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新商家必踩的5个坑:90%的人因关键词堆砌被降权,你中招了吗?
许多新商家在上架商品时会不自觉地踩入一些常见的“坑”,导致商品曝光率低、转化率差。本文将分享如何通过科学的商品信息优化,帮助新商家在京东平台上快速提升转化率。
对于新入驻京东的商家来说,商品信息质量直接决定了能否获得平台流量扶持。根据我们操盘的数据,规范填写的商品页点击率平均提升1.5倍,而信息不完整的商品自然流量往往低于行业均值30%以上。去年我们接手的一个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某新入驻的清洁用品品牌,初期商品页转化率仅0.8%,经过系统优化后提升至1.9%,三个月内实现日均订单从20单增长到150单。
在服务新商家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高频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关键词堆砌问题,很多商家为了获取流量在标题重复使用相同词汇,比如”洗衣液洗衣液家庭装洗衣液”,这种操作反而会触发系统降权。其次是属性遗漏,特别是类目必填属性不完整,导致商品无法进入精准流量池。我们还发现很多新商家主图质量不达标,要么数量不足5张,要么首图没有突出核心卖点。SKU设置也是一大痛点,有些商家一个商品设置20多个SKU,容易被判定为铺货行为。最严重的是类目错放问题,很多商家凭经验选择类目,没有参考行业热销商品的分类标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总结出一套科学上品四步法
第一步是数据化选品筹备,我们会通过京东商智分析目标类目的访客占比和转化率数据。
比如去年我们操作的一个收纳用品项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厨房收纳”子类目转化率达到9.1%,远高于行业均值,于是重点布局这个细分市场。
关键词筛选也很关键,我们通常会使用海投工具,优先选择竞争度低的长尾词,比如”可叠加塑料收纳箱带轮”这样的精准关键词。
标题结构我们建议采用”核心词+属性词+场景词”的格式,总字数控制在30字以内。属性完善方面,我们会对比同类TOP10商品,重点填写出现率超过60%的属性项。
第二步是制定竞品差异化策略。
我们会详细分析竞品的价格带分布,寻找空白价格区间进行布局。比如在操作一个家清项目时,我们发现竞品主要集中在30-50元价格带,于是决定以39.9元+赠品的策略切入市场。增值服务的设置也很重要,除了基础的7天无理由退换,我们建议添加一些类目特色服务,比如”破损包赔””次日达”等,这些都能显著提升转化率。
主图与详情页的优化是第三步的重点工作。我们要求主图必须突出核心卖点,比如”买一送一”这样的利益点要清晰展示。在操作一个个人护理项目时,我们发现将”3重过滤系统”改为”去除99%细菌”后,点击率提升了40%。详情页要避免大段文字,多使用图标和对比图来展示产品优势。我们还会制作15-30秒的短视频,数据显示含视频的商品转化率平均能提升22%。
上架后的持续优化是第四步关键。我们会重点关注商品质量分的提升,确保属性完整度100%,主图达到5张,并上传详情页视频。新品期14天内建议开启京东快车,设置5%-8%的精准人群溢价。我们操作的一个案例显示,搭配3元新人礼金后,首周转化率提升了65%。
根据京东商家学习中心的数据,完整属性商品的搜索曝光量比未填满商品高1.8-2.3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也验证了这一点,一个完善了所有属性的清洁剂商品,7天内自然流量增长了210%。
最后给新商家几个实操建议:上架前一定要使用商品体检工具检测信息完整度;主图文案字号要确保在手机端清晰可读,建议不小于24px;问答板块的回复时效控制在6小时内;每两周要根据商智数据优化关键词和主图顺序。记住,规范的商品信息是流量获取的基础,但持续运营才是增长的关键。建议新商家每周分析一次竞争商品数据,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撰文:刘老实 排版:柯不楠 校对:十 三
公众号:即时刘说
本文由 @即时刘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