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产内容,才能既有流量又有销量?

16 评论 1135856 浏览 692 收藏 20 分钟

高质量内容具有三个维度:能触发用户痛点;为不同阶段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在合适的渠道,发布合适的内容。

2019年3月中旬,“宝洁退市”的新闻刷屏各大平台,站在日化品巅峰的宝洁要走下神坛?

NO。事实上,与过去四年的销售滑铁卢不同,宝洁的业绩问题在近半年得到极大改善。

截至宝洁9月30日的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则同比上升12%至32.1亿美元。在中国地区的销售业绩逐渐回暖,2018财年增长 7%,2018年下半年再增长 9%。

如何像宝洁一样,既有流量又有销量?| 2019内容生产策略白皮书(抢鲜版下载)

(Source:Fmarketing&混沌大学)

宝洁大中华区博朗&创新投资&消费者洞察部总裁何亚彬指出,宝洁在中国S型曲线发展的故事,也是“大品牌、大媒体、大渠道”品牌增长模式开始失灵,个性化的内容和体验崛起的过程。“小而美”在颠覆大品牌,社交媒体在颠覆大媒体,新零售在颠覆大渠道。

而“小而美”“个性化“”社交媒体”,正是“内容营销”的题中之义。内容营销,已成为企业获客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81%的企业认为他们生产的内容可以产生收入。

但是,很多企业却陷入获取流量难和流量无法转化为销量的双重困境,而内容营销也受困于内容生产,无法有效开展。只有11%的B2B企业目前的内容营销水平处于“富有经验”水平,而且大约45%的内容是临时创建的,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充足的准备。

(Source:CONVINCE&CONVERT&CMI&IMN Inc)

Social Talent 携手致趣百川推出《2019年内容生产策略白皮书》,从内容生产着手,剖析既有流量又有销量的内容生产策略,探讨“大品牌、大媒体、大渠道”模式失效时代的内容营销新玩法。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既带量又卖货呢?3-D内容映射法(3-D Content Mapping)提出,高质量内容具有三个维度(Dimension):

1)能触发用户痛点;

2)为不同阶段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

3)在合适的渠道,发布合适的内容。

发掘痛点,比用户自己还要了解他们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重社会地位,需要充当多种角色。内容营销面对的用户也是“角色丛”的复合体,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用户画像,明确用户的企业身份;

二是,个人的真实需求,知晓用户的所思、所想、所在乎。

1. 具备“企业身份”的用户:明确用户画像

Persona,是用户模型的简称,是虚构出的一个用户用来代表一个用户群。

一个persona可以比任何一个真实的个体都更有代表性。

一个代表典型用户的persona的资料有性别、年纪、收入、地域、情感、所有浏览过的URL、以及这些URL包含的内容、关键词等等。

如何像宝洁一样,既有流量又有销量?| 2019内容生产策略白皮书(抢鲜版下载)

可以尝试通过用户角色模型,知道WHO:用户是谁,可以继而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用户肖像:解决WHAT 问题,内容为谁而写?
  2. 用户画像:解决WHY 问题,用户为什么会读?

深入用户画像,明确用户痛点:

通过用户画像来明确用户痛点,64%会通过用户访谈,56%通过访谈销售,47%通过相关的调查报告,另外有43%通过自建数据库,分析了解。

如何像宝洁一样,既有流量又有销量?| 2019内容生产策略白皮书(抢鲜版下载)

(Source:priority content planning)

(1)用户访谈/调研

了解用户的痛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户访谈或调研。这个过程中最重要、最难的部分就是——提出正确的问题。然而,很多营销人的访谈问题通常是这样的:

您平时喜欢读什么内容?您喜欢用什么平台?他们以为知道了用户喜欢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就可以投其所好。但对方可以告诉你的东西,也可以告诉别人。其实早在你使用这些方式之前,其他平台上的内容已经数不胜数了,你的竞争力又在哪里呢?

