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初创团队,你的产品完整吗?

1 评论 15217 浏览 67 收藏 13 分钟

一想到要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觉得整个人都热血沸腾了,好像只要心中构想的那个惊世骇俗的产品一面世,就能分分钟掀起全民狂潮,自己也能够从此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然而,只有经历了创业团队的煎熬,才能明白产品的成功不是一场战役的突围,而是全面战线的胜利。

对于0-3岁的产品经理来说,如果你正在带领一个初创团队,做一款还没有成熟的产品,不如找个时间静下来思考一下,你的产品完整吗?

小不认为,产品的完整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价值的完整性

价值是产品的灵魂和基础,没有价值的产品,即使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会被人遗忘。

在我们的团队,不论面对产品、运营还是设计问题,都在反复强调价值,避免被直觉和个人喜好误导,尽量减少盲目的决策。而价值的衡量有没有标准?应该如何认定?小不个人认为,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有迹可循的。

1.动机

动机回答了最根本的问题:用户为什么要使用我们的产品?

过去我们经常讨论的用户痛点、需求、场景……我认为都属于动机的部分。用户遇到了问题,无法解决,我们的产品能够为用户很好地解决,或者在某些的场景下,我们的产品能够让用户非常爽——这都属于产品的动机——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完美地融入了场景。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从这样的动机出发,不论是解决衣食住行这类刚需问题的产品,还是更高级的如提供集群管理这样细分需求。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不仅要考虑用户的使用动机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用户未来可能的使用频率、竞争对手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未来的扩展空间。前期充分的分析调研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动机问题。

2.代价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要购买或使用你的产品,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你的产品通过何种渠道流转?是应用中心下载还是预装?是在线服务还是安装软件?是预约抢购还是各大电商平台流通?是需要海淘还是楼下超市上架?

你的产品如何向用户收费?是免费服务还是按需购买?是一口价还是包含增值服务?

从产品团队的角度来说,投资回报率如何衡量?

产品在达到销售增长、用户增长预期的同时,需要付出什么样的投入?实现盈利的点在哪里?毛利率指标如何?同行的平均水平如何?

代价是从用户和团队自身两方面思考的问题,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初创团队来说,在思考相关问题的时候不应有所偏废。

3.情感

你的产品让用户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很多产品触碰到用户的那一刻,就能够让用户像磕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比如喜马拉雅,比如逻辑思维,比如多肉植物。这样的产品具有比较强的粘性,人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其爱不释手。在产品初创期,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产品是否也具有粘性的基因。

情感的另一块是对品牌的认同。千万不能把品牌作为一种运营手段,对于初创团队来说,品牌更是一种资源和体验,对于To B的企业更是如此。借用去年非常热的一个概念来说,现在的品牌越来越像一个IP,这样的IP越清晰独特,越能够与用户共情。仔细想想,小米、锤子、淘宝、天猫、饿了么……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当我们动念想到的时候,往往都会为他们贴上无数的标签,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和认知,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着。不久的将来,产品要以何种品牌形象登场?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逻辑的完整性

产品完整性的另一方面,我认为是逻辑的完整性。

价值的完整性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逻辑的完整性则用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同样,逻辑的完整性也拆解为3个部分。

1.要素

动手之前,先想清楚,我们产品最核心的部分应该包含什么要素?

拿IM来说,IM解决的就是人与人沟通的问题。我们与朋友聊天的时候,不仅有语言,而且还伴有各种各样的语速、语调、表情、手势。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句式、语调说出来,或者配合上不同的表情,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韵味。所以,将语言直接转码为文字的时候,其实丢失了大量的信息。而表情包不仅完美地补全了这些信息,还具有非常强的调剂气氛的效果,因而几乎成为了各种IM产品的标配。

但作为沟通工具的另一类,电子邮件就不同了。随着产品功能的分化,除了EDM广告以外,邮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工作需要进行备忘或接收资料。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极少依靠邮件沟通具体问题,往往只是用来发起会议、沟通备忘、接收系统通知等,即使是需要采用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情况,也会尽量避免在邮件中带入太多情感,只要将事情简明扼要地介绍清楚即可,这个时候,邮件的核心功能就不需要带有各种各样的表情包,而是发展出发起会议(邮件客户端)、标记等功能。

产品的核心功能应该包含哪些必要的组成要素?基于不同的动机会有所不同,前期就需要规划清楚。

2.流程

产品往往由无数个流程组合而成。但是这里所说的流程并不是指设计意义上的流程,而是在产品层面上高度抽象的一个完整流程。

举个例子,用户在使用淘宝购买商品时其实存在正负两个流程:一个是选择商品→购买→收货,另一个是收货不满意→退货→退款。两个流程不一定都会发生,却是电商平台最核心的部分,至于什么货比三家、评价等,是这两个大流程下的细节问题。

再比如,用户使用饿了么的服务,也存在一个主要的流程:选择店铺→选择菜品→下单→收货开吃。

在产品初期,就需要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完整的产品流程,这个流程并不仅仅指产品实现的部分,而是基于动机考虑的。只有在这样的流程清晰之后,才能进一步考虑整个流程中,产品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比如淘宝的例子中,规划清楚基本的流程,就可以进一步细分商品的推广、支付、物流、仲裁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淘宝选择自己解决,比如支付,有些问题会和第三方共同解决,比如推广,还有些问题则交由第三方解决,比如物流。饿了么也是一样,在确保流程完整性的基础上,将支付等问题交由第三方。

明确基本流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也是产品前期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3.体量

体量问题在很多时候要么被忽视,要么被附上莫名的憧(huan)憬(xiang)。

什么是体量?微信初创期,支持绑定QQ号,从QQ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因为QQ有足够大的体量——用户。阿里要做征信,在它的数据库中有海量的交易、支付等信息,这些就来自于它巨大的体量——数据。未来,还有更多的创业公司,会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体量的公司。

那么,对于一个没有用户积累、没有数据积累、没有各种积累的初创公司来说,体量到底有什么用?

首先,能否借势?小不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跟在一个千万富翁身边,你就有机会变成一个百万富翁”(原谅我一不小心泼来的一碗鸡汤)。能否借助那些有庞大体量的公司来助力自己的成长。在智能手机风靡,人人都争着做APP的时代,不是还有大量的公众号在奋力拉拢微信用户,成为十万级、百万级的大V?不做APP,不需要大刀阔斧的自建门户,一样做出让人喜爱的产品,比如我所知道的很多公众号都是如此。

其次,能否借“量”?借势,验证理念,优化产品,进而赢得用户,积累数据等,很多初创企业都是这样慢慢积攒自身的体量,比如小不关注的很多微信公众号在积攒了一定的用户之后,开始推出自己的APP。

最后,能否持续增大自己的体量?起初,淘宝只是积累了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渐渐地通过支付宝积累了庞大的资金,并且凭借各种服务积累了海量数据,不得不说体量的剧增也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推力。

所以,体量是什么?不是幻想产品成功以后能够拥有的光环,而是实实在在的资源和助力。而小不所说的体量也并不单纯指用户,它可能是资金、可能是渠道、可能是数据……所以,不要再把体量放在愿景之中,更要放在战略之中。

综上所述,虽然将产品的完整性拆分成价值完整性和逻辑完整性两个方面,动机、代价、情感,要素、流程、体量6个部分,但是小不认为这6个部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之间彼此依附、互为助力。根据产品的差异,不同部分发挥着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对于初创产品来说,从这6个方面再重新审视一下产品战略,定能有所收获!

 

本文由 @不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对于我这个在创业公司既当UI又当Upm ue的人来说,这篇文章感触很深!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