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到方法到执行,我是如何成为一名产品经理的

igoodpad
14 评论 21138 浏览 278 收藏 10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从传统制造业转行到移动互联网行业,从产品小白转变为一名创业者兼产品&项目经理,在差不多八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5个产品。这段转型经历多少印证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产品经理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习得的。按耐不住文笔的冲动,总结这段时间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交流。

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愈发成熟化,产品经理从“自然生长”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有人认为成为产品经理的门槛越来越高。笔者却认为这反而更有利于产品经理的培养,因为这正是一直分工细化的表现。但不论怎样,要快速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并胜任,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做好准备。

思维层:形成有效的思维框架

思维框架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每天我们在践行着自己习惯的思考方式和路径。比如选择地铁出行的最佳线路,即使同样出发地和目的地的人可能也会有不同的选择,这种差异就是思维框架差异的反馈。

屏幕快照 2016-03-18 下午6.31.49

对问题的定义,对方法的选择,经验判断等的不同,都会影响结果。每个人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和使用自己的思维框架。如果从结果来判断,并非所有的思维框架都是有效的。

思维框架有很多,可以发散收敛,可以联想迁移等等。如果把产品能力的学习看做工程问题,而解开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思维框架。

1. 准确定义问题

这里的问题就是目的,要拆分目的的不同属性。比如选择最佳线路,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少换乘就是好的;对于不赶时间的大妈来说,人少有座位的路线就是好的。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真实的产品工作中要考虑的问题和目的有很多维度属性,不要为求快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深入剖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分解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鱼骨图,思维导图,对比矩阵等等都可以找到。

2. 识别关键要素

通常问题都是复杂和关联性的,拆分开有很多细节。这就需要识别关键要素,通常采用“20/80原则”。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有一定量的数据统计,来做量化的排序。往往有些时候,问题是新的,缺乏现有的数据。没关系,不能定量就用定性的方式,创建简易的矩阵权重来定性赋值。总之,要灵活变通地使用方法。

3. 制定有限变量的执行策略

确定关键因素之后,就要制定具体的执行策略,这里的方法就更多了。有一点需要关注,就是“控制变量和标准”。因为,我们要给自己的思维过程提供一个反馈机制,这样才能获得提升。如果变量太多,那么反馈就难以有效。我们研究问题不常用“控制变量法”么?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操作步骤的优先级,这会影响执行效率。拿盖房子做比方,一层一层盖肯定不是最优选择。通常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先立好,然后外墙,再处理装修内饰。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主题框架利好,后续细碎工作可以并行推进效率高;二是降低了后续执行方向出错的概率。

4. 优化反馈链路

所谓“温故而知新”,根据整个框架过程和执行结果的映射关系(y=f(x)),可以整个思维提升链条和执行过程的关系。分析它们,可以帮助提升思维能力和执行方法的选择,这是真正形成有效经验的过程所必要的。

方法层:快速学习方法和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关产品经理的工作方法和工具等介绍很多。有思维导图的工具,原型设计的工具,文档用的工具,能搜到不到关于工具孰好孰坏的讨论甚至争论。作为初入门者,可别看花了眼,也不必纠结于孰好孰坏,所谓“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工具好不好,真正用的人说了算。

1. 快速入手

最好的学习就是实战,作为初入门的产品经理要有这份勇气。与其花时间研究工具的好坏,还不如直接上手开始做。上了路,也就成功了一半。第一个原型是用ppt做的,是不是很low?当时用axure还不熟练,在时间紧迫的情形下,还是拿起来得心应手的ppt,三下五除二。结果还不错,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都接受了。经过这个过程,给自己增添了信心,面对不熟悉的事情,也更有勇气去挑战。

2. 总结要点

使用”土方法“解决了新问题,并不说就不要掌握新方法新技术。 新工具肯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被推荐,自然是要掌握。与此同时,通过快速入手使用,达到快速接触和掌握要点的目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里的要点包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工具;使用这个工具要注意什么;与工具相配合需要的准备等等,要知”器之所用“、”器之长短“。就好比习武,光有招式没有心法,那也只是个花架子。

3. 触类旁通

要点掌握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尝试去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做到触类旁通不是难事。这里的触类旁通不仅是指掌握工具的技巧的迁移,比如掌握了axure再去用wireframe也不是什么难事,而是在学习新工具的方法论,也就是说怎样去学习很掌握方法技能是高效的。

执行层:制定有效的成长计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口号性的问题一直被我们使用,却没与认证回答过。反正有一点:钢铁不是一天练成的。再高的热情也会被时间磨灭,而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路又弯又长。关于坚持的方法有很多论调,像10000小时就能专家等等。我们往往喜欢口号,却忽略了有效的方法。人性本来就是多变的,你不给自己一点好处,你的精神和身体都不会那么听话。

1. 二十八天计划

也许最好的克服惰性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根本停不下来”。28天可以培养一个习惯,适合自己的习惯就是好习惯。将产品经理能力的成长分解成可培养的习惯,然后分解成一个又一个28天习惯培养计划,坚持28天不能养成的习惯就果断抛弃。

2. 成长奖励

了解自己的本性,是自我激励还是外界激励型。如果是自我激励型,那就给自己设目标,一级一级往上提升难度,一定要记录下来,越详细越好,当最好拿着满满的成长记录,自己都被感动了。如果是外界激励型,那就不放过“炫耀”的机会,给人夸一夸,心里乐开花。总之,需要根据寻找自己受用的激励方式,即使俗一点也没关系。

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路很长。经验和方法会受限于视野、经历,因此,需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与外界保持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外界既包括人,也包括万物,它们都有可能是思维和方法的素材。

最后,用一句话共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作者:刘志(微信公众号igoodpad),传统行业跨界产品经理,上海西南某高校出身的草根创业者

本文由 @刘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还挺好的,就是里面好几个错别字强迫症患者看了表示很难受。

    来自本机地址 回复
  2. 传统行业转互联网很难啊

    来自上海 回复
    1. 是的,低头吃饭抬头看天,机会先降临给又准备的人

      来自上海 回复
  3. 感觉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好

    来自上海 回复
    1. ❗ 哈哈,我也觉得是

      来自上海 回复
    2. :mrgreen: :mrgreen:

      来自上海 回复
    3. 且行且悟,迈开腿就有了往前的惯性

      来自上海 回复
  4. 第一次发文,通过微信有些朋友来交流,谢谢大家,感觉还不错,fighting

    来自上海 回复
  5. 一看就是理工男写的

    来自上海 回复
    1. 😈 理工男也有文艺小清新的时候

      来自上海 回复
  6. 作者思维很严密啊,是数学出身吗?

    来自上海 回复
    1. 理工科

      来自上海 回复
  7. 期待第二篇 加油

    来自江苏 回复
    1. 谢谢鼓励,也欢迎提批判性意见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63089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你说你会写产品需求文档,我信!但是肯定写的不好,不服看看别人的。
专题
1993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通过广告模式来进行商业化流量变现?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广告变现的思路。
专题
1541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的设计指南。
专题
1477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协同办公场景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协同办公产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协同办公产品的设计思路。
专题
18121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Android和iOS在产品、设计、交互等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