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测试产品吗?如何做好产品测评【译文】

18 评论 30424 浏览 112 收藏 9 分钟

纯业余翻译,请友爱拍砖 原文请点击这里。

好吧,你找到我了,这篇文章的题目也许有点太华丽了。产品测评像一个打扮好的成功企业术语,你可能想到一张白板,上面充满了用蓝色记号笔写成的各种如“产品市场定位”、“价值主张”等抽象概念的连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我最喜欢和候选人谈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散发着面试官的味道,能使关于他的对话变成比他本身更严肃正经的事。

其中最简单的事是用你的好奇心去探索为什么一些产品和体验对人胃口,而另外一些产品不行。

听着,产品设计能力不同于那些如良好的听力和冲刺奥运会运动项目的强大肌肉那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提高产品直觉,也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发觉什么样的产品特点和体验能够适合用户,然后取得成功的第六感包括两个方面:

  • 理解人们的需求
  • 理解人们对于事物的反应

谢天谢地,我们都是人类(除了那些上网的狗),我们也对事物做出反应。所以如果你在四处寻找如何提高产品直觉的能力,从你个人感受新事物的经历开始。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尝试一款新型APP,你从应用商店下载了它,然后火力全开,准备做产品测评。

慢着!在这款新APP的载入页面出现在你的眼前,你还有一大堆东西需要思考:

1.这款APP怎么引起了你的注意

“从朋友口中得知?”、“感兴趣?”、“为什么她要告诉你这个?”还是说你从文章中看到,“什么吸引了你去下载它?”、“它有迷人的图标和名字吗?”、“你之前听说过这个APP吗?听说过几次?”、“之前为什么没有下载?而又是什么驱动了你现在下载了它?”

2.你把这款APP归于哪一类?

对比你使用前和使用后对这款APP的分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3.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你对他为什么流行有一点感觉了吗?它的可用性如何?“滑动”还是“下一个”?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款APP的评分、评论和描述,当你在下载它的时候。

在你打开这款APP之前,像这样思考能够有利于你理解这款新APP的价值主张和市场定位。无论是含蓄还是直接的,你能感受到这个APP后面的团队想要给你对这款APP营造的印象嘛?

现在才到了你打开这个APP使用它的时候,花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去问自己下列问题(通常是几分钟而不是半小时):

开始使用和注册的时候感觉如何?

几个按钮就可以简单注册,还是要填写一大堆详细的信息?

在第一分钟里这个APP是怎么介绍和解释自己的?

它是否能够清晰的解释清自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它的信息推送使用友好、舒适吗?你会仔细的阅读和回看那些信息,还是因为他们又长又无聊而直接跳过这些?

使用这个APP简单吗

你是否能够马上明白这个APP是做什么的,还是说你要按一圈它的所有按钮才能理解。它是有一堆项目、按钮、线框,还是让你感到很亲切,简洁自然。

你在探索使用的时候感受如何?

它是否有可爱的演示动画,幽默的话语或者其他有趣的东西让你能够会心一笑。它的导航栏是否让你感觉很挫败,因为你发现很难返回上一页?使用这个APP是否足够高效、智能?你有没有记下它某一处让你觉得“哇~从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地方

这个APP能满足你的期望吗?

回想一下你在使用它之前对他的期望并对比你使用后的经验,它满足了你的要求吗?如果它是个内容型APP,它的内容足够吸引人吗?如果它是一个功能性APP,它是否有意义地解决了某个特定的问题?

你花了多久使用这个APP?

时长通常和兴趣有关,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去使用,是他的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正和人一样,产品的第一印象也通常在几分钟内完成了。一个迅速的全方位把玩能让你感受到:这个APP是否有价值、用户体验良好、精心设计。

在你完成了对这个APP的第一次使用后,后面的几天和几周也非常重要,你要思考一些更深刻的问题,如:用户粘性和增长。

你多久用一次?通常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吸引你打开它?

是因为它的通知推送?还是因为你的朋友仍然经常谈论它?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开始依赖这个APP?这个APP是越过了所有的障碍,满足了你极大要求最终使用这个APP成为了一个长时的习惯?原因是什么?

这个APP和其他同款APP比较起来如何?

它做的好的和做的差的地方在哪里?是什么驱使你用了它而不是别的同类产品?

其他人怎么认为这个APP?

尽可能快的得到其他的关于这个APP在市场中做的好和不好的讯息?看博客中的论断和评论,看微博上关于这个APP的言论,问问你的朋友对这个APP的想法,问一些和你住在不同地区的表亲。他们的观点是否和你类似,哪些方面相同,为什么其他不同?

根据你所有得到的讯息来判断这个APP在一年内的前景

拥有一个立场,写来并在网络上传播。这种行动可以是私人的,你不必向世界大声喊出。但是持有一个清除和诚恳的观点可以让你去回顾你的判断是否对还是错,还可以用来对抗事后解释性偏见。

(过了足够的时间)你对这个APP的预言是否和现实相符?

