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相关的文章
AI人工智能
ChatGPT vs DeepSeek:AI时代两款产品的用户体验深度对比

ChatGPT vs DeepSeek:AI时代两款产品的用户体验深度对比

ChatGPT和DeepSeek作为当前AI领域的两大热门产品,凭借其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和智能交互功能,吸引了全球用户的广泛关注。然而,两款产品在用户体验、功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上各有千秋。本文将对ChatGPT和DeepSeek进行深度对比分析,从产品定位、技术架构、市场表现、实际使用体验等多个维度,详细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分析评测
万字拆解Class官网体验旅程: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产品

万字拆解Class官网体验旅程: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产品

在数字化浪潮中,SaaS(软件即服务)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优秀的用户体验(UX)设计已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本文以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24年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Class的产品官网为例,深入剖析了其官网设计如何通过出色的内容策划、UX文案、视觉呈现和交互体验逐步建立起用户信任并传递品牌价值。
AI人工智能,个人随笔
上线仅6个月登顶美国摄影榜TOP1,AI摄影应用“卷模板”后,还卷起AI聊天生图

上线仅6个月登顶美国摄影榜TOP1,AI摄影应用“卷模板”后,还卷起AI聊天生图

当“AI一键换脸”已成标配、模板堆到审美疲劳时,一款叫 Hula 的摄影应用却在 6 个月内横扫 647 万次下载、冲上美国区榜首。它靠的不只是更炫酷的滤镜,而是把“好莱坞级大片质感”装进模板,再让用户用“聊天”的方式指挥 AI 现场改片——模板卷完了,就卷交互。本文拆解 Hula 如何靠美式视觉锤+对话式生图,在高度同质化的 AI 影像赛道杀出血路。
AI人工智能,个人随笔
杨植麟交卷,Kimi 万亿参数K2开源:Agent能力紧逼Anthropic,延展DeepSeek,上手实测如何?

杨植麟交卷,Kimi 万亿参数K2开源:Agent能力紧逼Anthropic,延展DeepSeek,上手实测如何?

11日,月之暗面团队在杨植麟的带领下,悄然开源了万亿参数规模的Kimi K2模型,这一举动无疑在AI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Kimi K2不仅在参数规模上达到了惊人的1万亿,更在智能体任务(agentic tasks)上进行了专门优化,其Agent能力紧逼行业领先的Anthropic,甚至在某些基准测试中超越了其他开源模型。本文将深入剖析Kimi K2的核心技术、性能表现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同时探讨这一开源模型对AI行业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AI人工智能
AI算姻缘火了!下载破10万、月入百万,卷爆一众社交软件

AI算姻缘火了!下载破10万、月入百万,卷爆一众社交软件

当“AI灵魂伴侣画像”刷屏 TikTok,两款算命小程序 30 天狂揽百万美元,下载破 10 万却评分 4.8——它们靠的不是神机妙算,而是把孤独当成流量密码。本文拆解“星盘+生图+温柔话术”的低成本爆款公式:用一张模糊浪漫的“正缘脸”,让用户为情绪买单,为幻想订阅。
AI人工智能
当AI试图取代招聘官时,这款刚融资2000万美金的产品,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当AI试图取代招聘官时,这款刚融资2000万美金的产品,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当硅谷疯狂用AI“干掉”招聘官时,刚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的Paraform却反其道而行:用AI把招聘官变成“人才经纪人”,收入翻3-5倍。文章拆解其“人机协作”模式如何在高阶岗位招聘中实现90%成本降幅、5倍速度提升,并揭示一个反共识趋势——AI越普及,顶尖人类专家越值钱。
AI人工智能
“跑路”争议之外,Manus这半年产品做怎么样了

“跑路”争议之外,Manus这半年产品做怎么样了

当“总部迁新加坡、裁员 120 人”的跑路争议甚嚣尘上时,Manus 的产品并未停更。半年里,它用 Chat 模式、Playbook 模板库把“空白输入框”变成人人可用的 AI Agent,把成本砍 5 倍、速度提 2 倍,还能自动修视频 Bug。文章实测发现:Manus 的护城河不在模型,而在对用户工作流的快速打磨。问题是,留给它的时间窗口,正在被巨头迅速压缩。
上线不足两月下载量破百万,这个“流沙版俄罗斯方块变种”游戏会是下一个爆款模板?

上线不足两月下载量破百万,这个“流沙版俄罗斯方块变种”游戏会是下一个爆款模板?

《Sand Blast》这款“流沙版俄罗斯方块变种”游戏上线不到两个月便收获了超100万次下载,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潜力。本文将剖析该游戏的独特玩法、创新机制以及其背后的厂商Inspired Square FZE的成功策略,探讨其能否成为下一个爆款模板,并分析流沙版俄罗斯方块玩法的市场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才是高质量的产品分析,而不是罗列DAU

这才是高质量的产品分析,而不是罗列DAU

在数据分析领域,高质量的产品分析不应仅仅停留在罗列DAU(日活跃用户数)等基础指标上,而应深入挖掘用户行为、功能价值与交易转化等多个维度。本文将为你揭示如何通过清晰的分析框架,从产品功能、流量走势、交易漏斗到关联行为等多个方面,系统性地剖析产品表现,从而输出真正有价值的业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