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拆解WMS中“暂存库位”的功能和作用

2 评论 5828 浏览 26 收藏 21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专业线是指沿着技能线不断提升自己..

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仓库管理系统(WMS)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暂存库位”作为一个特殊的概念,对于提高仓库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暂存库位”的功能、作用以及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应用,揭示了它在复杂和成熟WMS中的重要性。

在一些复杂的、成熟的WMS中(例如富勒WMS)会有一个“过渡库位”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暂存库位”。意思就是说这个库位是在仓库的操作过程中临时使用的库位,用来过渡、暂存一下。

例如说,收货完成之后,货物会先暂时存放在过渡库位(STAGE1),然后等要上架的时候再从过渡库位转移到具体的存储库位中。

同样的道理,当拣货完成之后,货物会从存储库位中下架,然后也暂时存放在过渡库位(STAGE2),等真正的出库之后,再从过渡库位中扣减库存。

收货过渡库位和拣货过渡库位

当我们去研究海外仓WMS的竞品时,可能会发现几乎大多数的SaaS海外仓WMS或是自研型的海外仓WMS都没有设计“暂存库位”这个概念,但是依然可以正常将业务流程运转起来。那么在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到底是选择用“暂存库位”,还是选择不用,这两者都什么区别,有什么差异呢?

接下来,我抛出几个比较常见的业务问题或者是产品设计的场景问题,我们尝试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去解决它,然后再看这些解决方案背后有什么差异,也许就可以明白,到底自己在做WMS的时候,要不要用到“暂存库位”了。

01.WMS入库在什么时候增加库存?

我相信,有非常多初次做WMS的朋友都曾经想过这问题,到底WMS在入库的时候,应该在什么节点去增加库存呢?是在收货清点之后,还是在上架完成之后?

方案1:收货之后

如果我们选择了在收货之后去增加库存,那么意味着当仓库完成了清点、验收、收货之后,WMS就增加了收货的库存。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会面临另外的几个问题:收货加了库存,那么上架的时候加不加库存?收货加了库存,那这个库存记录在什么维度上呢?怎么管理呢?

一般来说,如果采用了在“收货之后”就增加库存的方案,那么收货之后会增加库存,就需要知道这个库存是挂在什么维度上的。此时就会在WMS中引入一个“暂存库位”的概念,WMS收货之后库存会增加在“暂存库位”中,这个暂存库位就是一个虚拟的库位,用来承载收货的库存数量。

Shipout WMS中的过渡库位是“unsigned”库位

由于大多数的WMS都是需要进行批次管理的,既然在收货的时候生成了库存,所以就应该在生成库存的时候,同时也按批次属性来生成对应的批次号,并将库存和批次号关联起来。所以当我们完成了收货之后,同时也应该得到“SKU-库位”和“SKU-批次”这两个维度的库存。

当仓库完成了收货之后,货物可能只是暂存放在容器中或者是某个仓库的空地上,最终的货物肯定是要移动到具体的货架上,库位上。当我们在收货之后,依然是要进行上架操作的,此时的上架依然是要增加库存的,不过这个增加是“库内移位式的增加”。

意思就是,从暂存库位移动到存储库位,先从暂存库位下架,然后再上架到存储库位中,库存先扣减,然后再增加。

从暂存库位转移到存储库位方案

2:上架之后

也有很多海外仓是没有引入“暂存库位”或者“暂存库位”的概念,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上架之后去增加库存。
如果是在上架之后才生成库存,也就是在上架之后才会有“SKU库存、SKU-批次库存,SKU-库位库存、SKU-批次-库位”的库存,那么又会面临另外的一个问题:上架的时候要怎么判断批次是否混放呢?

因为在很多WMS中,在新增库位的时候,都会配置“是否允许混放产品”或者“是否允许混放批次”。

富勒WMS的库位控制

吉客云WMS的库位控制

因为上架之后才会增加库存,此时如果还没有上架,自然也就不会生成批次库存了,也就没有批次号了,那要怎么判断是否批次混放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通过判断“批次属性”的方式来判断是否批次混放,因为批次号的生成是通过批次属性来判断的,只要同一个SKU的批次属性都相同,那么批次号必然也是相同的,那么能不能混放也就可以知道了。一般来说,批次属性的一些数据获取是在收货的时候就可以获取到的,例如说入库日期,生产日期,失效日期,采购订单号,供应商等。

在上架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些批次属性来判断同一个库位上是否混放了批次。

富勒批次属性规则

直接上架后才增加库存

02.仓库拣货下架之后但未出库的库存怎么处理?

