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的艺术表达 | 从设计与艺术的差异中寻找平衡

0 评论 1285 浏览 2 收藏 14 分钟

产品设计者往往需要在设计和艺术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并厘清二者之间的目的与关系,从而辅助产品设计的进行。这篇文章里,作者尝试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与界限,一起来看看吧。

产品设计和艺术贯穿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人们经常为如何设计而夸夸其谈,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很少有人会对艺术娓娓道来,因为这两者之间有一道鸿沟,它们似乎并不在一个频道里。在追求好的设计和艺术情怀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明确设计的方向。

说来还挺惭愧,懒到我这种程度着实少见吧!断更这么久,这次居然是为了我的新书《设计应变:产品体验设计实战录》出版而重新起更,设计和艺术之间平衡是本书的第一篇节选内容,也是设计师首要认识清楚的问题,在此想跟大家探讨学习一下。

一、设计和艺术的不同总结

日本的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这样表述设计和艺术的不同:“艺术说到底是个人意愿对社会的一种表达,其起源带有非常个人化的性质。所以只有艺术家自己才知道其作品的来源。这种玄虚性使得艺术“很酷”。

而设计,则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设计的实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由于问题的根源在社会内部,除了能从设计师的视角看问题外,每个人都能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设计就是感染,因为其过程所创造的启发,是基于人类在普遍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

大师们在言语之间道出了艺术和设计在本质层面的差异,但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在设计上追求匠心营造的产品,在设计上追求极致,打造出超凡脱俗的作品,俨然已经可以当成艺术品来对待了。比如下图中的两款CD机,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右侧。这不就是在艺术和设计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才得以呈现出这么好的作品。

人们对设计的审美却具有普适性,美的东西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美又跟艺术和设计关联紧密,所以设计师更要权衡这两者界限。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区分两者,从而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

  1. 创作目的不同
  2. 互为前后关系
  3. 折射影响不同

二、创作目的不同

艺术创作偏向于表达创作者自身的精神世界,跟创作者的处境和情绪波动有很大的关联性。创作目的比较自由,没有具象的目标。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梵高,留下一幅幅艺术精品,创作《星月夜》的时候就是梵高与高更争吵之后,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后,被送入圣雷米疯人院那段时间的创作的代表作。《星月夜》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

房龙在《西方美术简史》一书中,这样评价这幅作品,一个个呈旋涡流动的星辰,敏感而不稳定。几近骚动的线条,耀眼的红色在激情的指挥下恣意舞动,就连生长于大地的扁柏也在尽力挣脱地心引力,直刺向急流涌动的蓝天,这简直是一片激情的汪洋。梵高的激情远比高更来的激烈与外向,在梵高的绘画中,所有的色彩与形象都必须服从他不羁的激情表达。

可见梵高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内心世界有多少想要表达。而设计的目的就比较纯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解决人们生活方式的行为,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牙签、筷子、螺丝钉,大到摩天大楼、航空母舰、火箭发射等等。只有解决人们的需求,才能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比如我们现在所使用智能手机的发展,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通话的需求,就出现了跟砖头一样的功能机下图1中的摩托罗拉手机;人们使用功能和便捷性的需求增加,出现了图3中A6188的智能手机,堪称智能手机的鼻祖;随着技术的革新,人们对手机需求的转变,设计目的在拍照、社交、工作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发展到当下的5G手机,下图6中是华为2020年刚发布的Mate 40超感知双曲面莱卡影像的智能手机。

通过上述对比,设计和艺术在创作目的上的差异显而易见。

三、互为前后关系

艺术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这个过程体现创作者的主观行为,艺术的好坏关乎到创作者的个人品位。

