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下一站: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瞬间

0 评论 5914 浏览 8 收藏 15 分钟

产品设计的归宿是什么?是理性的功能需求?不,产品是功能的载体,更是意义的容器,意义是触动消费者的深层次的力量。产品设计的灵感或许更应该从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瞬间去捕抓,也要反过来,使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启示,在日常的瞬间中获得生活的意义感。

从扁平化谈起

2013年,苹果发布了操作系统ios7,采取了扁平化风格的设计。自此之后,去拟物化成为风潮,扁平化逐渐成为主流,但是如今网易云音乐、smartisan os系统等软件内重新采用了部分拟物化的设计,苹果的最新款的ios系统中,也部分采用了拟物化的设计元素,好像又掀起了复古的潮流。

扁平化变迁的过程不禁让人反思:扁平化到底是什么,产品设计的归宿是什么?

拟物化与扁平化

回归拟物化的pencil

让我们先看看扁平化的定义:

扁平化: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而具体表现在去掉了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以及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这样可以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同时在设计元素上,则强调了抽象、极简和符号化。

首先,扁平化是一套视觉风格,简单、清爽、直观是它的特征。然后,扁平化是产品与人的沟通方式;产品服务于人,设计的目的在于与人沟通,作为设计风格的扁平化则是产品与人沟通的方式。

人在和世界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的内隐的心智理论,这套心智理论的内容是『世界的运转的模式』。

当人与产品互动时,产品的感官线索唤醒人的心智理论,激活了人与世界点点滴滴的记忆。拟物化通过仿真的手法,提供大量的感官线索,让人们获得了信息的熟悉感。扁平化舍弃了拟物化通过仿真的手段所得到的『熟悉感』,用高度抽象的符号,提供少量且必要的感官线索,帮助人获得信息的意义。

最后,扁平化是一种理性的设计理念,扁平化和奥卡姆剃刀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理性进行需求分析,把握信息的本质,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扁平化是产品与人的沟通方式,代表着当下互联网产品设计理念、视觉设计的方向。而现在又出现了逆扁平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正逐渐被接受,扁平化仍然是一个问号。

探寻起源

扁平化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类的文明已有了千年的变迁,文明可以视作为由人类智慧构成的有机体。

而产品则是人类利用智慧改造世界的直接结果,是智慧的外在表现,因此产品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人类文明的轴线下,扁平化仅仅是产品演进的一个瞬间。为了找到推动产品演进的本质动力,找到下一站互联网产品的形态,我们去探寻不同文明阶段的产品。

1. 封建时代

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发展观的创始人维果斯基(Lev Vygotsky)提出心理工具观:人类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石头、石斧乃至现代机器的物质工具,人利用物质工具进行劳作;另一种是符号、词、语言的精神工具。精神工具是社会文化模式和知识的携带者。

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之中,鼎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类目。鼎的外观是缸型,极具分量,外表布满了繁密的纹理,纹理是鬼神的形态。

四足鼎

鼎虽然拥有烹饪的功能,但是这种功能最终被用于祭祀上,动物甚至人都会被当做祭品投入鼎中祭祀神灵。

如果我们将鼎视作一个工具,那么这种工具则是一种精神工具,象征着权利、神明、财富。除了鼎之外,我们会发现:封建时代所有的设计几乎都无法脱离对权利、神明、与财富的隐喻,从门扣上的狮子,到家具上的纹理,再到官僚衣服上的图案,而百姓的衣服不能有鲜艳的颜色、不能有象征神明的纹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封建时代的设计约等于『权贵』呢?

2. 现代主义

近代是一个象征着自由与解放的时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激增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封建统治瓦解、意识形态剧变。

而设计在这个时候也改变了为权贵服务的角色,设计为大众服务。不仅仅是设计的服务对象发生着改变,设计提倡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剧变。

格罗皮乌斯创立包豪斯设计学院标志着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高潮,包豪斯提出了三个设计的基本观点:

  1.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 设计必须遵循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现代设计在格罗皮乌斯的带领下迈入正轨,设计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对权贵、神明、财富的赞颂,到近现代对理性、科学、民主、自由的追寻的转变。

现代主义发现理性的价值,使需求分析成为产品设计的必经流程,产品设计不再是封建的装饰而是理性的产物。审视扁平化的互联网产品,扁平化是人们对理性追寻的产物:现代主义工业设计在追寻物质的理性,扁平化通过抽象与简化在追寻信息的理性。

3. 再认识扁平化

人对理性的追求是扁平化的动力之源,这种『理性』驱动下的设计为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呢?

