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2 评论 4289 浏览 32 收藏 29 分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大厂争相进入AI社交赛道。本篇文章围绕AI加成下的社交产品特点,详细分析了真实市场中AGI如何切入社交领域,展望了AI社交产品的未来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I社交赛道已有多个玩家入局了,腾讯音乐的“未伴”APP、腾讯阅文的“筑梦岛”APP、抖音的“抖音心晴”、微博的“明星AI情感伴聊”、美团的“WOW”APP、快手的“AI小快”,另外还有创业公司minimax推出的星野。

一时间社交这个赛道又重新热闹了起来,那AI时代的社交会有什么不同吗?现在出来的所谓AI社交产品能打吗,能颠覆微信吗?哪家公司能在AI社交上做点什么出来呢?最根本的,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每个人都需要几个智能的AI BOT吗?

其实这些问题都挺难被回答的,因为AI时代还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大模型迭代更新非常快,今天的认知在明天也许就啪啪打脸了。但每次伴随着生产力技术的变革,都会出现一大批新贵,去引领那个时代,比如上一波移动互联网,国内诞生了腾讯、阿里、百度、拼多多、字节等巨头。AI时代也一样,重要的是在路上,一起见证AI为社交带来可能改变的历史时刻。

社交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赛道,但它具备高粘性、高壁垒、高天花板的特性,按照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这种高价值引发无数 投资人、创业者、巨头 涌入这个赛道,一波又一波。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社交产品,以及AI加成下的社交产品应该怎么做。

文章围绕三个问题来组织:

(1)社交产品的一般路线?

(2)AGI如何切入社交?

  1. 市面上AI社交产品在做什么
  2. AI虚拟人在社交中扮演的角色
  3. AI切入社交的三种可能路线
  4. 星野等产品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3)谁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一、社交产品的一般路线

我们先回顾一下成功社交产品的发展路线,感知下社交产品都是如何成长的。下面这些产品都是社交产品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曾被当作神作各种分析。

(每个产品的增长方法是多元的,如上表格只列举了代表性的)

我们可以看到做社交的产品,有几种路径:第一种是为已有关系链提供更好的通讯工具,让新产品的体验足够好,从而完成成熟关系链的迁移;第二种是找到一个需求场景,提供好的信息沟通工具,帮助该群体用户依托场景,快速建立和沉淀新的关系链;第三种路径是给用户提供一种工具,用户可以表达生成内容供其他群体消费,快速建立起1V多的粉丝关系链,发展成为社区/社交媒体。在有了稳定关系链后,产品进行快速迭代,将关系链上的其他信息流通工具如群聊(也可辅助延展关系链)、朋友圈(异步)等建设完成,那么一个完善的社交产品就形成了。

无外乎都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到了更好地满足C端用户需求的方式,从而快速完成了用户的聚集,让产品形成了网状结构,从而建立起产品的壁垒。

将社交产品以如下四象限进行分类,横轴代表关系链的强弱,纵轴代表互动频次。我们简单分析下各类社交产品特点: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1. 第一象限:微信、Facebook、Snapchat这类产品是双向的熟人关系链,因此关系链粘性极强,互动频次极高,像字节等公司无数次发起冲锋,提出过“年轻人的社交”等概念,想在这个象限站住脚。由于需要迁移双向关系链,这个切入点的难度最大,一般要伴随着通讯方式改变、移动互联网这样的大时代。

2. 第二象限:discord这类产品,切中的是游戏玩家通讯场景,场景特点是强互动、弱关系。如果选择这个赛道,AGI能发挥的是作为一个工具属性,利用高互动这个特点,在游戏NPC或其他产品游戏化的场景,为用户在“信息表达”上做一些事情。(如果AI角色与人的连接也算是一种关系链的话,且二次元、乙女用户表现出的对话高粘性,当前的星野、c.ai应该落在这一象限)

3. 第三象限:tinder、陌陌 的用户的关心链是线上随机匹配的,这类关系链是脆弱的,互动频次也是非常看“缘分”,所以这类产品的用户粘性、活跃度会相对低一些。如果选择这个赛道,看起来不是个太好的生意,暂时也想不到AGI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4. 第四象限:twitter、微博、Instagram、抖音、快手、小红书这类产品,占据的是明星、KOL这类单向关系链,但由于粉丝粘性强,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单向的强关系链,但互动性上是比第一象限低很多的(在部分国家如日本,twitter中有相当一定关系链是熟人在用)。不过这类产品的生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内容连接人的,所以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弱关系链存在,代表是快手、小红书、抖音。由于AI的内容生成能力很强,所以,midjourney这种产品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流量社区。从用户量级看,内容社区+粉丝关系链 产品的天花板也很高,毕竟99%的用户不会天天主动输出,消费内容是更轻松的事情,我认为像星野、筑梦岛等应依托AIGC优势能力,往这个方向发展,下面会详细讲讲。

那么AI社交产品,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角度切入社交呢?是否能完成关系链的迁移,或者更高效地建立新的关系链呢?

