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成功是必然还是偶然?看微信团队4个重要的产品与运营思维

2 评论 17053 浏览 150 收藏 10 分钟

微信应用号内测消息一出,互联网行业议声四起。昨晚有幸通过简书@产品微信交流群,参加了原微信开发团队核心成员@行者慎思的《微信发展历程中的必然与偶然》讲座,听其介绍了如何将微信从0做到亿级用户并进阶成为超级app的心得体会。成功案例难以复制,但思维可以学习借鉴。经授权,现在结合自己的思考,将讲座内容精华整理与大家分享。

微信发展史

1. 微信的发展路径

1

图片来源:行者慎思

由功能迭代与用户增长等维度来看,微信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阶段一:V1.0~V2.0 产品起步阶段

  • 功能以文字、图片信息发送为主,用户活跃度低;
  • 语音功能开发后,迎来第一波用户增长。

(2)阶段二:V2.1~V3.5 产品拉新、促活阶段

  • 通过“匹配通讯录”、“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分享二维码”等功能开发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
  • 旨在加大流量导入力度,增加用户数量。

(3)阶段三:V4.0~V4.5 产品促活、留存阶段

  • V4.0~V4.5 开通朋友圈、视频通话、实时对讲等功能拓展社交场景;
  • 在聊天场景内增加“社区功能”(即朋友圈)是一大创新尝试,有利于为微信好友间创建社交结点,提供社交话题,增进用户活跃度和留存度。

(4)阶段四:V5.0 -6.1 微信商业化进程

  • 微信的商业化具体体现在开发公众号、游戏中心、微信支付、表情商店、微信SEO、微信红包等功能上;
  • 在功能更迭上注重用户体验的保证。

2. 微信的前生

微信的前生成功一定程度建立在QQ邮箱上。微信与QQ邮箱的功能与运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功能设计上参考了QQ邮箱,初期流量依靠QQ邮箱的Banner与邮件邀请导入流量。

%E9%BB%98%E8%AE%A4%E6%A0%87%E9%A2%98--%E8%AE%BE%E8%AE%A1%E5%88%9B%E5%BB%BA%E4%BA%8E%E5%88%9B%E5%AE%A2%E8%B4%B4-2

资料来源:行者慎思

3. 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1)定位精准(瞄向白领、高端人士),与手机QQ定位形成差异化。具体表现:从取名到app内部设计,没有宠着年轻人时常更换应用皮肤风;

(2)微信团队人才优秀、密集、有亮点,团队精干且在相对稳定;

(3)微信注重简洁性,团队以工匠心打造“艺术品”;

(4)竞争对手如米聊等因功能更迭不当导致市场失利;与微博争夺战中通过其核心“关系链”、“熟人社交”和“私密性”等产品设计中突出差异性;通过增加“社区功能”(朋友圈)的举措虽然冒险,但是最终促进现有用户的促活与留存等。

4.微信的竞争对手们

%E5%BE%AE%E4%BF%A1%E5%92%8C%E5%AE%83%E7%9A%84%E5%AF%B9%E6%89%8B%E4%BB%AC

资料来源:行者慎思

有选择地学习竞争对手功能,不盲目模仿。如在竞争对手推出“涂鸦”功能以协助老年人网络聊天交流时,微信团队能够洞悉目标群体的本质需求在于“更高效、便捷地聊天”,有选择性地模仿和借鉴了Talkbox的语音功能。

通过产品定位和功能设计的差异化,与微博、手机QQ等形成竞争优势。如在与手机QQ竞争上,通过定位白领、中高端人士等行为与其区别化;在与微博的竞争上,通过“熟人关系网络”、“私密社交”等特点突出差异化。

在商业化的探索上,与支付宝、阅读软件等软件形成了潜在竞争。

四个关键的产品与运营思维

根据上述的讲座内容,我们来归纳下微信团队4个重要的产品与运营思维,并简析类似案例。

1. 程序员思维

程序员思维设计大约有两点:一是本质性优化,微信的功能更迭并不是简单提供界面个性化等,而是在于本质性的优化,设置战略埋点;二是“能用规则解决的问题就不动用运营”。微信团队在订阅号内容的管理和审核、舆情管理、不良内容清理等问题上坚持“契约精神”,按照规则办事,尽可能地减少人工干预与运营成本。同时,微信上的订阅号的成长与推广大都需要自带流量、自主推广,微信本身不为订阅号引流。轻模式化的管理有助于减轻运营压力,将团队资源倾斜向产品优化更迭、进行本质化的改善等方面。

2. 用户中心思维

在产品发展初期,围绕着“人性”更迭功能与运营产品,促进用户量增长。例如较多的直播软件在发展初期由“美女直播”开始,爆红辩论网综《奇葩说》第一期的辩题一半以上围绕着感情、金钱等“接地气”、易引起受众共鸣、讨论门槛较低的话题。

同时在产品发展期,注重保持核心功能,增加的辅助功能是为了用户的更好体验。例如微信运动、QQ邮箱等功能都是通过插件化、公众号等形式加入微信当中,实现“平时不打扰你,必要时帮助你”的功效。同时,对于第三方链接实行了一定的限制,不希望给用户“被打断”、“被营销”的糟糕体验,增加了部分网页链接跳转环节等。

3.创新与差异化思维

微信由2011年起步至今,从聊天软件发展到一个以聊天为核心、辅以社区互动、阅读空间、支付、阅读功能的超级app社区平台。期间微信团队结合用户调性、创新地延伸了“邮箱功能”以及进行有选择的摒弃与模仿,做了较好的“本地化”与“差异化”改善,这些都是创新的体现。

类似的,作为移动音乐行业的一匹黑马,网易云音乐在产品功能设计上也突出了创新与差异化。在同时期其他综合音乐产品都比较注重播放功能时,云音乐率先引入了“云音乐云盘”、“UGC歌单“、“社交概念”布置下了一个音乐生态系统。云盘使其争取来较早一批用户,而通过”UGC歌单库”、“评论与朋友社交”则使云音乐突出了差异化特色,加强了用户社区活跃度和用户粘性。创新与差异化思维的背后,也是这些团队对用户痛点的把握。

4. 工匠思维

发展不忘工匠心,以雕琢“艺术品”的心态去做产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围绕着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思路推进商业化,这是难能可贵的工匠心。

笔者认为J书团队也具有良好的“工匠心”。用户可以在几乎零广告干扰的页面内进行内容创作。具体表现在,在内容审核上禁止二维码等硬性广告传播,社区鼓励内容输出与分享,对写作者有较好的激励机制等。而在商业化推广上,亦是联合商家进行较好的植入式,比如围绕商家产品进行创意主题写作、以商家产品作为优秀写作奖励等等。自己之前一直很难坚持写作的习惯,创建了个人博客都是不了了之。但是最近接触简书20天以来,已经在这个平台输出了将近4万字的内容,得到很大的学习和提高,这与其良好的工匠氛围与用户激励体系密不可分。

 

文章讲座内容由@行者慎思 原创,@猫毛卯帽学运营 整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赞!请问可以转载吗?

    来自上海 回复
    1. 可以的~ 麻烦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链接(顺便发我一下就好哈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