当我们知道了问题1的背景和设计思路之后,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一个类似的问题:仓库拣货下架之后,还没有出库的部分库存要怎么处理呢?

因为仓库拣货下架之后,货物会放在拣货车上,然后去做二次分拣、复核、打包称重,最后等待物流揽收,直到货物出库之前,这些货物应该都是存放在仓库中的。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仓库还没有将实物出库,那么这部分的库存就应该是可以跟踪和溯源的。

方案1:用暂存库位来记录这部分库存

当仓库拣货之后,货物从货架上的库位拿下来放到了拣货车中,所以在“SKU-库位”和“SKU-库位-批次”的维度,这部分的库存是要扣减的,因为货物已经不在原来的库位上了。

但是要追踪和记录这部分拿下来的库存,所以我们可以再做一次“库内移位式”的操作,货物从货架的库位转移到了暂存库位的中,所以存储库位的“SKU-库位”和“SKU-库位-批次”维度的库存扣减,对应的暂存库位的“SKU-库位”和“SKU-库位-批次”维度的库存则增加。

如果此时,仓库需要做盘点、做移库、做任何调用存储库位中库存的动作,那么这部分已经拣货下架的内容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它已经不在存储库位上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此时订单发生了取消,需要将拣货下架的这部分库存重新返库上架,回到原来的存储库位上,也可以从暂存库位再做一次“库内移位式”的操作。

如果订单一切正常,那么当仓库确认出库之后,就直接从“暂存库位”扣减库存即可。

从存储库位转移到暂存库位

2.不用暂存库位来记录这部分库存

如果我们选择不用暂存库位来记录这部分的库存,那么当实物拣货下架之后,此时在WMS中是无法记录到这部分“空白期”的库存,我们只能记录到从这个库位上扣减了多少库存数量。

通过前面章节的内容,我们知道仓库会有多层级的库位维度,那么在出库的时候需要提前预占锁定库存,也需要按多层级的方式,从高到低逐层去预占锁定。

层层锁定的示意图

当我们预占锁定了“SKU-批次-库位”维度的库存之后,就可以去执行拣货操作了。拣货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将“SKU-批次-库位”维度的库存从预占锁定转为扣减,虽然是扣减了库位上的库存,但是仓库层面的总库存因为实物还没有具体出库,所以暂时还是在锁定的状态中。

如果此时,仓库需要做盘点、做移库、做任何调用存储库位中库存的动作,那么这部分已经拣货下架的内容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它已经不在存储库位上了。

不过如果此时订单发生了取消,需要将拣货下架的这部分库存重新返库上架,回到原来的存储库位上,那么此时就不是做“库内移位式”的操作,而是需要特殊处理一下用返库上架的逻辑。因为如果是按普通的上架逻辑,那么批次号,原始的拣货库位等信息会对不上,所以得要用定制的“返库上架”,去溯源取消的订单曾经是从什么库位拣货的,现在又要回到什么库位上。

可以通过库存流水中关联的“拣货任务号”、“波次号”、“出库单号”等信息来关联相关的库存流水,然后找到源库位和数量等信息。

从存储库位扣减库存

03.有了“暂存库存”之后,查询库存的时候怎么展示?

通过上面入库、出库的拆解,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否选择使用“暂存库位”,系统都可以有对应的解决方案,都是可以达到业务的目的,只不过是系统层面的一些改动点和逻辑处理会有点不太一样而已。

当我们选择了引入了“过渡库位”或者“暂存库位”之后,如果要在WMS中要去查询库存,那么对应的一些产品功能逻辑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暂存库存”虽然是库存,但是在某些场景是不可用的库存,所以要在库存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一层。

关于库存方面的展示逻辑,还有是否可用的限制约束,以入库收货时启用“暂存库位”的场景为例,我这里整理了几种相应的设计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部分维度隐藏“暂存库存”的数据

第一种,就是在多层库存查询维度中,都不展示这部分的库存,这样可以直观地让用户关注可用的库存数量有多少,而不用被其他的概念和名词困扰。

在这种方案中,可以通过“SKU-库位查询”或者是“SKU-批次-库位”查询,知道存放在暂存库位中的数量有多少。同时系统也做了限制,虽然知道有多少数量,但是这些数量都是不可用的,不能用来分配拣货,移库,下架等任务,通过系统的定制化处理,只能将这部分的库存用于上架使用(以收货的“暂存库存”为例)。

