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年互联网演变,看用户增长与数据驱动的底层逻辑

2 评论 7219 浏览 11 收藏 13 分钟

如何理解用户增长与数据驱动的底层逻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尝试从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出发,结合互联网的这些年演变,对底层逻辑进行了探讨,不妨一起来看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我经历了中国二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其实仔细看会发现用户增长以及数据驱动和互联网内在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这里我先抛出来一个认知模型后面会用到—DIKW—通过数据叠加变为信息,信息整合为知识再通过经验到产生智慧。这个我一直在说,作为做数据以及智能化的你需要了解这个底层认知逻辑。

说到用户增长与数据驱动的底层逻辑,且听我徐徐道来。

这要先从我的经历说起,03年左右那时候自己写静态网站,html+css+JavaScript ,还有网页三剑客(DWPSFlash)。那个年代还是HTML 4,HTML 5还没出来。后来研究动态网站,用ASP和PHP写论坛和数据库。那时候自己做站长获客的方式主要就是搜索引擎以及友情链接(既是外链换量,又是SEO提升收录排名的一种方式。因为搜索引擎没办法凭空找到你,要么自己提交要么通过别的网站找到你)。

之前直播的时候有同学说到线下地推(这里埋个伏笔)。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那个年代上网的人并不多,即使家里有电脑很多人也是本地在用,宽带普及也不像今天。所以你去跟10个人说可能只有1个人才能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所以说那个年代大家都在研究怎么通过SEO优化提升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排名,当然早年还有谷歌,后来只有百度了。

SEO的核心就是网站关键词以及这些词和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权重和排名。所以本质是在研究搜索引擎的收录规则(收录主要是研究爬虫爬取逻辑)和排序推荐逻辑。

那当然引来流量之后,站长也并不都是极客,自然也是有流量变现的诉求。那就要提到站长联盟这个概念,站长联盟是互联网上不可或缺的长尾流量。

说到站长联盟就不得不讲美国BlueKai 这家公司,这应该也算是数字营销的始祖了,后来被Oracle 收购,即使是做数字营销的可能也很少知道。

没记错的话BlueKai 是03年推出了Data Exchange(数据交换平台,下文简称DEx),也就是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现在数据治理的雏形我认为也是从DMP开始的)的前身。其实Data Exchange核心就是精准变现站长联盟的长尾流量。

一、Data Exchange

先来说说BlueKai 的DEx是做什么的,其实是要把互联网上站长的长尾流量归集起来进行精准流量投放变现。那这里我说的是“精准”,并非多余。为什么说精准,因为BlueKai 会根据这个用户访问垂类网站的定位以及在站内的行为进行打标签,广告主可以通过标签行为对用户进行定向触达。

但有一个前提,上面说了这是家美国公司,国外对用户信息和隐私是非常重视的。那BlueKai 本质做的其实是在售卖用户数据和流量,用户数据固然重要,但本质上也是数据资产,如果用户同意是可以售卖的,只要给用户分成就好了,这就是DEx的逻辑。

广告主使用用户的数据并触达到他后,用户自己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虽然当时用户账户里的钱只能用做公益(捐款),这也是为什么叫数据交换平台(交易)。同时这样也算有偿使用用户数据规避了法律风险,是不是老外脑洞很惊奇?但商业上没毛病。

其实长尾流量是一块儿巨大的市场,通过资源整合(站长联盟)尝到了甜头。那时候的头部流量平台还是以广告位时间买断为主。第二年BlueKai 就正式推出了可以支撑数字化精准投放的DMP平台,也是世界首款。同时也做了一件可以改变营销和教科书的事情——值得让科特勒老人家新编一版《营销管理》,哈哈哈。也算是Martech(数字营销)的开端(启蒙)。

所以回到上面,那个时候SEO、站长联盟和换量基本就是核心的用户增长方式。单一、纯粹,同时也纯净(举个例子,当时自己做论坛,很快就招募了二十几个版主,都是自发的无偿的把论坛当成自己家一样在维护)。

那个时候招聘的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的岗基本都是做这些。曾经还畅想着往后找工作要找一个网络推广的岗位,所以那个时候苦苦研究SEO,毕竟自己也做站长得想怎么导流,但国内互联网从那时开始飞速增长,日新月异,连岗位和理念都变得飞快。

当然很快,Growth Hacking—增长黑客的概念开始萌芽。增长黑客应该是伴随着移动端爆发一起成长起来的,移动端的势头其实在HTML 5推出后就有苗头,因为HTML 5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H5对移动端的适配是比较好的,我印象中当时HTML 5刚出来的时候,国外的那些网站模板和效果真的是惊艳到我。