如果不符,为什么不符合?你有了太多的个人偏见,你和其他人观点相同和不同在何处?你必须去思考这些去校正你未来的预言判断。

提高产品直觉除了保持深刻和近距离的对产品的观察别无捷近。用这些问题去帮你感受一切你的经历:使用新APP,预定旅行,站在迪斯尼的里,取回包裹————你开始能够察觉到什么行为导致什么行动。

最好的体验不是碰巧发生的,做好的设计师和产品懂人性,他们知道什么引起动机,什么使人高兴,什么使人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理论认知: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能成功,什么样的不能以及他们为什么失败。他们知道这些因为他们用了太久太久的时间去观察人,包括他们自己。

这些东西不需要被贴上产品测评的标签,也不需要变成一个测试或者面试问题,它也甚至可以不发生因为没有人有义务去引导。

这些只是因为你那巨大的好奇心,一遍又一遍的去观察,以及想要去创造一些好的东西的心。

看和学,就这么多了————The end

 

本文由 @莫颜云月 原创独家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既然是评测,说明你已经是带着目的来使用产品的,比如是老板让你完成的任务、比如为了在人人上发篇文章等等,这时候就不能真正代表用户了,因为你对产品的每个操作、每种感觉都跟你的目的性相关的,就好像之前的一篇文章《设计师并不是真正的用户》,道理一样。
    另外,评测是很受时效性的限制,这也决定你不可能多方面、长时间的去使用和体会产品,甚至很多功能不是亲身发现的,而是看说明书或者攻略才知道的。还记得罗永浩和王自如的那场撕逼吗?王自如团队在中国算是比较专业的评测团队了,照样闹了那么多笑话出来,除了他们不够细心外,也有评测的限制因素在里面。
    所以,个人感觉评测更偏向硬件指标,主观感受不具有代表性。

    来自江苏 回复
    1. 我觉得上面的评测方法论在提出之处和你提到的出发点不一样,作者提及了要预测未来发展并周期性关注,而且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按照使用产品的流程顺序写的,所以完全可以用于平时空闲之时多思考多训练思维能力。

      来自江西 回复
    2. 支持,做产品测评,我觉得只要是新用户偶然下载了APP就行,带不带目标其实是次要的。完全可以我突然发现一个美图APP,想去玩一玩,就跟某些用户突然听到一个新的游戏一样,体验的成分更多一些,而不是说专门为了测评去找做测评的人~~~

      来自四川 回复
  2. 大而全、广而不细,很难多西挖出养分,产品评测要看什么阶段。
    我个人到觉得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在评测,规划阶段,评测产品的可行性,可执行性;
    定位阶段评测目标用户、产品特性、功能范围等等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
    开发阶段评测产品是否按设计、功能规划、业务逻辑等来做出来的;
    上线之后评测用户的反馈、产品数据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迭代等等;
    我倒角色评测很大,看你从哪个解读思考,万物相通,也是这个道理。

    来自上海 回复
    1. 应试教育的禁锢思维害人不浅啊。在中国,能赚钱才是硬本事,管你是不是心怀理想,获得潇洒自在。同样的,能具体的告诉我怎么写才是好文章,净整些思想层面的没用 。哈哈 ,悲哀啊

      来自浙江 回复
    2. 的确,都是写理论的东西,但实践和理论中间有一道门,能不能打开此门,就要靠自己的悟性,阅历等等。我觉得能将细微、细小的东西说的很明白,很让人信服才是好的文章。

      来自上海 回复
  3. 都是些说烂的大道理,然而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来自广东 回复
    1. 越是这些的你所谓说烂的大道理,才最接近产品评测的初始目标以及意义,那些套模板,写的像八股文一样产品评测报告我真是不知道有什么价值?是个人都会写。根本看不到思考的痕迹,有的只是模仿!模仿!建议人人以后不要传这样的垃圾文章了,没用

      来自浙江 回复
    2. 接近产品评测初始目标和意义是没错,这类文章确实要有,但只是教你在把控大方向不要错误,而解决不了很多用户当前产品评测问题。很多时候是需要基于初始意义提出的方法论。

      来自广东 回复
    3. 产品经理这项工作本来就不是只追求方法,只求方法、高保真原型、用户体验那叫交互设计师,不是产品经理,我觉得一个PM报着找模板的心态来人人,我觉得他来错网站了。PM这个职业本来就是要内外兼修,软技能和硬技能都必不可少,而且相比硬技能比如你说那个八股文产品评测报告,很容易快速提升,(你也可以看到最近的评测报告质量越来越低了,只有形式,而无思考),软技能,比如本文说的这些思路,很难快速提升,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所致。综上,我觉得这篇结合了作者亲身体验所得的产品评测思路很有价值,值得参考,比随随便便上的八股产品评测报告强多了。不知您听懂了没?

      来自浙江 回复
    4. 明白您的意思,受教了 😀 我也是在不断探索中

      来自广东 回复
    5. 我倒认为提出来的很多问题是从感性层面考虑的,不同人的答案可能差很多甚至两个极端,更偏向于“体验”,或者说以纯用户的立场去看。一般评测、分析喜好数据、架构分析,理性成分更多(以PM立场去分析?)。如果两者能结合在一起反而更佳。

      来自福建 回复
    6. 基于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理性测试产品的方法论才是干货,而不是我认为他认为……

      来自广东 回复
    7. 你的意思是测评等于方法论

      来自福建 回复
    8. 是啊。pm的立场,纯理性的方法论不是可以更大可能的保证产品测评质量吗

      来自广东 回复
  4. 好文章,收藏了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