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浪潮下,普通产品经理的危机与转机

0 评论 1459 浏览 1 收藏 7 分钟

当今时代,AI 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从 DeepSeek 引发行业震撼,到春晚机器人惊艳全场,AI 全面渗透生活各处。在这汹涌浪潮下,普通产品经理宛如置身漩涡中心,既面临被 AI 冲击的困境,又迎来蜕变机遇。他们将如何抉择,且看后文分解。

在 2025 年春节假期复工后,AI 的热度愈发高涨。先是 “AI 界拼多多” DeepSeek 凭借 “低训练成本” 以及可与 OpenAI 媲美的模型能力,从除夕前便成为焦点,给全球 AI 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让 OpenAI、英伟达等巨头都感受到了威胁 ,其相关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再是春晚舞台上的 “扭秧歌机器人”,让背后的研发公司宇树科技一夜成名。近两年,AI 已然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从互联网巨头到 AI 六小虎,都在模型和应用上激烈角逐,普通用户也通过 Midjourney、ChatGPT 等 AI 产品以及 AI 耳机、AI 眼镜等硬件,深切感受到了 AI 的强大力量。

一、AI 浪潮中的产品经理困境

在这股汹涌的 AI 浪潮之下,普通产品经理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与挑战。AI 大模型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得原本产品经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如今大模型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深度洞察,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例如在智能推荐系统中,大模型可以根据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瞬间生成精准的推荐内容,而普通产品经理若还依赖传统的分析方法,不仅效率低下,且准确性难以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

从产品功能优化来看,以往产品经理需要反复打磨、测试产品功能,不断进行版本迭代,而现在借助大模型的智能算法,能够快速模拟不同的功能优化方案,大大缩短了产品迭代周期。以一款电商 APP 为例,利用大模型可以快速测试不同页面布局、推荐算法对用户购买转化率的影响,迅速确定最优方案。这就对普通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能跟上这种快速迭代的节奏,所负责的产品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AI 大模型还在智能客服、内容创作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替代能力。智能客服借助大模型可以实现自然语言的精准理解与实时反馈,相比传统人工预设答案的客服模式,效率和用户满意度都大幅提升。在内容创作方面,大模型能快速生成文案、图片甚至视频,对于那些仅负责基础内容策划和生成的产品经理来说,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

二、转机初现:拥抱技术变革

但这些矛盾并非无解,危机背后也隐藏着转机。产品经理要深入学习 AI 技术,尤其是像 DeepSeek 这类新兴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模型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是要深入研究其运行逻辑、优势和短板,从而在产品规划中更好地与 AI 技术融合。比如在设计一款智能教育产品时,结合大模型的知识图谱和个性化学习算法,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在内容推荐,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用户需求始终是产品的核心。AI 虽然强大,但它终究只是工具,产品经理要利用好这一工具,更深入地挖掘用户在情感、社交、自我实现等深层次的需求。以一款社交 APP 为例,即便有了 AI 匹配的聊天话题和推荐的好友,若不能满足用户对于真实情感交流和社交归属感的需求,用户也不会长久留存。所以产品经理要将 AI 技术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打造出更具价值的产品。

跨领域协作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普通产品经理要与 AI 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协作团队。产品经理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引导 AI 技术的应用方向,而工程师和科学家则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打磨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在 AI 大模型蓬勃发展的今天,普通产品经理虽然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但只要积极应对,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将 AI 技术与自身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坚守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就一定能够在这场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破局之路,实现职业生涯的新跨越 ,开启属于自己的产品新时代。

本文由 @产品讯小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