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1年,B站宣布这项重大改进没了

0 评论 394 浏览 0 收藏 9 分钟

去年发布会上,陈睿宣布要将B站的播放量改为播放总时长,当时还引起了很多热议。一年过后,B站却宣布取消这个调整。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

日前,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通过其个人账号发文,回应UP主对B站产品的吐槽,并代表B站产品团队向各位UP主和用户道歉。

对于此前推出的播放时长指标,方方表示,团队已经决定取消播放时长指标外显的改版,称其过于理想化和自信,没有考虑到外界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在B站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产品,是以时长计数的。我们凭什么能做?”

不过他依然强调,在目前的推荐算法中,播放时长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统计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B站宣布播放量显示改为播放总时长的这个决定,才过去不到一年。

在去年6月举办的B站14周年庆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宣布,为更好地挖掘B站优质内容,将 B 站视频前台显示的播放量数据从次数改为分钟数,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产品更新,并表示这更有利于用户选择制作精良的长视频。

当时他表示,播放分钟数比播放次数更能体现视频的质量,但是统计播放分钟数技术复杂度更高,成本更高。随着技术的成熟,现在 B 站已经有能力统计播放分钟数,替代 B 站播放次数作为外显数据,让用户有更好的参考,“这个视频内容是不是足够好,是不是值得点进去看。”

陈睿还坦言,帮助UP主在B站获得收入,是对UP主最实在服务。至于“恰饭”内容会否影响观看质量,陈睿的观点是,对用户观看视频体验没有太大影响,甚至会增添一点点乐趣。

这项改动毫不意外地获得了众多网友力挺。之所以得人心,很大程度源于用户对于“唯流量或播放量论”的深入痛觉。

众所周知,自视频网站诞生以来,播放量就是衡量视频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片方和UP主们互相攀比的重要数据。播放量体现了用户对视频资源的热度,播放量的增长对任何视频平台、视频内容提供者以及广告主来说都有很高的价值。

但播放量高和内容质量好并不能划等号。

以往,在“唯播放量论”的影响下,不少从业者将播放数据作为目标,为了好看的数据,以低俗媚俗方式博人眼球、吸引流量,甚至不惜花钱找来专门刷量的团队暗中操作,或是利用第三方工具进行刷播放量,制造大量的虚假流量。

一则视频的播放量高可能是有诸多原因的,比如标题党、蹭热点、炒作等。而 B 站所采用的恰好是通过前台播放量计算权重的推荐方法,在 B 站的热门视频中可以看到“百万播放”的标签。这对于短视频、标题党等视频 UP 主来说有很大优势,但对于愿意花时间打磨内容的创作者而言十分不公平。

陈睿在此前的周年庆中也表示,虽然内容形式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一个花了几分钟随手拍的短视频,和一个制作了半个月的优质长视频在播放次数上相同时,对长视频制作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而改为播放分钟数就合理多了。

打个比方,一则播放量多达71.3万的视频,播放分钟数只有17.8万,即平均每次播放时长仅0.25分钟,说明观众点进来就看了0.25分钟便退了出来,那么这则视频要么标题党要么质量堪忧。

反之,一则播放量只有37.9万的视频,但播放分钟速却达到757.5万,平均每次播放时长为20分钟,说明点进来的用户停留了20分钟之久,侧面反映出这则视频质量不错。

所以,当B站决定取消前台播放量,用播放时长取而代之的时候,广大网友和UP主是期待的,这也显示出B站扶持中长视频内容的决心。

图源影视飓风

毕竟视频质量高,用户会反复观看,这将直接提高用户消耗时长,提高权重和推荐量,而很多靠标题党或者夸张封面获得高播放量的低质量视频,由于不能足够吸引观众,用户观看时间短,消耗时长就会低,获得的权重自然会降低。长此以往,B 站的总体内容输出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是没想到,经历了近一年的调研、测试后,B站放弃了这项改进。

究其原因,还是广告主不承认播放时长这个指标。

对于广告主而言,播放时长和完播率只能体现视频质量以及受欢迎程度,不能体现传播广度。一个平均播放时长5秒钟的视频被10个人观看,和一个平均播放时长5分钟的视频被5个人观看,显然是前者会得到广告主的青睐。在投放广告时,广告主最在意的始终是播放量,毕竟播放量高,意味着广告商投放的广告能够被更多人看到,起到的宣传和传播效果自然会增加广告商的利润。

但播放时长却很难令人有一个“清晰具象”的认知,正如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提到的:公布后,才发现各个方面的反馈很不乐观,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指标。

B站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赚钱。CEO陈睿曾定下2024年实现盈利的目标称“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的Q3利润转正,并且开始盈利。”

根据B站此前发布的2023年财务报告,B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增值服务、广告收入、游戏收入、电商及其他收入等。

在B站2023年的总营收中,广告和增值服务是B站的基本盘,两者合计占B站收入比重达到72%,且占比还在不断提升。而游戏、IP衍生及其他,则出现下降。

也就是说,广告依然是B站和平台创作者重要的收入来源,服务好广告主,平台和UP主才能赚到钱。那么只要能盈利,“打脸”又何妨呢?

编辑:cc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电脑报】,微信公众号:【电脑报】,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