所以像上述这些问题应该由你自己去发掘,而不是指望用户亲口告诉你。你的所有提问,都需要服务于说服用户最后愿意购买。

以下是一些较好的范例:

为什么您要选择用产品A而不是产品B?您会怎么向自己的朋友描述产品A呢?产品A带给您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2)销售访谈

并非所有访谈都只针对客户,内部人员的访谈也对了解客户痛点至关重要。

内部团队中,销售是离用户最近的人。通过销售访谈,可以了解很多用户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痛点与问题。

这是一段销售访谈的对话——

如何像宝洁一样,既有流量又有销量?| 2019内容生产策略白皮书(抢鲜版下载)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就可以发现,可能这个客户的痛点在于——预算部分。

(3)自建数据

自建用户数据,需要明确用户名片、用户标签、用户触点行为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知。

第一,用户名片。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消费力情况、偏好的媒介、形式、主题、品牌等,绘制客户全景画像,打造用户名片。

第二,根据规则,自动给用户打上标签:

  • 事实标签:什么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如参加了某次活动或者下载过某资料的行为标签。
  • 群组标签:针对符合某种特定行为或背景信息的用户,进行分组处理。如只针对“北京”标签群组推送相应的线下活动。

第三,明确触点行为时间轴,还原用户的行为轨迹,既可查看即时行为,也可查看历史行为。

2. 作为“个人”的用户:他的所思所想

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大脑神秘的操纵着用户的行为,了解用户行为,我们先从用户的大脑出发。

如何像宝洁一样,既有流量又有销量?| 2019内容生产策略白皮书(抢鲜版下载)

在两张纸上,分别出现ABCD和1234,其中B和13看起来都一样,但是我们会惯性地认为第一个是B,第二个是13。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于人类的思考活动,《在思考快与慢》中,将大脑系统归纳为系统1和系统2。

如何像宝洁一样,既有流量又有销量?| 2019内容生产策略白皮书(抢鲜版下载)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自行建立可能的情景,并依此做出选择,而且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系统2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可以理解为,系统1自动运作,实际上系统2的主要工作才是不信任和质疑。人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根据大脑中这两个系统共同决定的。要想让用户愿意把你的内容读下去,一定要同时激发用户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什么样的内容能同时打动用户的两个思考系统?

一是,知道他们的说话方式,阅读习惯,用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诱惑他们的系统1。

二是,了解用户,什么信息对他们有价值,就写什么内容。贿赂他们的系统2。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将内容分成四个等级:

  • 最差的内容:既难读懂、又没什么价值。这种就是“自嗨文案”,写文章的人完全不了解用户是谁,他们想看什么内容。
  • 较差的内容:容易看懂,但是没什么价值。就像是给小孩子看的内容一样。这种内容价值不大,但是读起来不费劲,所以读者浪费的时间不会太长。
  • 较好的内容:虽然理解起来有点难度,但是这些内容可以扩展知识的维度。比如大学里面的教科书,虽然难懂,但是自己也可以成长很多,所以这类内容也值得一读。
  • 最好的内容:说“人话”,用最简练、通俗的话提供价值。想象对方坐在你面前,你在和他聊天,自动启动系统一。同时,给用户提供“干货”,能接的住系统二的考验。产品和服务都是冰冷的,能够打动人并且引起传播的,永远是故事。内容以故事形式包装,直接打动系统一。

为不同阶段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

内容切入用户痛点,相关性、有价值、个性化、新奇是必备项,但有真正有效,需要深入用户旅程,在不同用户阶段提供不同内容。

对于这三个阶段的用户,要写不同的内容,内容投入比例遵循“四四二原则”: 40%内容让用户知道你,40%的内容投入让用户对你感兴趣,20%的内容投入让用户做出购买决策。

1. 阶段1:“意识”阶段,说服用户来了解你

这个阶段的用户并不知道你是谁。所以内容需要吸引用户注意力,说服他们愿意来了解你。

GroupM调查显示,86%的搜索者在网上搜索解决方案的时候,不会搜索特定的品牌。他们想要的是解决自己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找你的品牌。

很多人认为,如果写的内容与产品无关,那么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对于刚关注你的用户,你就做“硬广”的话,他们不仅不会购买,你还会失去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2. 阶段二:“考虑”阶段,让用户知道你是谁

这个阶段的用户想知道你是谁。所以内容需要深入介绍问题解决方法,回答用户的问题。可以适当提到如何通过你的产品帮用户解决问题。

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内容通常犯的都是同一种错误:光想着别人,却忘记了自己。

文章说了很多实用的干货,但是和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阅读量暴增,但是转化率却极低。

能让用户愿意付费的内容,一定既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还包含了你的产品价值,取二者的交集。这种内容才能既让用户愿意读下去,又让用户对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需求。

但是,如果在内容中过于频繁地提到产品,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定保证你的内容可以给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让他们即便不买产品也可以根据你介绍的方法解决问题。

有些人会提出疑问:“都已经教会他们怎么做了,怎么可能还会有人买我的产品?”