二、AI如何切入社交

首先,我们了解下AGI这个概念:

AGI是一种可以执行复杂任务的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模仿人类智能的行为,能够执行任何人类智能活动的计算机系统。AGI可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更高层次,它可以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自我调整,进而解决任何问题而不需要人为干预。

看完以后是不是觉得人类被取代,已经不再遥远了… 确实,细思极恐,人类上万年自刀耕火种到多次生产力革命后的文明,都会被输送给AI所汲取并演进,直至取代人类…

斯蒂芬霍金、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 等众多科技行业的翘楚,都多次表达过对AI的担忧,表示要进行有效地监管。这个层面的事情,值得开一篇新的文章来讨论,我们还是先聊回到社交的事情吧。

AI在社交网络中的角色,是能依托AGI,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跟你聊天,AI-人对话,而不是人-人对话,这种对话产品真的有人用吗?

1. 市面上的AI社交产品在做什么

最近市面上已经出现产品,如 minimax出的星野、阅文集团的著筑梦岛、character.ai、talkie等,产品基本玩法非常相似,让我们以星野为例了解下这类产品。

官方介绍:

星野是一款能够让你与基于AI技术创造的“智能体”之间实时沟通、互动并建立情感连接的应用,你可以定义智能体的形象、声音、人设与之互动并分享给其他人,这些智能体拥有极高的开放度,可以是你的虚拟伙伴也可以是无所不知的百事通。你可以持续与TA们对话尝试让对方变成你所希望的样子,在这过程中你可能会收到他们反馈给你的记忆相片,可以记录与他的点滴。

TA们是你在平行世界中的知心朋友、虚拟恋人、情感寄托,但请注意所有智能体背后皆为AI模型驱动,绝不会存在真人沟通的情况。TA们不会泄露你的隐私,但请不要相信他们所说的事实性话语,这些过程皆为“演绎”,是虚拟的。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从产品设计和交互体验来看,星野是可以排在国内产品里第一梯队的)

我们不聊这些产品的具体功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下载后体验一下,也可以看下相关产品分析《万字长文:为什么AI陪伴产品都想抄星野?》。我们只聊一下最核心的问题,这类产品满足了哪些用户的哪些需求,是如何进行关系链的构建的。

稍微调研一下这类产品,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受众用户大概率是二次元群体,会愿意创建游戏动漫或其他AI的假象角色,然后开启养成的陪伴之路,满足情感上的抚慰需求。这类产品目前没有还没有人和人的关系链,而是纯粹的人和AI虚拟角色的对话关系。

如果按照“社交网络是真实的人和人的聚合”的标准,星野这些产品都不算是社交产品,而是一个和机器人对话的陪伴工具。当然也不排除以后这些产品以后能做到连接人和人,甚至说重新定义社交“社交网络是真实的人、AI虚拟角色的聚合”,那人与AI之间建立起的关系链会占据一定比重,至于多大程度上取代人和人的连接,我们可以简单探讨下。(我们后面把这种关系链叫做 人-AI关系链吧)

2. AI虚拟人在社交中扮演的角色

人和人进行社交,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呢?如果用AGI去满足这部分需求,是否可实现呢,体验是否更好呢?其实如果明确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能大概感知 人-AI关系链是否能取代 人-人关系链了。

人和人社交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需求部分from ChatGPT后的整理)AGI又能满足哪些需求呢?(能满足的就在前面打上✓)

  • 连接与归属需求:人类天生渴望社交连接,追求亲密关系或群体归属,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
  • 表达与自我实现需求:通过网络社交,个体得以表达个性、情感和创意,实现自我展示和实现的欲望。
  • 比较与社交地位需求: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和成就,人们满足了对于社交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评估需求,社交媒体上的社交比较也激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交竞争。
  • 实用性与效率需求:网络社交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工具,使得人们可以迅速联系、协作和共享信息,满足实用性和效率的需求。
  • 认知与知识需求:追求获取新知识、见解和经验,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分享、讨论和学习。
  • 娱乐与愉悦需求:网络社交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消遣的途径,包括观看有趣视频、参与社交游戏、和朋友互动等。
  • 职业与经济需求:一些社交平台专注于职业和经济交流,为人们提供了寻找工作、建立专业关系、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 安全与支持需求:在困难时刻,人们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网络社交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用户分享生活中的挑战,并得到朋友、家人或社群的支持。

像连接与归属需求、表达与自我实现需求、比较与社交地位需求,这几个是人性使然,需要通过人-人关系链来满足,AI是无法替代的,如果这种人性需求都被AI侵蚀了,那人类的文明还能算是人的文明吗?另外实用性与效率需求、认知与知识需求,其实AGI会比人类做的更好,娱乐与愉悦需求,AI在内容提供、情感陪伴上,也许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追平人类水平,甚至超越人类。

