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大航海,终归是价值/成本比的争夺

0 评论 1816 浏览 2 收藏 8 分钟

我们想聊的其实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本文所说的“产品”指代行业产出,而没有用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大道至简,用户购买的本质就是值得。

市场分两种,一种是竞争市场,一种是垄断市场。

竞争市场就是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用户可自行筛选,就看谁提供的价值更值得自己买单。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算一笔账,去衡量价值和成本,是不是划得来。价值和成本之间差值越大,自然就越有吸引力。

垄断市场就另当别论,没有所谓值不值得,因为你没得选择。

而垄断市场主要有切长期和切短期,长期的话你看这个行业哪家或哪几家公司独大就知道了,或者说看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被《反垄断法》罚款也可以了解一些。

切短期基本可以理解成做一次性生意,或者说做频次极低的生意,比如机场、高铁站的很多商家。他们做的不是复购率,而是基于庞大客流量的大痛点和小选择(甚至无选择)。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冲动消费。某个瞬间感性压倒理性,买了之后最终还是觉得自己“冲动了”。

从企业长期的维度,这属于小概率事件,或者说不可持续事件(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一来是生意贡献的整体比例小,二是会导致极高的退货率(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最终也会造成反噬。

产品解决性价比的问题,品牌整体解决 [价值/成本比]的逻辑。

一、性价比是比较优势

性价比是思考产品策略的根,也是品牌策略的源头。

如果说性价比是基于产品性能的说法,那么价值成本比就是总体价值的维度。如果说投资选择价值投资,那么消费也将是价值消费。

首先我们来说性价比,它不是单纯的低价,也不是因为性能不足而给自己找的借口(虽然不少企业都采取这样的方式)。

它是一组参数,一个比值,是性能与价格之比,也可以理解为性能与价格的差值,数值越大说明吸引力越强。

正如雷军所说,性价比不是讨论绝对价格,更不是低价。性价比讲究的是比较优势,就是同等价格性能最好,同等性能价格最低。

小米的爆品逻辑,就是沿用这样一套性价比的思路,把传统的行业重新来一遍。经典的比如小米电视,2022年在全球智能电视大盘出货量下滑5.6%的背景下,小米电视出货量达到1240万台,同比增长0.6%,出货量保持全球前五。

甚至在插座行业,基于重新设计,还影响了插座巨头公牛的产品战略,而小米的定价也是定在中高端。

也正如段永平所说:我同意苹果产品是高性价比的。高性价比的东西不等于便宜,该知道的人最后都会知道的(2014-08-28)。每个人都是会看性价比的,但每个人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同。还有就是每个人对钱的看法不一样。(2013-02-27)。

用户不会因为你单纯低价而购买,大家不会用低价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商业的核心本质是基于价值的交换,用户想要的是价值,然后需要用价格来衡量。

二、价值成本比是长期优势

之所以提价值成本比这个概念,主要是为了找到用户购买产品的驱动力,在这个基础上,去找到真正打动他们的点。

这里的价值是一个更为系统的概念,主要分为产品功能价值和品牌情绪价值。这里的情绪价值,包括设计上的颜值吸引力、对内心理满足,对外社交货币,甚至还有流通的货币价值(比如茅台就是自带金融属性的硬通货)。

而这里的成本也更为全面,在货币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和精力成本。商业的本质是基于效率,而当前消费文化也受到效率的影响。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就会明白瑞幸9块9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时间问题(等的时间短、走过去距离短)和精力问题(门店覆盖密度大,走过去也不用花多少精力)。

那为啥买瑞幸经常是门店自提的场景呢,因为外卖价格更高,并且还要6块钱的配送费。

从一分钱一分货的思维方式,到一分货半分钱的思考逻辑。

其实我们说的不是绕口令,而是想说思考逻辑的细微差别,会影响我们的具体方向和行为动作。

一分钱一分货是从价格的角度出发,基本就是导向便宜没好货和贵有贵的道理两种结论。

而一分货半分钱是聚焦从产品出发,在企业层找到产品的核心价值,然后给到用户一个振奋人心的价格。

一分货半分钱只是一个形容概念,并非就是具体的数字所指,核心在于找到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你和竞品的势差。

用户不一定会因为好服务付款,但极有可能因为坏服务拒绝买单。

服务也是价值的一种,代表着背后的意义,到底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还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惊吓。前者是关怀,后者是冒犯。

在冒犯面前以及可选背景之下,用户将毫不犹豫用脚投票。

抛开需求讲价值,就是耍流氓。

价值是有边界的,因为每个群体理解的价值是有差异的。以及不同群体间在经济实力和对钱看法的差异,都会影响他们的判断。

抛开剂量谈毒性,抛开需求讲价值,都是耍流氓行为。

三、总结

概念是途径,是帮助我们去理解和归纳,但概念不是最终目的。

长期而言,商业领域始终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专栏作家

藏锋,公众号:策略人藏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任职于甲、乙方策略中心,过往于服务商涉及社会化/数字化营销、品牌年度代理、电商运营&营销、品牌战略咨询,于品牌方涉及品牌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