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片刻的发展历史和我的产品感悟

6 评论 5697 浏览 11 收藏 16 分钟

作为曾经的片刻产品经理,片刻4.0版本是他做的。在他离开后,片刻上线了5.0版本,对此,他是如何看的呢?一起来瞧瞧~

其实,我有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想好主题是什么。再者,因为文章中可能会写到关于片刻公司的一些信息,担心离职时间太短,写出来对公司不好。

现在片刻已经上线了5.0版本,跟我之前做的4.0版本变化了好多,而我离开也有一年时间,恰好又在知乎上看到《如何评价“片刻”这样的APP呢?》这个问题,所以就借着这个机会写一下关于片刻的一些看法。

1、片刻的历史

片刻的创始人在媒体上一直说片刻是玩出来的,这点没错。其实,片刻在最开始只是微博上的一个标签话题,功能也很简单,给用户一个三个词,让用户围绕这三个词写一句话,后来扩展成写一段话。从参与者中选拔优秀的给予奖励,有些比赛的性质。

片刻做商品的售卖也是由内容衍生出来的,最开始有个内容分类让用户分享自己使用过的好产品,后来就想着既然用户有需求索性就自己设计然后找代工厂生产,就这样开辟了一个商业模式,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后来找人开发了两个页面,一个页面撰写内容,一个让用户查看已发表的内容。这时候连自己的帐号体系都没有,借助新浪微博登录。

再后来片刻做了一个很简单的APP,主要有三个界面,每天更新一篇文章,一首歌曲,还有一句话。那段时间这类APP还蛮受欢迎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相似产品,例如『火柴盒』、『one』。不过现在大家都转型了,有的做社交,有的把内容更丰富了。『one』在4.0版本的时候增加了音乐和电影这两类内容,但每类内容还是一天更新一篇内容,最近更新的5.0,内容数量明显增多了,不再局限于一天一篇。

个人认为『one』现在这个版本的设计应该有借鉴片刻。

虽然功能和内容都很简单,但是设计的非常美观,片刻的最初版本得到了App Store的首页推荐。这次推荐给片刻带了很多的安装量,也奠定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苹果的推荐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个很好的开始。

2、关于文艺这件事

在行业内一提起片刻这个产品,浮现的关键词是“文艺”、“小清新”、“小众”,在大多数人看来文艺就意味着小众。对于这个认知,在互联网行业中也有了很好的佐证,那就是豆瓣。我一直认为文艺并不是一件小众的事情,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豆瓣别急,人人都是文艺青年》说过这事情。

片刻现在的产品气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编辑运营团队的人本身就很文艺,内容初期以情感为主;第二就是界面设计的非常小清新。有一个用户在片刻中发的内容特别形象“每次一来到片刻,就感觉这世界上只剩下爱情”。

当然,现在片刻的内容已经远不仅限于爱情,还包括旅游、电影等,希望通过内容的广度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但是内容的基调很难转变,很多用户在片刻上还是发表对爱情的感叹。

片刻的主要用户群是学生,这点并非初衷,最开始想面向的用户群体是80后,但没想到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发现留下的主要都是90后,回想也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有很多人觉得片刻的内容太矫情,那是我们年纪都大了,有一天我看到我妹(98年生)的朋友圈,似乎找到了答案。或许这个问题只能用用户群的年龄来解释,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性,上中学的时候你不是也追求真爱嘛。

3、16年片刻做的新产品

16年片刻做了很多事,上线了包括电商、语音直播、积分体系等产品。

原来片刻中的电商是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引导用户点击链接去淘宝完成整个购买流程。严格意义上讲,在16年之前片刻是没有电商的,APP主要的作用是给淘宝店铺倒流。后来才做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公司老板肯定要考虑营收问题,特别是现在融资困难、自身产品造血能力又比较弱的情况下。只是我觉得如果用一种更低成本的方式去做会更好,例如第三方的软件有赞、微店,这样会大大的节省开发量,而且功能完善,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在样式美观上不会达到期望。

积分体系是大多数产品都会有的功能,本意是想提高用户的活跃度,促使用户在产品中产生更多的行为。但是我一直觉得类似于积分体系这样的功能应该是在把主要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再去做的,优先级不能太高。在提高用户活跃度这件事上,功能的完善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起主要角色,积分体系起辅助作用。

因为公司研发团队本来人就少,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商上,所以没上线行业内跟内容相关的打赏功能,对于内容创作相关的功能也没有优化,这点我觉得挺可惜的,当然也是客观条件所限。

虽然片刻这款产品的功能很全、很完整,但是各项功能并不深入。我们如果把产品的发展分成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话,片刻的产品一直在横向发展,纵向发展的并不深,主要有三个方面:

  • 第一是基础工具,有编辑器,但只能编辑最基本的格式,对于一个内容创作平台,编辑器还是很重要的;
  • 第二是推荐,推荐算法并没有优化。当时有个朋友问我片刻的推荐算法是怎么做的,我跟他说很简单,只是根据内容属性和内容的几项关键数据做的推荐;
  • 第三是在内容的挖掘上,我们每天能产生上千条UGC内容,但是对于内容的筛选、推荐还是完全依靠编辑人工,内容的评判受编辑主观影响太大,有一些作者跟编辑人员关系比较好,他们的作品被推荐的概率也就更大。当时本来计划给运营人员提供一些工具的,让他们能够发现更好的内容,但是后来我离职了也不了了之了。说起来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些遗憾。

