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瓶颈或者迷茫期,如何让自己快速成长

0 评论 1176 浏览 2 收藏 12 分钟

工作久了,难免会遇到瓶颈,或者自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感到迷茫。这种情况,如何快速跨过这个阶段?这篇文章,作者分享的这几个经验,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从事互联网工作多年,踩过不少坑,经历过迷茫期和瓶颈期。前面有小伙伴问我,在困难时期,是怎么改改善的?

我的回答是“坚持摄入,持续输出”。

摄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看书、看公众号、看视频……前期不知道好坏,或者说自己还没有能力评判好坏,那就选择:凡是同行好友推荐的内容,我都看,不评价,只摄入。待积累一定量之后,发现自己可以快速评判内容好坏了,再筛选。

输出——单是阅读,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在记忆里的留存时间很短,更别谈灵活应用了,所以开始练习写作的习惯。刚开始也是发现写不出来,这个时候也就更加意识到,需要“摄入”更多,后来写作得心应手,甚至可以随时灵活应用实践之后,“摄入”的付出,通过“输出”获得成就感,至此,形成正向循环。(这里分享一个改编自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图)

而后,也通过《认知觉醒》,跟着作者,看他如何剖析大脑构造、思维规律等,学到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洞察和实用的成长方法,首次感受到了比较明显的“觉醒”。

那关键还是,迷茫期,或者日常工作中,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或者可以借鉴应用的地方呢?

接下来,进入干货部分。

一、认识三重大脑:理解用户与自我管理的基石

人类拥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本能脑和情绪脑强大且古老,追求即时满足、避难趋易;理智脑虽高级但发育较晚,力量相对薄弱。

对于互联网人而言,在产品设计与运营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要知道用户喜欢“傻瓜”式操作路径,这是本能脑避难趋易的体现。

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运用理智脑来进行自我管理。在面对工作中的各种诱惑和压力时,要避免被本能脑和情绪脑主导,学会用理智脑分析问题,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保持专注和自律。

实践建议:

  • 产品经理:在进行用户调研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用户的本能和情绪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优化产品的交互流程和界面设计。
  • 运营:在制定运营策略时,结合用户的情绪特点,创作有吸引力的内容,利用情感营销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同时,运用理智脑制定长期的运营计划,避免短期冲动决策。

二、焦虑的根源与应对:明确量化目标,稳步前行

焦虑的根源在于欲望大于能力,且缺乏耐心,具体表现为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产品经理可能会因为产品的市场表现不如预期、竞争对手推出新功能等原因而焦虑;运营人员则可能会为用户增长缓慢、活动效果转化不佳等问题而烦恼。然而,过度的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同时,要认识到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保持耐心,持续努力。

实践建议:

  • 产品经理:制定产品规划时,明确产品的核心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追求短期效果。在面对竞争时,冷静分析自身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 运营:制定合理的运营目标和计划,将用户增长、活跃度等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如根据每日运营动作制定转化目标进行跟进。通过持续优化运营策略,逐步提升运营效果。

三、学习力:持续提升,紧跟行业步伐

在互联网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产品经理和运营需要具备强大的学习力,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而深度学习是提升学习力的关键。书中提到深度学习的三个要素: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深度缝接新知识、输出成果去教授。

实践建议:

  • 产品经理:定期阅读产品、管理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参加行业线下交流会和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产品实践,思考如何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通过撰写产品文档、分享产品案例等方式输出成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 运营:关注营销、运营领域的优质公众号、up主等,学习最新的运营技巧和策略。参加线上线下的运营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拓宽视野。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运营工作中,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运营效果。同时,通过撰写运营报告、分享运营经验等方式输出成果,提升自己的运营水平。

四、行动力:克服拖延,高效执行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拖延的问题,导致工作进度滞后。书中指出,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当我们面对多个任务或目标时,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拖延。

实践建议:

  • 产品经理:在制定产品开发计划时,将每个阶段的任务详细分解,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交付标准。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对任务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计划。在工作过程中,避免被琐碎的事务干扰,专注于产品的核心目标和关键任务。
  • 运营:制定运营计划时,将各项运营任务细化并明确目标,如内容创作、用户推广、活动策划等,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任务堆积。在执行过程中,要保持专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及时对运营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数据调整运营策略。

五、专注力:心无旁骛,打造优质产品与服务

专注力是做好产品和运营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互联网行业,信息繁杂,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产品经理和运营也需要学会保持专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对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如冥想可以帮助我们锻炼大脑的专注力,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冷静和专注;番茄工作法可以将工作时间划分为一个个“番茄时间”,每个“番茄时间”专注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实践建议:

  • 产品经理:在进行产品需求分析、设计等重要工作时,关闭手机、电脑上的无关通知,创造一个专注的工作环境。可以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多个“番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运营:在撰写文案、策划活动等工作中,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集中精力完成一项工作后再进行下一项。思考过程中焦躁时,也可以借助冥想、降噪耳机等方式,帮助自己保持并提升专注力。

六、情绪力:管理情绪,积极应对挑战

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压力,如产品失败、用户投诉等,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遇到负面情绪时,不要压抑,要学会正视它,分析产生情绪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良好的情绪力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挑战。

实践建议:

  • 产品经理: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冷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将其转化为提升产品的动力并沉淀为经验。
  • 运营:在面对用户的负面反馈或运营效果不佳时,不要沮丧,积极面对。分析用户反馈的问题,找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策略。同时,要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和经验,共同应对挑战。

七、早冥读写跑:助力个人成长与工作

周岭提到的“早冥读写跑”,即早起、冥想、阅读、写作和运动,是成本最低的自我改变之路。这也是真正促使我产生行动的转折点。

早起,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和规划工作;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思维清晰度;阅读,能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写作,可以提升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有助于撰写产品文档和运营文案;运动,则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

希望我分享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成长。

让我们在认知觉醒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啥都要运营,公众号:有一个小仙女

本文由 @啥都要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