综合来看,AGI所能扮演的,还是一个工具角色,并无法满足人类底层的社交需求。

基于此判断,AGI是无法挑战微信的关系链的,本质原因,是 人-AI关系链无法取代 人-人关系链,后者能满足人类真正的底层社交需求,前者是不能的。

我设想的AI参与下的社交模型是如下的样子的: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AI在社交网络中,扮演着一个辅助角色,每个人类个体都会有自己的AI agent,每个个体的情感、思维、技能、知识等,都可以与自己的AI agent进行交流,并得到反馈,当然这个agent会越来越个性化,但背后不一定是同一个大模型公司提供的,这取决于用户具体需求、不同场景需求下模型的能力。未来的社交平台有可能更开放,账号体系容纳了虚拟角色,虚拟角色背后是由无数家模型公司在做嫁衣。

人和人之间还是直接建立联系的,也可以通过AI agent间接联系,这个agent可以是你的个体分身,也可以是某个虚拟角色。当然结合前面所说的,这个社交模型中,把AI agent拿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就是现在的社交模型。我们把AI agent加上去,是为了探讨未来人类生活的一种可能性。

3. AI切入社交的三种可能路线

当前去做社交产品,无论从哪个象限切入,都是非常困难的,市面上有一些产品占据了那个位置,只要它不出错,后来者难有机会。需要找到一些“叛逆用户”,他们已经非常迫切想逃离那个产品,想要寻求一个替代产品,这样才能撕开一个口子。

为这些叛逆者年轻人,提供体验足够好的工具,让他们“为工具而来,因网络而留”。当然要做一个全新的社交网络,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要么有一个天才少年+幸运成分,恰好捕捉到了这个场景,快速将它产品化并推给用户,要么需要做点苦力活,去将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进行遍历,反复感知和推敲,最终找到那个最优解。

我们聊一下可能的三种路线吧:

第一种是为已有关系链提供更好的信息沟通工具,让新产品的体验足够好,从而从旧产品完成关系链的迁移。

—— 这个方向上,要从已有社交产品上找痛点,然后以创新性的方式去满足用户,从而完成颠覆。不过我很难想象,基于已有关系链且当前通信硬件的限制下,还有什么未满足的通信需求,有的话估计也是痒点,当然还是值得观察。当通信方式改变时,也许是个契机,比如从手机设备切换到VR设备或其他硬件,AI agent有很大发挥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agent,我们每天都会跟它交互N多次,当我面对面跟一个女生聊天时,它能识别对方语音、图像,捕捉对方的可能喜好,并根据以往对话数据,提示我应该跟对方聊什么,有了这样的神器,我非常愿意将我的关系链迁移到这里,帮助我更有温度地管理我的关系链。

第二种是为一个圈层或场景的用户,提供合适的信息沟通工具,帮助加速建立和沉淀关系链。

—— 这个方向上,我相信会有一定机会,因为圈层是不断涌现的,不同的圈层的需求差异也很大,而一个社交产品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当一个新的产品能很好地满足这个圈层的需求时,这个圈层会迁移到这个新的产品上。在寻找这类圈层时,最好符合几个特质,高频使用、群体量级大、有高频UGC,这样既有AGI发挥空间,又给自己选了一个天花板不太小的赛道,当然,最好前期选的用户群体对后续新群体有辐射作用,这样可以实现自增长。目前来看,设计师设计图、游戏玩家打游戏、小说家写稿子等都是符合这个场景标准的,它可能要对这个群体做深度的定制化,对于后续多多元拓展的工作很重。

第三种路径是给用户提供一种工具,用户可以表达生成内容供其他群体消费,从而形成1V多的表达文化社交媒体,快速建立起1V多的粉丝关系链:

—— 这个方向上,是已经有产品验证了第一步的,如midjourney,但还没走到社交媒体那一步,不过也可能是机会最大的一个方向,因为生成丰富多彩的内容是AI的强项,做到极致时,抖音小红书上99%的内容可能都是AI生成的。工具的实用性、能帮助高质量用户高效率建立社交资本,及提供娱乐属性,这样进来的用户才愿意留下来,社交网络才会实现自增长和单点爆发。但工具不能过于简单,因为过于简单的话,每个人都可以用它生产厉害的东西,那么就不会体现出劳动成果的价值,也就不会帮助一部分用户积累社交资产。

另外,要保持社交产品的活力,还要让新用户能被看到。

4. 星野等产品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从目前星野的产品形态看,其中的角色可以分为几类 平台方、AI角色、创作用户、消费用户。这样的构成和抖音这种平台非常类似,也就是上述的第三种路径。只是消费用户消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短视频,而是一个有AGI能力的BOT。

