牌方法论一直处在变化阶段,它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品牌方法论。
专题
30928人已学习19篇文章
2018年过去了,你都收获了什么?新的一年,你需要如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