1)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共鸣

生活在喧嚣的世界中,人们都渴望去拥有清净的内心,拥有极简的生活;理性驱动的扁平化设计理念,引起了人们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共鸣。

2)新潮的产品

消费主义社会中,设计师们通过不断变化产品的设计元素与风格来让产品看起来更新潮,解决审美疲劳与产品的问题。

与此同时,扁平化在媒体和科技公司的包装下是拟物化的”下一代”设计理念,消费者接受新的产品。

3)理性驱动使得需求分析成为产品设计的必经流程,产品的功能不再是臆想的产物,而是用户研究的结果。

4)清爽明快的体验

扁平化清爽的视觉风格,在视觉表现力上并不输于拟物化精致细腻的视觉风格;扁平化的功能设计逻辑组织简明合理,信息表现清晰直观。

5)和现代主义所所存在的问题相似,扁平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质化的设计、冰冷的产品体验、意义的欠缺等等…逆扁平化的趋势,也和扁平化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关。

扁平化是追求理性的产物,扁平化提升了产品的效用。消费者接受扁平化更多的是因为人们对扁平化所隐含的理性价值观的认同;消费主义对扁平化的包装也是扁平化流行的要素之一:”扁平化是新潮的产品,而拟物化是旧产品”。

同时,扁平化本身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扁平化只是产品的这一站。

产品的隐喻

现代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是由理性驱动的,通过理性的需求分析,找到用户的痛点,提供产品和服务以解决用户的痛点。

这种方法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碰到的大部分难题,然而宗教信仰的忠诚、“情怀”产品的追捧却很难用这种“理性”来完美地解释,原因在于:这种“理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将人看做一个缺少某样东西的个体。

在这种“理性”下,互联网公司大多数工作都在尝试通过功能性的设计来补足人的缺失;然而宗教信仰、“情怀”穿透了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对自我、世界、美的本质意义的追寻。

我们是否能够再造宗教信仰和情怀呢?很难行得通。难道我们注定去只能去制造去补足用户缺失的产品吗?

我相信不是。

让我们再次回溯产品的历史,封建的隐喻是权贵,现代主义的隐喻是理性、自由、平等,产品是每个时代价值观念的体现,那么我们应该赋予”后面”的产品怎样的意义呢?

如果我们打开我们的手机桌面,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app都服务于生活,社交软件、资讯软件、学习软件、生活工具类软件等等,互联网公司们努力地去不断优化这些软件以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是一个属于生活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产品的角色是否应该是启迪个体发现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我理解的“下一站”的产品的隐喻是“生活的意义”。产品不仅要向消费者提供工具性的价值,还要使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启示,在日常的瞬间中获得生活的意义感

媒介化的产品

1. 意义如何获得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在产品与消费者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场景中,通过各种媒介传达产品的优势特性,将产品的价值加以诠释后传递给消费者,塑造产品印象与产品态度。

在这种模式下,设计生产部门更多的是遵循功能主义的价值观研发产品,而传递给消费者的产品理念是由”媒介”部门塑造的。

“媒介”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包装,形成产品理念,传递给消费者。然而,对于一款实用生活产品而言,消费者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机会与产品接触。此时,产品设计本身具有启发性是启迪消费者建构产品理念最直接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消费者看做一个拥有积极思维能力的个体,消费者会利用自己的知识架构对产品的意义进行主动自发地建构,产品此时便是一个印象的容器,产品、消费者、媒介共同建构产品的印象。

2. 意义的容器

壁挂磁碟机成为了MUJI的品牌象征

壁挂CD机是深泽直人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相似,CD机在直觉上体现的是一种简单之美,和其它CD机不同的是:它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思维能力,引发消费者对产品意义的主动思考:“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是拉绳?……”。

深泽直人为产品的受众提供了简约而最有唤醒力的刺激,消费者在乐趣与好奇心的驱动下对他所提供的产品在头脑中积极的建构,简约的设计却可以激发消费者生动且发散式的思考。最终,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启示,对产品拥有了自己的理解。

这个磁碟机既是一个具备实用价值的产品,又是一个问号“?”,又是一个等待消费者填充的意义容器,消费者通过主动思考建构出了产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对产品和品牌的认同。

产品是功能的载体,更是意义的容器,意义是触动消费者的深层次的力量。

结语

在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作为一个产品人,我会去怀疑,互联网已经饱和了吗?我们未来还能去做什么呢?或许,未来的产品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美好而有意义的瞬间之中。

 

本文由@孙元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al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