因此我们暂且从供给、消费 双端视角来看这个产品。

供给角度看,类比抖音小红书,星野的角色供给可以采用UGC的模式,相比PGC的运营模式,能充分释放用户生产力。

不过如果供给上只分发AI角色,似乎寡淡且严肃了一些,用户从平台获取信息效率会偏低,那考虑到用户最有创造力的地方除了角色生成,还有很多精彩的角色对话,可以鼓励用户将精彩对话分享出来,如果监管上允许的话,对话内容应该延展至图片、视频,平台将其分发给消费型用户,这样完成了第一步,创作型用户的生产力被极大释放出来,帮助他们加速关系链的沉淀和建立,让先行用户积累更多的社交资产,从而稳固住用户心智。

要做成一个好的 供给-消费 的双端平台,有几点核心能力要做好:

  • 大模型能力;→保障双端角色高效连接
  • 角色供给丰富度和高质量对话个数;→ 供给能力,也是原动力
  • 角色和高质量对话的分发能力;→ 消费反馈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拿星野的线上产品去对照上图模型,可以看出,星野的在供给、分发、反馈 机制还是不完善的,举个例子,当前的产品设计上,AI角色的创建者的感知还是比较弱的,这样很难建立起对创作型用户的奖励机制。要先去把这个完善的机制建立起来,后面再去从品类上进行多元化运营,加速平台的成长。而且星野的消费侧的准入门槛也很高,需要和一个AI BOT去用文字多轮对话,除非强社交关系链,否则这不是一个普通用户能长期持续的。

其实每个环节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思路,可以展开很多,这块儿不细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

另外,星野不要着急做群聊、朋友圈,朋友圈这种异步消息广播,是为了稳固关系链,所以顺序在后,群聊是为了在已有关系链基础上拓展关系链,这个也缺乏基础。

当有用户反馈将星野当成一个玩具时,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创造东西,它有可能可以复制抖音这条路。

三、谁能创造新的社交网络?

最后我们聊下,假设AGI能催生出一个新的社交网络,谁有可能去干成这个事情?这部分对于想找AI社交产品工作的同学,提供一个参考。

AGI能力还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Gemini的故事真的实现的话… 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今天或许都不知道明天它又能干什么了,所以很多人都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在看这个事情。我们更多还是看其中的确定性,通过确定性因素,去看谁去做的胜率高一些。

1. 因素1-人

(1)团队CEO,AI创业对创业者的要求可能比以往要高一些,不仅要懂大模型这些技术理论,还要有用户sense,这样将生产力应用到合适的场景中,另外非常认可杨植麟的一点是,需要会通过驱动组织来驱动产品创新,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探索,一个有战斗力且自由探索的组织,才能让一些创新点涌现出来。

(2)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基本就是CEO的mini版,甚至来说在用户sense上要比CEO更强一些,把这些真正厉害的角色尽快招募到公司里,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这类角色首要特质,我认为是相信AI能改变世界这种使命感,其他优秀PM的特质,之前的文章里有过一些表达什么是好的产品经理?

(3)技术大拿:这块儿是公司的基石了,甚至来说一定阶段上,技术大拿是公司产品的生产力,在后面的征程中,创始人和产品经理的想象力,技术大拿的认知和支撑是非常关键的。

2. 因素2-钱

钱,买卡,train模型,这是个很烧钱的业务… 要么是能拿到投资的明星创业公司,要么是肯投钱的大厂,当然肯烧钱,一方面是公司CEO的魄力,一方面是对这个事情的相信。

谁能有实力凑齐上面的几个确定性元素呢?

国内巨头公司里,我最看好的是 字节,这家公司几乎具备了如上所有要素,且大力出奇迹,今日头条、抖音、TikTok的成功,已经充分证明了这家公司的绝对实力,且对社交有着极大的成功渴望,依然从第四象限入手。

其次,我相信腾讯有很大优势,因为这家公司牢牢把握着第一象限的资源,它手里还握有海量场景数据可以分析,亲手孵化第三个熟人社交霸主产品。最后,我YY一下,华为有可能可以在这个游戏中分得一杯羹,因为它的鸿蒙系统生态,已经从硬件、系统、软件上建立基建,获取用户各场景数据,从而推出一个真正立体的AI agent,有机会进入第一象限梯队。

另外AI创业公司,minimax、月之暗面,这是两家第一梯队的AI创业公司了,拿到了不少钱,公司创始人、团队、技术实力,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不过这两家公司不一定会重金砸向社交赛道,毕竟它们要先找到现金牛业务,让自己活下来。

最后,我个人是相信AGI是能成就一个划时代的产品的,AI agent,万物互联,一个新的时代大门在慢慢打开。

本文由 @一辆赛蚂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他们根本不懂社交

    来自北京 回复
  2. V:inspire_ulives。欢迎交流~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