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会?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0 评论 461 浏览 0 收藏 6 分钟

面对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议,如何转变心态、提升参与度并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文分享了作者多年来在各种大小会议中的经验与心得,从会前准备到会中表达,再到思辨思维的培养,旨在帮助读者轻松应对职场中的会议挑战。

作为一个i人和极度内耗的人,开会基本上是我工作中的高压区,有时候会议上没有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事后甚至还会经常回想这件事。

这也潜移默化提升了我对会议的关注度,工作这么些年,经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会议。有过突然冷场,有过激烈争论,也有被灵魂拷问。既然无法逃避,不如想想如何轻松应对。

在阐述我的思考前,我想说会议上人的表达欲与性格关联并不大,更多是与一个人内在知识/业务厚度相关,除非是个人主观意愿上排斥会议,不然基本上都能融入会议讨论。所以,不要把个人在会议上“透明”的行为都归结于主观态度,很多可能是你的知识储备不达标。

一、会议目标和会前准备

在我看来每一家企业的开会成本都是很高的,如果每一次会议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巨大的成本浪费。因此,会议本身是需要带着目标感去进行的,为达成一致的决策而开会。

但太多的会议往往只有大概的会议范畴,会上观点发散甚至跑题,经常一两个小时,都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甚至是有效的信息。我个人是非常反感的。

除了目标外,我想说的就是开会前一定要稍微准备。马老师也有说过这样一句话,表达不行,不是你的口才不行,而是你没有想清楚。

一些旁听参会人员还好,如果你是会议的主要参与者,一定要提前验证自己的想法。可能很多同学经常会有一些与我无关的思想,莫名其妙的参加一个会,莫名其妙的结束,会上没有说过一句话,也不明白大家讲的是什么。

但我想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不仅仅是一次展示你自己的机会,也在无形中为你积攒了人格魅力和别人眼中的人物印象。

二、学会业务型叙事表达

业务型叙事其实是业务沟通交流中比较常用的沟通方式,它的优点很明显,有逻辑、有结构、让信息接受者好理解。

会议上,比较尴尬的一种场景就是,你说了一大堆,但是没有人回应你。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参会人员没有进入你的思考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你的想法,自然无法与你共情。

就拿阶段性产品规划会议来说,如果会议上一开始我就向大家表述,我们接下来要做哪些哪些功能,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最后问一下大家的意见,你觉得回应度会高吗。

反之,用结构化的业务场景框架,让大家对现有业务有更完整和深层次的认知,再结合我们的现状给出下个阶段的规划,你觉得听众会更容易接受哪一种。

我一直认为,会议的表达者其实就是在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让参会人员共情,才能让会议有比较高的质量和反馈。

三、不要掉进弱思辨思维的陷阱

会议目的是为了达成一致,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旧观点的打破和新观点的建立。这种思辨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很多会议中,经常会有很强烈的争吵以及固执的偏见。

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而在出现相反论点的时候,我们往往第一时间习惯与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正确的观点,以此证明个人观点的正确性。

这种只维护自我观点而不是正确观点就是典型的弱思辨思维,也是纷争的来源。《学会提问》一书中就介绍过强/弱思辨思维,只有不断思辨,才有可能无限接近真理。

作者:都市摆渡人,公众号:都市摆渡人

本文由 @都市摆渡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