这些干货内容虽然可以教会用户一些方法,可你的产品可以让用户更快捷、方便地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通常的情况是:如果你可以教会人们在不需要你的情况下也能解决问题,他们将会更加愿意让你获得回报。

3. 阶段三:“决策”阶段,打消对产品的疑虑

这个阶段的用户已经对产品足够感兴趣。所以这时是销售宣传的最好时机。这阶段的内容可以针对性的介绍产品,来打消他们对产品的疑虑。

案例一:

用户在购买旅程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具体在这三个阶段写什么内容呢?以汽车品牌为例:

阶段1的用户,他们要找的是日常问题的答案,购买汽车可能还不在考虑范围内。提供给他们想要的信息,更容易和他们建立起信任。

之后想购买的时候,用户会将你的产品作为第一选择。阶段2的用户,用户会进行各方面的对比,所以这时候介绍一些车型的特点,帮助他们进行决策。阶段3的用户,用户对你的产品有了很大的购买兴趣,所以要详细介绍你的产品为什么是用户的最佳选择,让他们心动。

案例二:

深入用户生命周期的内容营销策略,贯穿于用户第一次接触到最终成单的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打造营销闭环。

  • “意识”阶段的用户,用行业白皮书、免费直播课程等方式吸引他们的关注。
  • “考虑”阶段的用户,用专业性更高的白皮书、产品案例研究等,让他们对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 “决策”阶段的用户,用客户操作视频、详细的产品介绍与案例分析等,给他们一个购买的理由。

从“意识”——“考虑”——“决策”,三个阶段使用的内容要层层深入,对于那些对内容没有产生任何兴趣的用户,也不能直接放弃,而是可以放到流量池中慢慢培育。

多样化内容类型,放到合适的地方

不同类型的内容,刺激的是不同的大脑系统。视觉内容激活的是大脑的右半侧(感性),而语言表达激活的是大脑的左半侧(理性)。

你用内容类型越多,刺激用户的感官越多,他对你的内容印象就越深刻。

美国学者艾德格·戴尔(Edgar Dale)在1969年曾经提出过一个“学习金字塔”理论 ,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该理论认为,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通过阅读学习能够记住内容的10%;通过听讲学习能够记住内容的20%;通过图片学习能够记住内容的30%;通过影像、展览、示范、现场观摩来学习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提问、发言等方式能够记住70%;做报告、教学、模拟体验、实际操作能够记住90%。

除了常用的微信图文,我们还可以使用在线直播、图片、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让用户动用多个感官,对他们的影响力更大。用户的阶段不同,我们需要使用的内容类型也不同。我们将内容类型分为4类:

  • 娱乐型:感性,适合对品牌了解不多的用户。包括小游戏、视频、小测试等。
  • 激励型:感性,适合对产品购买有意愿的用户。包括客户评论、论坛、社群、名人证言等。
  • 教育型:理性,适合对品牌了解不多的用户。包括图表报告、行业趋势预测等内容。
  • 说服型:理性,适合已经有购买意向的用户。包括在线会议、案例研究,产品介绍等。

退市对于宝洁来说,是一个新的活法。

细纠其背后,小而美的品牌、社交媒体化传播正势头渐起,“内容营销”成熟度和成功度的不断提升,通过内容营销产生收入也不再是神话。

但是,内容生产仍任重而道远,根据3-D内容映射法,既有流量又带销量,要能触发用户痛点,为不同阶段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在合适的渠道,发布合适的内容。

•end•

 

本文由Social Talent @ Vera & Linn 编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戳中用户痛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刚开始发展就要有这样的理念

    回复
  2. 竞品分析

    回复
  3. 道理方法都明白,最主要的还是要产品够好!

    回复
  4. 非常棒

    回复
  5. 现在多少品牌因为广告文案作死呀,希望长点心

    回复
  6. 分析的很详细,主要还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回复
  7. 能触发用户痛点的内容才能真正打动用户,但内容的生产如何既有流量又能串联渠道带动销量,或许是品牌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回复
  8. 好的内容以用户研究为起点会更容易打动用户,更有温度

    回复
  9. 以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用户的方式解决问题

    回复
  10. 经得起推敲,我也要去实践才行

    回复
  11. 作者分析的确实很透彻,看完也觉得是干货满满。

    回复
  12. 分析的很透彻!看完觉得干货满满!给作者一个大大的赞

    回复
  13. 收藏细读

    回复
  14. 写的很棒

    来自江苏 回复
  15. 真好

    回复
  16. 写的太棒了

    来自湖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