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 | 以游客逻辑,降低注册流失率

7 评论 14441 浏览 83 收藏 9 分钟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新下载的一款App,想要先试用体验一下的时候却被“注册登陆”这扇门给拦在外面,注册环节简单的还好,一旦遇到注册流程繁琐的,用户可能就拍拍手走人了。所以,App想有效避免注册流失,可为用户提供游客身份,让用户在充分体验产品之后才决定是否注册。而这时,想要更好地留住用户,还需要注意:从游客到注册用户,什么样的场景转化率最高?

目录

  • 游客模式是什么?
  • 为什么要设置游客模式?
  • 什么样的APP适合游客模式?
  • 游客逻辑与注意事项
  • 从游客到注册用户,什么场景下转化率最高?
  • 如何评估游客模式的作用?

一、游客模式是什么

游客模式是指:不需要注册登录即可访问APP(部分或全部功能)。

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游客模式可以作为提升APP激活量、降低注册环节流失率的一种手段。

二、为什么要设置游客模式

1. 降低流失

举个简单的栗子:

100名新用户,若50人选择注册,50人流失,流失率为50%;若50人选择注册,20人使用游客模式访问,30人流失;20个游客中,10人最后注册,则流失率为40%,降低10%。

用户下载APP后,会想要在第一时间看到产品的真容,而注册登录环节,无异于挡在用户面前的一扇门,有拦截就一定有流失。如果现在旁边有一扇小门洞开着,用户可以从此门进入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那么在注册登录大门前准备转身的部分用户,会否会选择从小门进去?

当然弊端是:本要从大门开锁进入的一部分用户,也走了小门,导致注册登录用户数由此降低。

这就需要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去评估怎么做了,后文会提到。

2. 提升用户体验

出于对注册流程的繁琐或未知的抗拒以及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用户对于注册行为有一定的抗拒,所以在不考虑虚荣指标的前提下,对于注册登录非必要环节的APP,游客模式是一种更佳的体验。

三、什么样的APP适合游客模式

部分功能的浏览或使用可以在登录后置的状态下进行,且后续有一定的游客转化场景的APP,如资讯类,电商类、工具类等。

四、游客逻辑与注意事项

1. 游客可以浏览和使用什么功能?不可以使用什么功能?

游客模式的本质是:期望通过核心功能的体验将游客转化为注册用户。

所以,应可使用部分主要功能,如:新闻资讯类,游客可以浏览内容;电商类,游客可以浏览商品;工具类如运动记录工具,游客可以体验数据记录。

不可以使用的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运营策略上用于设卡转化的功能,一类是需要用户身份才能使用功能,如钱包,提交订单等

2. 游客行为数据的储存及注册后的处理,合并还是丢弃?

游客模式下用户行为在其登录后需要保存(或部分保存)还是丢弃,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策略来。

下面展开说下保存的策略:

主体逻辑是:用户用游客模式转化为注册模式的整个过程,分配的useID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状态标记,这样就能使得注册前和注册后的数据有一个非常平缓的过渡,注册前正在进行的流程也不会出现中断。

具体策略如下:

  1. 用户首次使用游客模式访问APP时,分配一个useID,后台对该用户的状态标记为“未注册”;
  2. 未注册状态的用户使用一个未被占用的手机号或第三方账户注册后,userID不变,未注册时产生的数据不变,后台状态标记变为“已注册”,
  3. 未注册状态的用户使用已占用的手机号或第三方账户登录时,userID切换为新登录账号的userID(相当于切换账号),未注册状态下产生的数据不合并,继续保留在未注册状态下的ID中。
  4. 在app未被重装或未变更为已登录的情况下,分配给该设备未注册状态用户的userID一直不变;若app被重装,用户还是使用游客模式访问,则重新分配一个新的id。

3. 注意事项

  1. 游客的数据可与已登录的用户数据区分开,以便获得更精确的新增留存。
  2. 转化注册过程结束后,尽可能衔接上用户注册前正在进行的行为。

五、从游客到注册用户,什么场景下转化率最高

在用户最容易“一时冲动”的点进行转化,效果是最好的,不过这里需要把握转化和用户体验的度,以及做好用户注册后数据的合并处理,否则用户会愤而用脚投票。

最佳转化场景是:

当用户已经付出了时间或情感上的成本,此时流程上要继续往下走(如电商类的提交订单),或是功能上想要使用得更多(如资讯类的查看评论或发表评论);产品X的最佳转化场景是,在用户完成任务领取奖励时,此时用户已经付出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距离获取到奖励只有注册这一步之遥,出于亏损避免心理和强烈的好奇心,用户会去注册。

其他场景可以是:再次使用游客模式访问APP时,用户再次使用游客模式访问,说明产品与用户的需求上是有一定的匹配的,这个时候引导注册,转化率也会比较高。(但需注意如非必要不要强制,否则印象分可能骤降。)

六、如何评估游客模式的作用

游客模式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注册环节的流失率。

可以通过数据埋点或AB test的方式进行评估,下面提供AB test的简化方案(注:需在新增达到一定量的前提下,进行多次实验,才能确保AB test的结论具有较低的误差)

实验方案:可将同一天内的新增用户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户注册页面无游客模式,B组用户注册页面无游客模式,对比当日两组用户的流失率。

A组:流失率=A组直接注册量/A组注册登录页UV

B组:流失率=(B组直接注册量+B组游客转化注册量)/B组注册登录页UV

若B<A,则说明游客模式对降低转化率起一定作用。

最后,游客模式只是提升转化率的起点,最关键的点在于:后续的转化策略及用户运营,否则要走的迟早都要走。

 

本文由@曳尾大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A组:流失率=A组直接注册量/A组注册登录页UV
    这儿为啥是流失率?不应该是注册激活率吗?

    来自四川 回复
    1. 同问,不解

      回复
  2. 实验方案:可将同一天内的新增用户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户注册页面无游客模式,B组用户注册页面无游客模式,对比当日两组用户的流失率。
    这个A跟B 没啥区别啊。

    来自四川 回复
    1. 是啊~~我看了两遍都没找到区别

      来自浙江 回复
    2. 应该是A组注册页面无游客模式,B组有游客模式。所以后边流失率B的注册用户是分为直接注册和游客转注册。他那个流失率应该是1-注册率把。

      来自北京 回复
  3. 您好,想请教您下,“游客的数据可与已登录的用户数据区分开,以便获得更精确的新增留存。”这句总结,与前面说的“注册前后数据要有平缓过渡”是否是矛盾的?到底是要区分开还是要统一起来?或者哪些场景需要区分哪些不要区分?谢谢您 😳

    来自北京 回复
  4. 有帮助~赞!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