而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形式传达出来,设计便是在有计划地创造,这即使没有优秀艺术家的先天艺术细胞,具备一定的设计技能和实践经验也可以做出很好的设计。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艺术是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设计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比如下图是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达克(Philippe starck) 在1990年设计的,至今已经热销了30多年的蜘蛛榨汁机,也有人说它更像是一个古怪的外星人,单纯是喜欢酷炫的外观,消费者甚至可以跳过实际的使用功能,纯粹为了设计而去买单,这就是设计艺术的情怀所在。设计师在设计蜘蛛榨汁机的时候,纯粹是想做出一个酷炫的艺术作品,应该从没想过这款榨汁机如此的畅销,所以说独特的艺术是他设计的前提。

而下图为著名雕塑家布尔乔亚89岁时(1999年)完成的巨型雕塑《母亲》。从母亲去世到雕塑完成,时隔68年。也就是说,她几乎用了一生才找到了这个足以象征母亲的形象:庞大的如建筑物一般耸立的蜘蛛,强力、恐怖、不可撼动,她保护我们,也囚禁我们。

创作这幅作品是因为布尔乔亚生在一个诡异的家庭格局里,母亲、父亲和父亲的情人常年共处一室。父亲和情人无所顾忌,母亲则忍气吞声,整个家庭始终处在背叛与纵容、出离与弥合的张力里。

母亲又是一位壁毯编织工,终日像蜘蛛一样纺织劳作,补贴家用,尽力弥合着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所以布尔乔亚终其一生憎恨父亲。蜘蛛在交配完成之后,雌蜘蛛会吃掉雄性。也表达了怨恨父亲作为雄性的不忠。可见蜘蛛雕塑艺术作品是布尔乔亚设计出来表达情绪的一种展现形式。

这两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雕塑和蜘蛛人榨汁机在形式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了解两个作品的人会不自觉地会将两者放在一起来定夺,但榨汁机的设计早于雕塑《母亲》。他们创作的点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榨汁机是为了打造酷炫艺术为前提进行设计的,而雕塑《母亲》是作者为了表达内心设计的作品。所以说艺术和设计互为前后关系

四、折射影响不同

艺术承载着人文和人性,是自由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原则上是一个主观的自我过程,带有很强个人色彩的表达,甚至是不以展示或审美为目的,这种过程中是没有第二者(有时甚至没有第一者)的存在,当然也是绝对没有客观评价方法或标准的。所以说,好的艺术需要去演绎,是抛出问题,用来启发别人去思考但却不回答,只能为少数人所接受。

比如,国外艺术家Stephanie把各种废旧的物件利用极致的手法还原出大自然生物任其生长的状态。铁罐,玻璃瓶,塑料瓶,摔破了的碗碟,都将成为她创作的可能。艺术家让这些本来没价值的废物身价突然上涨几百倍,废旧也可以变成艺术,让人看了以后不禁叹为观止,启发人们的环保意识,行动起来将废品变废为宝。

设计有具体的服务对象,有严谨的策划和预谋,反映的是商业战略。因为设计原则上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产品或服务更贴合用户的过程(这种贴合体现在审美、体验、改进等方面)。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人诉求,而是社会性质的表达。设计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去沟通,不断改变并解决问题,让人们从中获得体验和实际功能。所以说,好的设计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是用来激励别人的,需要被理解。

比如,下图中iPod设计刚上市就火爆全球,消费者对产品喜爱的狂热程度,证明了这样简洁创新的设计有多么符合用户。

五、写在最后

通过这三块的对比,我们可以轻松看出,艺术会在作者和观众之间建起情感纽带, 而设计则是为了达成特定的目标,传递某种信息给用户。

两者在创作上都带着各自的不同目的展开,产出的结果注定也是截然不同,艺术是主观精神层面的交流,设计是客观的商业行为。所以,你会发现艺术需要用设计的方式来打造,可结果却不一定为用户带来实用的价值。设计的方式可以兼顾艺术气息,但结果却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

专栏作家

VV体验,微信公众号:VV体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好设计,有方法》作者。混迹于互联网圈,致力于研究用户体验设计,着力打造极致的体验设计,主导和参与设计过多款热门的互联网产品,遍及多个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