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何面对AI时代?

0 评论 548 浏览 0 收藏 10 分钟

在AI技术快速渗透医疗领域的背景下,医生们如何应对这一变革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AI与医疗融合的现状和挑战,指出AI目前更多是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医生的存在。

上一篇我本来是自己写了一篇文章的,然后想了想,用deepseek帮我润色发出去试试看,没想到味太重了,都被读者一眼认出。并不是说用这个工具就会被诟病什么的,感观上真的很差,这些话,话糙理不糙。

正如我今天要聊的话题,患者也有同样的感官,为什么纯手工面会比机器面贵,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尤其是医疗行业从业者,人到中年,四处碰壁,确实也想不明白,为啥自己就连个小项目负责人也混不上。

你说科研失意,临床得意也行,你说临床失意,科研得意也行,你说本职医疗工作不行,副业得意也行,问题是,哪儿哪儿都不行。

你说没努力,并不是事实,至少对于一部分人来讲,真的不是事实。其实我昨天没有调侃赤脚医生的意思,因为我并不是一帆风顺功成名就的人生阅历,我自己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彷徨。你注意,我用的词儿是彷徨,不是低谷。有时候身处低谷的人不一定彷徨。彷徨是一种迷茫的感觉。

大学里从学霸变成学渣,变成几乎毕不了业的学渣,多多少少内心都是有惶恐情绪的。当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时候,当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或者说,能做成什么的时候,我也不可能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我做过很多事,起初都是不顺的。后来我怎么走上的正轨,或者说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好,源自我想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打不过就加入。

讲完上述的情况,那我就进入正题吧。

我昨天聊过一个体检医生。读者问我一个问题,福如,你怎么看医生使用AI工具这件事。

你站在我今天的视角下,我认同融合,但不认同部分机构在融合后过度依赖AI而忽视人文关怀的做法。

为什么认同融合?是因为目前很多宣扬的AI医疗的能力被夸大其词了,AI在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它真的能完全替代,也就不存在融合这个话题了,医院完全可以被AI医疗取代。

所以目前很多医院与AI融合的原因,是不得不融合,这是技术大势决定的,它可能只是辅助医生提高效率。至于目前部分机构融合后的效果不好,是没有把握好平衡点决定的。 正常的做法,医院肯定是看重医疗质量的,医生在才能保障医疗质量,如果医生都被边缘化,如果AI医疗与传统医疗水火不容,那么医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场景会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所有医疗基础都会重新来过,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当然部分地方为什么出现这种不理想的状况,原因很多了,但你跟医疗发展的规律去对比,是对不上的。无论传统的中医流派,还是现代的西医体系,没有谁完全摒弃人的因素去开展医疗工作,其实都是平衡各类资源的。 这是我现在的看法,不是我年轻时的看法。

如果早5年,你来问我同一个问题,怎么看待AI医疗与传统医疗的融合这件事。 我会觉得这是一种对传统医学的背叛,对医学理想的背叛。 这种观点其实跟现在AI医疗话题里的争议点,是一致的。

你看到了,其实我年轻的时候,和今天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 那我后来想通了什么? 我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医学理念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医学理念的本质是平衡成本与收益。

我们就拿AI医疗来说,宣传里说它能让医疗效率大幅提升,解决看病难等问题。 大家听了很激动对吧。宣传这么说的,后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岂不是一种欺骗? 你天然对欺骗有一种反感,所以你很少会去计算,计算什么?计算成本与收益。

尤其是现在的环境下,收益这两个字都印在医生每个额头上。

如果AI医疗真的发展成那样无所不能,不管是不是真的能完全解决医疗问题,这个推广成本与维护成本都是没有办法承受的。 你仔细想一想,在医疗环境里,全面普及高度智能的AI医疗系统,是什么价格。一个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AI医疗生态,结果可能是拖垮整个医保系统。 如果真的在所有医院都搞高度智能化的AI医疗系统,设备维护、技术更新、人员培训等,那耗费的可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你想嘛,要推广,各方利益至少要平衡,医院至少要看到实际收益,比如患者、医生、医院管理方,都要权衡利弊。 多方人员,各种利益博弈,这单谁买?你以为做实验么?做实验这么大规模那都不晓得要烧多少钱。

所以不管那些空谈理论的人怎么讨论,最后你摊到桌子上看,就是落实到实际,到底能不能有效平衡成本与收益? 这是我想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几乎大部分医学生,都会把自己代入到激进的AI支持者或者坚定的传统医学捍卫者的身上。

我想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不是激进的AI支持者,也不是坚定的传统医学捍卫者,我特么的是那个平衡点,我就是那个在医疗实践中去权衡各种资源的人,那个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的人,合着说了半天,你们追求的是不切实际的东西。 所以我没兴趣了,从此之后我思考问题从根子上方向变了,我再也不关注对错了,我关注平衡成本与收益。所谓的成本效益论,怎么把收益最大化且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你想要把效益最大化且成本控制好,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融合,谁主导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互补。 过去为什么综合医院要有不同科室?因为打造全面的医疗科室才能保障医疗服务的完整性,各个科室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所以汇聚在一起,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所谓AI与医疗融合,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就是综合利用资源。这个行为放在医疗市场的角度看,就叫做协同效应。 所谓协同效应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那句类似的台词:不让医疗资源浪费。 各方资源配合越好,才能给患者尽量提供高质量又平价的医疗服务。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一个问题,真要是这样彻底追求协同效应,我自己怎么发展?你想想看。 我的确是那个寻求平衡的角色,可是我不甘心只做这个角色啊,最起码我不甘心永远只做这个平衡者。

如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就没有什么好辩的了,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医生,在既定利益下你会使用最便捷的工具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如果是患者,大部份都不想找医生马上解决而是想忍忍或者查一查找个deepseek问问,不会马上找医生。如果是医院管理者,那么只想用工具来降本增效,所以有了数字化和AI。

最后,你有没有发现事情是一体两面,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罗福如】,微信公众号:【罗福如】,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