4、片刻的商业化

如果你关注片刻,会看得出来:从5.0版本开始,片刻在电商这条路上走的更重了,售卖的商品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设计的,还会跟很多第三方公司合作。无论是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要丰富很多,也强化了电商团队职位点完善度。

对于片刻这类产品可探索的商业化一共有三种,一种是内容输出,例如版权IP化;另外一种是内容付费,还有一种是内容电商。对片刻而言,适合的是内容输出和电商。至少现在来看片刻的内容还算不上知识。

内容的IP化像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景,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做内容的公司都会有的梦。现实主义来讲,一个成功的IP所创造的财富就够公司吃好多年了,可惜成功的却寥寥无几。我甚至怀疑这需要很大的运气成份,人的眼光固然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前提是也得能碰到好作品。

我后来还跟片刻的同事聊过,虽然片刻APP内没有做内容付费,但是他们有借助第三方的平台帮主播搭建专栏。我同事也承认片刻的内容不是知识,他想利用红人效应,让大家为他喜欢的主播买单。

今天看到得到的一个数据:

截至2017年6月13日,得到App用户数超过810万,近7天日活均值66万,付费专栏累积销售超过133万份(不含《罗辑思维》专栏)。截至5月24日,其25个付费专栏销售额达到2.5亿元,周打开率为63.1%、日打开率为29.3%。

虽然用户量并不大,但是这个收入会让内容创业者羡慕。

我一直不讨厌内容的商业化,如果你做的内容是直接跟商品有关的,那做内容电商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例如小红书的美妆,好好住的家庭装修,还有美食领域的日食记。我试图去总结一套评定标准,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去电商,没找到很好的答案。内容本身就包含商品的会好一些,例如美食视频中使用各种厨具,一些家庭装修典范的图片和视频中的家具。从产品的角度讲,片刻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电商产品的推广放到了最好的位置,电商的入口也更明显。可始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内容和商品完全没有关系的话,内容并不能激发用户的购买欲,买帐的不多。还有一点就是用户群体的经济基础不强。

最近听到几个不好的消息,当时关注的几个内容产品要么失败了,要么数据量跌的很惨。我在想当一个内容类型本身受众就比较小,试图通过媒介的改变,来让一件事情由小众变大众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做电商太牵强,自己的内容又不适合做内容收费,做广告用户体量又不够,对于很多内容创业公司来说最适合的还是做IP,把自己的内容转化为电影、动漫、集结出版成书等等。看到几个新兴的公司,老道消息、真实故事计划在创立之初就树立了这样的目标。

5、片刻5.0的设计

界面设计和交互上的美观性会大大提高产品的好感,不仅是用户,即便是行业从业者评判一款产品的时候也会从外观开始。当时有些朋友夸我们的产品交互做的好,给我们点赞。这让我一度怀疑即便是从业者在评价一个产品的时候,往往看到的也是最浅的层面,身在局内是产品经理,身在局外大家都是普通用户,往往会被表象迷惑。与夸奖有明显对比的是他们并不用片刻,当我问他们是否使用片刻时,多数人给我的答案都是不用,有的是手机上留着但打开频率很低。

话又说回来,我这些朋友都是工作很多年,烟火气很足了,本身就不是片刻的目标用户,不必太在意他们的看法。虽然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工作中发现能把周边意见完全撇清的人还真的很少。

片刻的UI设计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也因此赚了一些眼球,可设计上的好坏对产品的影响终究是次要的。4.0版本我们把导航栏采用了从上往下滑的方式,虽然看起来很酷,但是我们的数据分析中发现效果并不好。经过我们的数据分析,进入首页的用户只有20%的人才会进入到电台、阅读这些重要频道,也就是说我们在这几个频道中的优质内容大多是用户压根就没有看到。

当时我们也提出了几种修改方案,但是顾及到用户感受,4.0版本刚上线,用户刚适应,如果再进行大的改动,害怕用户难以接受。所以就一直没有调整,直到今天你看到的5.0版本才做了修改。相比较而言片刻5.0的版式要更大众化一些。

结语

我这篇文章还没写完,看到片刻已经更新了5.2版本,这应该是变化最大的一个版本,由内容产品转为社交产品,上线了聊天室,首页给人的感觉特别像微博。虽然之前所有功能都还在,但是首页展示的给用户是什么用户就会以为你这个产品是要做什么。我特意咨询了前同事这么做的原因,有一方面的考虑是为了降低后续的运营成本,跟公司后续的经营有关。

现在我们还不能判定这种转变的对错,即便是短时间内出现数据的下滑也不足以为证,还是要等待更长的时间再看。

PS:文中提到的信息很多但有一些讲的并不深,后续我会发文再单独说说。

#专栏作家#

云瑞,微信公众号:马虎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片刻产品经理,6年产品人,走在内容社交产品路上,死磕产品设计,喜欢玩各种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以前还给自己定目标成为片刻的写作人,如果不是它在北京还想毕业后是不是能去到片刻,可惜现在片刻已经不在了。目前从技术想转行产品,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去了解下片刻这个产品的发展史,从更为专业些的角度。

    来自上海 回复
  2. 在学校时挺喜欢片刻的,里面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很好。

    来自上海 回复
  3. 片刻变了好多,没有了之前用的时候的感觉了 😥

    来自湖北 回复
    1. 产品转型了

      来自北京 回复
  4. 打算去下载的,可是看到评论好像说新版一些用户很喜欢的功能被下掉了啊。。。

    来自广东 回复
    1. 最近的版本改的比较大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