我个人感觉2010年应该是个分水岭。最早接触增长黑客概念也差不多那个时候,不过增长黑客传到国内火起来应该是2014年,14年也是大家火热ALLIN投入移动端的一年。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范冰的那本《增长黑客》,18年还因为写了一篇质疑增长黑客的文章(点击跳转《增长黑客不如说叫增长管理》)和他相识打过交道,被范冰转载。

我不知道增长黑客对于大家的影响或最大的感触是什么,AARRR?还是A/B实验?——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核心的差异在于最后那个R(Referral)-传播裂变,当然并不是因为有了增长黑客才让大家知道了这个玩法(20年前的安利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还有很多类似的公司搞传销,传销就是裂变),而是此时环境成熟了——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数量以及移动端载体的互联网的爆发和便捷性。前面我也提到,当周围互联网受众很小,认知很弱,是没有办法口口相传的。

所以有时候不在于你想没想到,而在于环境是否能适合种子生根发芽,每一个爆发的理念也好,方式方法也好,都不是偶然,是环境使然。就像今天的私域——公转私也好,私域赋能公域也好。

当然增长黑客最核心的是数据驱动的理念灌输,毕竟我一直讲数据驱动,那这里就不多说了。

前面有讲到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核心是关键词以及推荐排序。其实你看,今天很多在用户层面的数据和智能化的场景应用都没有突破或超脱基于搜索引擎的搜索推荐技术和玩法,只是移植到了不同场景进行应用罢了。比如我前两天写的那篇文章里(点击跳转《用户增长真的需要数据驱动吗?》)提及的CTR点击率模型,包括知识图谱在营销推荐场景中的应用等。

即使在今天,绝大多数算法智能化场景还都没有脱离关键词,(当然计算机视觉包括一些语音场景除外,图像语音识别之类)但即使是图像或语音识别,最终应用的特征基本也都要转文字。

就拿今天的信息流推荐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富媒体内容或多模态,最终抽取的都是关键词,然后关键词与用户偏好进行匹配。当然词的背后是通过向量化特征判断也好,还是其他方式也好。搜索推荐的场景基本都是如此,只是场景不同所对应的特征选择和优化目标的适配。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对称,做的是信息差生意。关键词是你在信息差中所提炼出来需要传播的介质,而互联网就是这个管道。所以用户增长和数据驱动是通过信息的组合和推动从而来达成一致性和信息对称。

这就回到一开始我提到的DIKW模型,对于互联网来讲,最早承载的是信息的流动,现在是数据的整合,未来是知识的传播,当然我们不希望互联网自身拥有智慧。

二、互联网与智能化

说到智慧我就有聊知识图谱的冲动。既然聊知识图谱,我就延伸一下。

今年爆火的ChatGPT 我认为还是「假」逻辑,虽然说判断是否会思考以及有逻辑性很难有划分标准,但是一开始我提到的DIKW模型,从ChatGPT 原理上来讲,它虽然囊括了知识,但还没有形成领域模型,也就是说并没有把领域知识间真实的关系关联起来,这个关系需要构建而不只是单纯更多的语料。

ChatGPT的惊艳我觉得是归功于算法框架的优化包含了强化学习。要实现「真」逻辑,可能后面的算法框架中也要结合知识图谱,基于图的推理能力。当然这是我的推测,实际迭代还要许久之后才能知晓。具备领域知识的推理能力后,可能就会触及到人工智能的第四个阶段-认知智能。这也决定了能否跨越当前感知智能的阶段,虽然可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那说了半天智慧与智能,与用户增长和数据驱动有什么关系。

抛开别的不说,其实智能化的核心或本质就是在解决信息与数据的应用效率问题。当你解决了信息效率问题,用户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吸引,形成双边网络效应。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20年后的今天搜索引擎的流量地位还无人取代,大家争相的都想成为搜索引擎。当用户量形成规模后,解决人与内容的数据推荐匹配的效率问题,无论是用户转化还是内部人效,让量变形成质变。

底层逻辑就是如此,不知道你听懂了没。没懂可以慢慢理解,知行合一。

感叹人生才过三十而立,但却经历了二十年互联网的水煮(谁主)沉浮,满是沧桑…

本文由 @戏说猫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DIKW模型,竟然完美的阐述了互联网的发展。

    来自浙江 回复
    1.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