总库存 = 可用库存 + 锁定库存 + 不可用库存(页面不可见)

隐藏暂存不可用的库存

方案二:全部维度展示“暂存库存”的数据

第二种方案,就是在多层库存查询维度中,全部都展示这部分的库存,但是标记为“不可用库存”,这样可以让用户知道具体有多少可用的库存,又有多少不可用的库存。而不可用的库存,可以特意说明清楚就是指存放在暂存库位的库存。

在这种方案中,当通过“SKU-库位”或者是“SKU-批次-库位”查询库存的时候,可以知道货物是放在了暂存库位中。那么这部分库存是算作“可用库存”,还是“不可用库存”,这个就要结合系统逻辑和代码逻辑来处理了。如果算可用库存,那么就要控制,在拣货、移库下架等场景下分配库位库存的时候,不要分配到暂存库位的“可用库存”;如果是算作不可用库存,那么就是要控制,只有在特定的几个场景下才可以使用暂存库位的库存,即使它是“不可用库存”的类型

总库存 = 可用库存 + 锁定库存 + 不可用库存(页面可见)

显示暂存不可用的库存

方案三:部分隐藏,部分展示“暂存库存”的数据

第三种方案,是富勒WMS的做法,它结合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内容,构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处理方式。在“SKU”和“SKU-批次”的维度,隐藏不可用的库存。但是在“SKU-库位”和“SKU-批次-库位”维度,引入了一个“待移出库存”的概念,总库存和待移出库存是有数据的,但是可用库存还是为0。

富勒WMS的做法

在富勒WMS中,涉及到“SKU-库位”和“SKU-批次-库位”维度的库存,会有非常精细化的库存类型的划分,除了有“待移出库存”之外,还会有:

  • 订货数- 默认为空,用于根据库存生成单证。
  • 补货待下架数量-补货任务待操作数量。同一补货任务,对于补货来源库位,锁定为补货待下架数量。
  • 补货待上架数量-补货任务待操作数量。同一补货任务,对于补货目标库位,锁定为补货待上架数量。
  • 待上架数量-上架任务待操作数量。
  • 待移出数量-移库任务待操作数量。同一移库任务,对于移库来源库位,锁定为待移出数量。
  • 待移入数量-移库任务待操作数量。同一移库任务,对于移库目标库位,锁定为待移入数量。
  • 待调整数量- 调整单待执行数量。

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WMS中可以启用“暂存库位”,也可以不启用,最终我们都可以达到最终的业务目的。

当引入了“暂存库位”之后,意味着仓库入库、出库、盘点、移库等各种操作都要考虑使用“暂存库位”来承载库存。当仓库发生了库位库存的变动之后,往往会同时生成两条流水,一条是存储库位的,一条是暂存库位的,这两者关联的业务单据和动作任务等是同一个。

当后续需要定位一些库存异常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库存流水,库存变更的详情来快速处理,因为越丰富的记录,越丰富的字段,是可以大幅度提升排查问题的效率。

同时也因为增加了过多的概念和逻辑,系统的功能设计,逻辑设计,还有使用体验等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例如说系统逻辑更复杂了,开发难度更高,成本更高,同时用户上手学习的成本也更高了,使用起来更复杂了。

而海外仓WMS或者是一些简单化的WMS,一方面是业务场景没有那么复杂,软件功能够用即可;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用户的上手学习使用的成本,往往会考虑更简单直白的设计方案,所以往往在设计相关系统的时候不会采用引入“暂存库位”的方案。

虽然没有“暂存库位”,但是海外仓WMS依然可以实现入库到上架,拣货到出库的各项业务流程。即使有一些解决方案可能会有一定的取舍,不过最终所取得的结果还是没问题的,这也是海外仓领域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的经验沉淀。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PM维他命】,微信公众号:【PM维他命】,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是不是还有个在途库存?
    是不是还有个停泊库存?

    来自浙江 回复
    1. 嗯,在途是另外的概念,停泊这个没听过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3715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让你的事件营销深入人心?
专题
48192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如何提升用户留存率?——相信这是困扰无数产品和运营的问题。
专题
1166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
专题
1656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风控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426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管理和维护其人力资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5239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智能硬件产品经理需要做什么工作内容呢?与互联网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呢?本专题为刚入行的智能硬件产品经理分享了入门指南。